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说“中式”、“欧式”,没有“这些”都是耍流氓!

匿名 2020-12-02 19:03 阅读 1000+

文/看楼

近年来,随着各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开发殆尽,开发商拿的地是越来越偏,为了卖起价来,开发商也是绞尽脑汁,玩各种概念博眼球。之前最火的养老地产,现在则成了“中式风”。

当然这两年,中式建筑风口的形成,并不是开发商们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主要基于明暗两条线的推动。

明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不再一味地崇洋媚外。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房地产开启市场化之路那一天起,西式建筑便如潮水般涌入国内,各类洋房住宅成为楼市主力产品,遍布城乡。从欧陆风到北美风,西式风格一度主导着国人的居住审美情趣。

在一片片高楼大厦、一幢幢西洋住宅中,中国传统建筑日益式微,逐渐淡出。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崛起,中式住宅开始从顶级豪宅市场走向中高端人群,受到市场追捧。

暗线:房地产躺着就能赚钱的时代一去不返,开发商为获取更高溢价和更快去化,不得不兜售各种概念。

前十多年间,在“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地产周期里,在天量货币的推动下,房价连年上涨,房子也就成了国人资金避险增值的投资品,从业界到购房者,都不再强调产品本身和房子品质。

另一方面,痴迷于排名的房企们在规模化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以碧桂园为首的高周转房企取代万科成为行业销售冠军,旭辉、阳光城、龙光等房企大步跟上,标准化、高度成熟的欧式建筑更是遍地开花。

那些在规模扩张上跟不上步伐而又想保持利润的大中型房企,如龙湖、泰禾、绿城等就开始另辟蹊径通过差异化来取胜,中式风也就成了对抗千篇一律欧式风建筑、谋求更高溢价的一把利器。

进入2018年以来,随着高周转模式成为众矢之的和无以为继,房企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制胜法宝,此时迎合国人消费心理、有故事讲的中式风建筑自然就成了房企们的必选项。这也是该知名房企此时大张旗鼓拥抱中式风建筑的大背景。

那么作为最终掏钱买单的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式建筑的这股风潮呢?一句话,房企们的故事可以听,但不能被他们给带偏了。

其实不管中式建筑还是法式建筑、英式建筑、地中海建筑、美式建筑,其本质就是一种建筑风格或理念,对房子价值来说更多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虽然房企们可以生动地讲出,“中式建筑承载着国人千年的理想生活,也是深埋在中国人文化心理最深处的符号。”、“为更多国人创造理想居所与精神家园”。但这些东西,也就是听听罢了,在实际居住中对你产生的幸福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决定房子价值和居住幸福感,还是那些最实在的东西,如地段、配套、户型等。

地段偏远,交通不便

李嘉诚先生曾有一条关于房子名言,“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房子的真谛。

如今这些炒中式风概念的项目大多是一些洋房别墅项目,而这类项目大都位于偏远的郊区,地段是其最大的软肋。

不管房企如何吹嘘项目,对居住者来说,在这里居住都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

教育/商业配套缺失

地段偏远,带来的另一大弊端就是配套缺失,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可以说要什么没什么,买个菜都要开车去。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购房者的第二第三居所,是为度假所用,并不经常居住。然而即使是度假用房,糟糕的配套还是与购房者买房时的初衷形成了巨大落差,很多购房者推迟装修计划,宁愿房子空置在那里。最后不得不无奈出售。

而且这又产生了另一大问题,即一个长期低入住率的小区,不利于房子后期的增值保值。

户型糟糕、居住难受

虽然房企打着引领国人美好生活的旗号,各种口号理念漫天飞,但实际的居住体验却用让人痛苦不堪,因为在逐利的驱动下,很多洋房别墅都是伪洋房、伪别墅。

比如近年来大行其道的叠拼,一个300平的叠拼别墅或洋房,可以达5层,每层只有60平左右,其中还有两层在地下。

置业顾问忽悠的时候,会把所有的面积都算上,然后告诉你多么多么便宜。可一旦住起来,你就知道有多么痛苦了。

首先地下两层基本不能用,因为太潮湿了。

其次地面上的3层使得居住极为不便。

维护成本高

中式建筑的一大弊端就是工序过于繁复,而且墙面以白色居多,这就使得日后的维护成本极为高昂。

其实不管是中式风还是欧式风,真正让这些中高端的洋房别墅项目保值增值的还是地段、配套这些东西,一旦地段配套不行,它们的未来远不如那些普通高层。

笔者这里就有一个鲜活的案例。

笔者一位朋友2005年在深圳买了两套房子——一套是市区的普通住宅,95平方米,加上税费56万元,当时楼龄10年;同时,他还在近郊买了一套联排别墅(碰巧的是这恰是一套中式风格的联排别墅),190平方米(可拓展为使用面积超过260平米),215万元,新房。他当时的计划是,等孩子上大学了,就搬到郊区的别墅。其实,说是郊区距离深圳市中心也不远,不堵车就是20分钟车程。你记住一个比值关系:2005年的时候,他的联排别墅价值是市区95平米普通住宅的3.84倍。随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那套市区的普通住宅,本来中小学的学位都普普通通。但12年下来,不断自我进化,都成为了优质学位,而且被双双锁定。所谓锁定,是说每套房子每6年只能产生一个小学学位,每3年只能产生一个初中学位。学位锁定,是优质学位的基本特征,证明它已经非常稀缺。此外,这套市区普通住宅的旁边,陆续开通了两条地铁线,其站点距离小区都不超过500米。而那套近郊的联排别墅,学位始终很普通。地铁站有一个,但距离超过1.2公里。周边的商业配套,也不如这套市区普通住宅。去年他告诉我,那套普通住宅的二手房价格是750万,那套联排别墅是1350万。别墅是普通住宅的1.8倍。我们可以看到,两套房子的价值发生了很大变化。12年前,它们是3.84:1;现在是1.8:1。

换句话说,普通住宅12年里涨了13倍,别墅只涨了6.3倍。

土豪们虽然不差钱,但这样的“机会成本”还是会让很人唏嘘不已。所以说,别说“中式”、“欧式”,没有好地段、好配套的房子都是耍流氓!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