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大战如火如荼,该去哪里不能盲目,有的地方不能碰!

匿名 2020-12-02 15:02 阅读 1000+

抢人大战,没有激烈,只有更激烈。关于抢人大战,到底有多激烈,有个段子似乎说明了一切:一小伙去西安走亲戚,在火车站被警察拦住,警察问:“你是西安人吗?”小伙:“不是,我来走亲戚的。”警察:“带回派出所,符合亲友投靠落户条件。”另外一小伙旅游,去西安火车站转车,又被警察拦住,警察问:“你什么学历?”小伙:“本科。”警察手一挥:“带回派出所,办学历落户,火车票钱报销。”这还没完,一小伙在西安街上闲逛,又碰到了警察,警察问:“你是西安人吗?”“好了别闹了,我是本地的。”警察:“带回派出所,让外地的大学同学来派出所接你,然后同学落户。”

如果觉得之前西安就够疯狂了,3天落户一万多人,那么近期天津的“抢人”,则更显威力:据称,线上申请,1天就收到落户申请30万份。人抢的来,能不能留得住?人才过去了,能不能发挥其作用?在如火如荼的一片“抢”声中,有的人看到了机会,甚至准备利用这次机会,在房地产投资上大干一票。但事实上,冷静比冲动,在此刻更显重要。

抢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一般认为,“抢人才”的背后,实则是“抢人口”。众做周知,充足的劳动力,无论是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还是地方政府财政,都是核心竞争优势和有力的人力支撑。不过,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长期低生育率、老龄化加速等问题,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变。比如,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进入负增长阶段,6年来累计减少劳动力超2300万人。

然而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口成为影响创新力的根本因素,也就成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根本因素。也因此,各地在房地产这个经济助推引擎暂时“熄火”后,纷纷转向对人的需求。然而人来了,就一定有前景吗?或者说,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值得去挤一挤,凑个热闹呢?这就要从数据上来研判了。

比如说天津,直辖市、海河、京津冀一体化、港口……诸多因素让人们看好这里,但自然环境的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是一个过程,是多重因素合力的结果。就天津来说,先看它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人均19.8万,在诸多城市中并不能算是靠前的,甚至比不过呼和浩特;在二线城市中,也是排名靠后的。如果你想去那里创业,那就要寻思寻思你的资金链、现金流的问题了。

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在天津等二线城市的。

另外,一个城市的政策环境,也是要考虑的;动不动就玩“瓮中捉鳖”的事情,是难以成为创业者发展的温床。A股上市公司,2017年天津增量为零,这就需要仔细考察以下,是创业环境有问题?还是当地经济疲软?抑或因为近邻北京吸金能力太强了呢?这个数据,北京的增量是25个。别小瞧这个不起眼的数据,A股上市公司数量,基本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市场化程度。

如果你想凭借一己之力,去另一个城市闯荡一番事业,那么市场化程度高的地方,才应该是首选。

至于大概关心的房产投资的问题,看看近期的新闻就知道,成都太原两地被约谈,要求调控不能放松,抢人可以,房价要控制。

什么意思呢?决策层早就想到了,都知道房价和人口有密切关系,在大量引入人口的时候,势必会引来炒房客浑水摸鱼;有人说,现在还没有政策出台,限制人才炒房啊。别忘了,国内的房产投资,卖了才是盈利之道;如果现在急匆匆抢了一批房,接下来就是一系列深度调控政策;人来了,就别走了,同理,钱投进来了,就别想着蹭一把热点就跑。

总之,经济发展是复杂的事情,投资则是这复杂的事情中最复杂的因素。热点出现,应该关注,但不能丧失理智;一味的跟风可能带来资产的扩张,但却不能保证资产都能转化为收益;而已经提前布局的投资者,倒是可以借助这股人才热,重新配置资产,将一部分没有前景的物业或资产,及时套现,以求在其他市场中,谋求更多机会。

本文原创,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房产投资炼金术》课程导师,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