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广东GDP同比下降2.5% 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正增长

南方都市报 2020-07-20 10:08 阅读 945

  南都讯 记者陈燕 通讯员周媛媛 徐可 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上半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49234.20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14.72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798.81亿元,同比下降6.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8520.67亿元,同比增长0.1%。省统计局指出,广东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变】

  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好转,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最快

  上半年,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好转,形成一条经济数据回升曲线。从6月当月速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重回正增长,同比增长3.9%;23个工业行业的增速比5月份回升;有统计的499种工业产品中,有252种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长面也达到45.7%。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个月保持当月正增长,6月当月创下投资量的新高,同比增长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连续三个月收窄,限额以上单位在售的22个商品类别中,有11个实现正增长,其中书报杂志类,日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56.8%、23.6%、20.8%和20.5%;13个商品增速比上月回升,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回升幅度超过20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回到正增长区间,同比增长0.8%,其中进口增长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均由负转正,6月分别同比增长2.2%和1.1%,速度比5月提高6.2个和10.4个百分点。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最快,同比速度由负转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降幅均由两位数逐步收窄至一位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连续四个月收窄。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带动经济运行持续改善。全社会用电量已恢复至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货物周转量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调查显示,就业人员返岗周平均工作时间持续增加,6月平均工作时间较上月增加0.5小时,较4月增加2小时。

  供给端不断改善与向好,中高端行业发展快于平均水平

  上半年,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9%,增幅比一季度回升2.2 个百分点。粮食生产稳定,今年早稻种植面积同比增加51.7万亩;夏粮产量64.2万吨,同比增长0.9%,奠定“米袋子”安全基础。“菜篮子”“果盘子”生产供应充足。

  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931.88亿元,同比下降6.4%,降幅比1-5月、1-4月和一季度分别收窄2.1个、3.7个和8.7个百分点。支柱产业降幅持续收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0.8个、7.6个、17.4个和9.7个百分点。中高端行业发展快于平均水平,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降幅小于规模以上工业6.1个和2.2个百分点。

  百强企业支撑力度较强,同比增长1.5%。部分电子、能源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智能手机增长6.4%,天然气增长20.6%,工业发电量增长6.4%。企业效益大幅改善。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8.8个百分点。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并发挥重要作用,上半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0%;6月末广东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6.9%。货物吞吐量增速由负转正,增长1.6%。近1/3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正增长,1-5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7.2%。调查数据显示,6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4.3%,连续四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三驾马车”动力回暖与增强,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增长12.2%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同比增长0.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5.4个百分点。以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业投资大幅增长147.9%。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7.2%,比一季度提高18.6个百分点;其中,以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投入力度加大,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投资增长18.6%。

  工业投资中,与防疫物资生产相关的医药制造业增长50.3%,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5.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54.4%。社会领域投资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业投资增速均在20%以上。大项目多支撑力度大,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增长12.2%。 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增幅由负转正,比一季度提高10.8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逐步回暖。上半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万亿元,同比下降14.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0个百分点。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持续改善,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4.5个和9.5个百分点。日常消费类商品零售较快回升,服装类商品零售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5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增长7.3%,比一季度回升12.1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增长18.5%。

  上半年,广东进出口总额3.06万亿元,同比下降7.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7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9个百分点,进口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8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占比继续提升。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出口交货值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5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出口交货值由5月份下降6.7%转为增长5.5%。

  【不变】

  新经济加快发展与壮大趋势不变,增加值占GDP比重25.6%

  上半年,广东新经济增加值同比下降1.9%,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0.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5.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含研发)占新经济增加值比重36.2%,同比增长1.3%。先进制造、高技术制造业回升加快,6月当月增加值分别增长9.0%和14.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1个和10.2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稀土磁性材料、工业机器人、服务器分别增长56.2%、24.3%和64.2%,3D打印设备增长328.2%。

  上半年,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等服务业新模式较快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信息消费持续较快增长,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4.7%,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31.2%。疫情催生新的消费方式和习惯,线上交易加快发展。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20.2 %,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占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的27.8%。电商促销、快递+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带动快递业务量增长21.9%,实现快递业务收入增长14.2%。

  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保持不变,失业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上半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4元,名义增长2.2%,增幅比一季度回升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增幅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增长2.6%,增幅比一季度回升4.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更加注重民生保障,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卫生健康、农林水、住房保障、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等保障支出正增长,明显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水平。

  上半年,广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涨幅今年以来持续回落,其中6月当月上涨2.7%,涨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就业基本保持稳定。月度劳动力调查显示,近3个月,就业人口比波动较小,处于稳定区间,劳动力市场就业吸纳能力恢复接近至1月水平。

  6月末,全省“四上”单位中,娱乐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3月末增长10.3%和3.7%;水利管理业、土地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人员(可比口径)分别同比增长17.0%、6.4%和5.9%。截至6月末,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48.4%、47.1%和43.7%。二季度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43%,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广东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不变,经济基本盘稳定

  上半年,广东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发展韧性凸显。同时也要看到,与上年同期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速度在下降区间,要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仍需时日。

  省统计局指出,当前国际疫情依然在蔓延扩散,全省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仍然较重,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但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IMF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在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

  从广东经济自身看,广东经济基本盘稳定,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且广东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工业产业较为齐全,企业面对市场抗压能力较强,新基建、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保障投资增长,拥有粤港澳大湾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下阶段经济持续恢复提供了坚实保障。

  广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财政、金融扶植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应对疫情影响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26条、促进外贸稳增长若干措施、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政策20条等政策,将一定程度上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