万科中报,透露了楼市的大秘密

匿名 2020-12-02 20:03 阅读 1000+

文 / 小鹏王

近日,万科披露了半年报,在备受瞩目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数据的背后,一条不起眼的,关于房地产市场情况的信息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这条信息所反映的楼市状况,可能与当下大多数人的认知相悖。

下图为万科2018半年报原文截图:

“本集团长期重点观察的 14 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沈阳杭州南京、成都、武汉、东莞、佛山、无锡苏州)“和”上述城市新房可售库存(已取得销售许可而尚未售出的面积)的去化周期为 7.8 个月“

这简短的两句话,又透露出楼市怎样的秘密?下面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1、颠扑不破的“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的西北方向,占着中国64%的土地面积,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

胡焕庸线又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何说它颠扑不破?

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早就尝试过跨越这条线,凭什么放着大好的山河不利用,挤在线的另一头呢?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明朝,政府在甘肃大规模屯田,迁入大批人口;清代陕甘总督在甘肃署理军政事务,当地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到了民国24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分析人口数据时发现,老百姓们又回到了线的另一边。

中国经历了风风雨雨,人口从4亿增长到13亿,经济规模增长几十倍,区域发展规划和人口移民政策不断的改变,国人一次次地想要突破胡焕庸线,如建设兵团垦荒戍边、支援大西北、知青下乡等。到了2014年4月11日,腾讯QQ在线用户突破2亿时,一张在线用户和用户所在区域的图片,再结合1935年的胡焕庸线观之,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有朋友会问,说了这么多,胡焕庸线和楼市又有什么关系?

关系太大了,以房地产的角度而言,胡焕庸线是两个世界的分界线,中国所有的一二线城市,包括西部的成都、重庆、西安、昆明都在胡焕庸线的东边,毫不夸张地说,胡焕庸线也可以说是房价分界线,投资分界线。

再看看万科2018半年报中,重点观察的14个城市,北京不必多言,国家的政治中心,天津受到北京的辐射;上海、杭州、南京、无锡、和苏州是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达;武汉是全国的交通枢纽,即将建设对标雄安新区的国家级新区——长江新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潜力无限;在国家的东北部和西部,万科只看好沈阳和成都。

人类是智慧的生物,对于居住的环境,他们会用脚来投票。

2、爱恨交织下的楼市

对于政府而言,爱是:房地产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就业机会,给政府带来可观的收入;恨是:房地产的火爆引来了大量的企业加入,炒房现象严重,房地产的泡沫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对于百姓而言,恨是:房价过高,要掏空6个钱包,房价上涨过快等等;爱是:不管房价多高,在一二线城市,配套好的楼盘总是一抢而空,也许这就是爱吧。

在万科2018半年报中提到,“上述城市新房可售库存(已取得销售许可而尚未售出的面积)的去化周期为 7.8 个月”。

看来,2015启动的“去库存”政策,完成的相当成功,甚至有点过头了。

2017年4月,住建部发布通知要求,对商品住房库存的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还要加快工地节奏。

在万科重点观察的14个城市,新房可售库存的去化周期为7到8个月,明显要加快供地。不难发现,在万科重点观察的这些城市中,已经从去库存阶段步入到补库存阶段,如果房产商融资困难,拿地不积极,进而土地成交变冷,将导致未来几年内住宅的紧缺。

3、楼市不是你想的那样

事实是,在一二线的大城市中,新房依然是紧俏的,全国上下的年轻人源源不断的在跨越胡焕庸线和山海关,向北京及北京周边,长三角城市和珠三角城市聚集。

2018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空前严厉,房企的融资环境持续收紧,土地流拍的消息更是数不胜数,房地产市场一片哀嚎。

于是很多买了房的人深深的感到担忧,没买房的人化为吃瓜群众,坐等降价。

其实,房地产市场远没有那么惨,7月1日,央行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楼市“。

上图是央行报告里的“上半年人民币贷款结构”,可以看出,钱仍然加速流向“住户部门”,其新增贷款的同比增速高达18.8%(一季度为20%),几乎是实体经济贷款增速(9.7%)的2倍。

央行还给出了上半年各类房地产贷款的增长情况:

截至6 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35.8 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较3月末高0.1 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7.7%(一季度末为27.3%)。

由此可见,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仍然在上升。结合在最近各大房企中报的密集发布,会发现“增收又增利“是主流,整体趋势向好。

严厉的调控政策更像是一把火,把金子里的杂质过滤掉,下半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小房企被收购并购,大房企不再一味的追求规模化,而是更加理智的拿地,更加规范的开发,房地产市场将会产生质变。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