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岗口岸设计主创独家披露!超多内部细节曝光

深圳特区报资讯 2020-06-29 11:27 阅读 3000+

  上周,皇岗口岸开拆

  新设计图曝光

  ▼

  

  日前,

  新皇岗口岸项目设计主创团队,

  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独家采访,

  首度揭秘新皇岗口岸“国之重器”

  造型出炉背后的故事,

  更多内部设计细节也随之曝光。

  一起来看看吧

  ▼

  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深圳和香港之间目前唯一实行24小时通关的大型陆路口岸,皇岗口岸于6月23日重建项目实现“三开”目标,并首次披露新口岸效果图。

  

  皇岗口岸原貌。

  超级口岸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皇岗口岸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工程,也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心两翼”规划布局的核心,是联系合作区深港双方园区的重要节点,串联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枢纽。项目建设方为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使用方深圳市口岸办、深圳海关、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预计将于2022年竣工。

  

  深圳对新皇岗口岸的设计高定位、高标准,启动了国际竞赛,吸引了国内外35个投标联合体,81家国内外顶尖设计公司参与投标。经过激烈角逐,9家机构入围。由全球十大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Aedas与华阳国际、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共同组成设计联合体最终胜出中标,随后设计了多个深化方案,优中选优,以“湾区基石,国之重器”为概念灵感的新口岸设计方案从中脱颖而出。

  本次新建工程,

  旨在全方位改造皇岗口岸,

  通过集出入境和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为一体的

  现代化国家一级口岸,

  实现湾区内部和跨境高效互通,

  打造通往深圳的标志性门户。

  新口岸定位为“一地两检”纯旅检口岸,未来取消货检功能,释放土地约50万平方米,用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区域开发。交通规划引入深广中轴城际轨道、穗莞深城际轨道、地铁20号线及预留港铁北环线支线接入条件,未来皇岗口岸将成为辐射大湾区、面向世界的超级口岸和综合交通枢纽

  新皇岗口岸的设计,将打造为高效便捷的出入境和立体综合交通枢纽,集商业、文化、生活于一体的未来口岸,以人为本的绿色公共空间,同时还串联起福田口岸、新皇岗口岸,塑造城市生态连廊,将空间还给市民,为城市带入公共价值。

  

  高效组织复杂功能是最大挑战

  如何在约8万平米的用地内,

  高效组织深、港旅检大厅、

  过境、非过境交通等一系列复杂功能,

  满足未来多变的需求,

  以丰富的绿色公共空间,

  为城市带入公共价值是设计面临的重大挑战。

  主创团队介绍,此次设计,一改传统口岸割裂建筑与城市的联系,创造性地引入“垂直叠加、高度复合”策略,通过重构出入境大厅层、过境与非过境车辆层,以立体化的道路实现接驳交通与出入境车辆分离。并采取南北向的旅客通关方向,更好地接驳深港轨道交通、缩短步行距离,实现“以人为本”的口岸设计理念。

  

  新皇岗口岸的设计以“国之重器”为概念。

  主创团队表示,中国城市的密度远大于西方城市。在越来越密集化的城市中,应该建立高度连接的城市枢纽来打造新的生活空间,同时还应尽可能保留当地文化。这是一种业主与居民的共赢。因此,综合深圳方面的要求,主创团队将“高效、兼容、绿色”三个关键词贯穿于设计概念中,使新皇岗口岸成为“高效便捷的出入境和立体综合交通枢纽、集商业、文化、生活于一体的未来口岸、以人为本的绿色公共空间”。

  口岸出入境大厅和客车查验场地实行分层立体布置,地上四层,地下三层,建筑高度达45米。用地面积8.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40万平方米。旅客设计通关流量日常20万人次/日,高峰日30万人次/日;车辆日常2万车次/日,高峰日3万车次/日。

  

  分层立体布局

  地下一层——轨道换乘:通过“城市通廊”实现周边多条轨道站点的高效换乘,并实现新旧口岸、轨道交通及城市绿轴的高度复合。

  场地首层——非过境交通层:通过组织各类非过境交通动线,将空间“还给”城市。

  场地二层——车辆过境交通层:利用周边落马洲大桥与皇岗高架升级改造契机,让过境车辆平层快进快出,规避过境交通对城市道路影响。

  场地三层——旅客入境大厅层:入境旅客从落马洲大桥乘车到达口岸二层,经由垂直交通核到达大厅,通关、入境。

  场地四层——旅客出境大厅层:出境旅客可经由口岸二层搭乘垂直交通直达,反向通关进入香港。

  深港双方现场办公室:设置在口岸东西两翼,并设置二层步道与北侧的口岸综合大楼进行接驳。

  设计以“快速到达,

  内部贯通”的区域交通策略,

  通过交通需求预测分析与大量数据分析,

  科学制定不同类型车位数量。

  预留“合作查验、一次放行” 的可能性,

  设计通关路径,

  预计可承载高峰日通关量30万人次。

  

  项目的各类轨道交通接驳。

  市花元素呈现独特室内屋顶图案

  

  出入境大厅内部。

  主创团队介绍,新皇岗口岸的设计以“国之重器”为概念。“国之重器”整体形态对称、稳固,辅以新型石材主导的幕墙系统,采用外立面虚实相间的材料运用,充满未来感;抬高的景观基座抬升主体,气势庄重;建筑整体以充满力量感的纯净体量,寄喻口岸为大湾区发展的基石重器。

  主创团队认为,新建筑若要成为新的城市标志,需要具备文化和历史价值。标志性的造型与相应的文化、事件和历史融入是塑造城市印象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其象征性的深刻理解,成为设计师成功打造城市地标的原因。

  比如,新皇岗口岸设计的建筑内部以深圳市“市花”三角梅为蓝本,打造出独特的室内屋顶图案,让旅客无论是到达或离开,都时刻觉察自己所在的城市。

  

  以三角梅为蓝本的屋顶设计

  地面公园、主入口广场以及绿化屋顶

  以开放、友好的姿态

  展现生态环保表达建筑的公共属性。

  主入口处外立面向上,

  展露出内部的玻璃幕墙,

  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旅客的到来。

  引入“垂直叠放”设计策略,

  高效组织口岸出入境及公共交通换乘,

  整合联系城市绿轴与福田口岸无缝连接,

  致力在区域核心打造一个开放、绿色

  与城市紧密联系的公共空间。

  主创团队表示,“目前,中国的建筑量已经占据全球的一半。中国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未来。在深圳新皇岗口岸的竞赛设计中,我们感受到了各设计机构的一流水平,以及评审会高标准严要求的专业态度。我们相信,深圳的模式将引领中国其他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并进一步演化成为属于自己的建筑风格。我们看好深圳高水准建设全球创新创意之都的努力,愿共同携手借助新技术塑造城市空间、推动城市更新、展现城市文化特色。”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