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旧小区人车混行情况多 新小区路面基本无车

南方都市报 2020-05-07 12:59 阅读 1000+

image.png

image.png

长城二花园主入口,画了全新的人行斑马线,将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

image.png

梅山苑小区的游乐场旁停了不少车辆,小朋友很容易走到机动车道上。

image.png

梅林一村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车辆,有市民在路中穿梭。

今年4月底,深圳连发两起停车场交通事故,两名受害者均为年幼孩童,且全都经抢救无效死亡。近年来,在深圳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老旧小区、城中村等内部道路的交通安全,一直备受市民的关注。南都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小区发现,深圳老旧小区大多未能实行人车分流,孩童在小区内玩耍安全隐患较大。

南都站站队近日进行了民调,近六千人参与。数据显示,七成受访者称自己所在的小区没有实行人车分流,九成受访者表示,在未进行人车分流的小区内行走,时常担心会发生交通事故,八成受访者则表示支持对老旧小区进行优化,推行人车分流。

目前,深圳已有小区由业委会牵头,启动对老旧小区人车分流的改造,主要方法是对小区内部进行画线分流。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老旧小区管理问题逐渐显现,物业还须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事发

一周内两起事故,两名孩童停车场内被碾压

近日,深圳交警接连通报了两则发生于停车场的交通事故,不到一周时间内,两名孩童先后在停车场内命丧车轮。

根据深圳交警通报,2020年4月19日,一司机驾驶轻型封闭货车沿南山区御海新苑小区停车场内由东往西方向行驶时,与由南往北横穿停车场的8岁女童发生碰撞并碾压。女童经医院抢救无效,于4月21日死亡。

公共视频显示,事发时,不少孩童正在停车场内追逐游玩,停车场内停放车辆较多,道路两旁及路中间的消防通道都停满了车辆。交警调查显示,司机张某驾车在停车场内行驶时,因道路中间也停有车辆,导致视线存在盲区。

车辆左转弯后,8岁的程某从中间停放的车辆中穿插而过,张某因未及时察觉来不及刹车,致使事故发生。此外,交警在调查中得知,该女童经常与小伙伴一起在小区内玩耍,事发时并无家长陪伴看护。

就在这起事故发生5天后,类似的悲剧再度上演。据深圳交警通报,4月24日,一司机驾驶小型越野客车在龙华区三联路锦绣新村倒车时,车身左后侧与一3岁孩童发生碰撞,造成该孩童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孩子于当天13时30分许死亡。

公共视频显示,该孩童独自跑到车辆后方玩耍,司机在倒车时碾压到孩子,造成事故。根据交警调查,事发道路类型为小区自建路,水泥路面完好,白天,视线良好。涉事司机驾驶机动车倒车时,未察明车后情况,确认安全后才倒车,其过错行为是导致此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深圳交警日前告诉南都记者,2018年深圳发生于停车场内的交通事故中,也有两名死者未成年。实际上,发生于小区、城中村内部道路的交通事故,近年在深圳并不少见,且受害者多为孩童。据媒体公开报道,2018年7月,龙岗区横岗街道一居民小区门口,一名9岁孩童穿着溜冰鞋在自家小区门口与一辆小货车发生碰撞,造成肝脏破裂、多处骨折,所幸经过救治后转危为安。同年3月,蔡屋围南村通道上,一名7岁男孩蹲在路口,被正在转弯的小车撞到造成重伤,所幸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

回访

事发地均为人车混行,人行道较狭窄

近日,南都记者对今年4月发生的两起事故现场进行了回访。南山区御海新苑小区建成于2002年,小区较为老旧,该小区无地下停车场,小区车辆均停放地上,因此小区内也未能做到人车分流。走访该小区时记者看到,该小区整体道路较为狭窄,主道路上有一半的位置都被划分做了停车位,剩下的空间仅能容纳一辆车经过。该小区物业保安告诉记者,小区共5栋楼,100多户人家,停车位90余个,远远不能满足小区居民停车需求,“一到晚上停车位都是满的,到处停满了车”。

在发生事故的停车场,记者看到已经装上了多个交通标志杆,因此车辆无法再停靠道路中间,消防通道也无法再停车。记者到访时,未再见有孩童在停车场玩耍。小区保安告诉记者,此前物业已对居民有过提醒,勿让孩童在停车场玩耍,对危险性也进行了警示,没想到还是发生了悲剧。

而在龙华区三联路锦绣新村,南都记者看到,锦绣新村临近三和人才市场,与弓村只有一街之隔。在锦绣新村大门口处,有设置一处道闸,方便对锦绣新村出入行人与车辆进行统一的管理。在锦绣新村内,有两条主要道路,行人与车辆纷纷穿行。道路两旁的房子,大多都是四五层左右,且还存在“握手楼”的现象。

现场有行人反映,道路两侧常有污水往水槽口方向流,“偶尔经过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都想以最快的速度经过,但道路上的车有时候也不一定让你。”与此同时,南都记者还发现,在锦绣新村内,一楼门面有形形色色的店铺,村内还设有超市、篮球场等公共设施。而在一些楼栋的一楼空地处,常停放着小轿车或电动车等,在楼道之间的通道处,也时常会有车辆穿行。居民林女士告诉南都记者,该城中村管理比较规范,但在公共区域,仍然存在一定的拥挤和无序的状态,“其实这座城中村管理还是比较规范,但车和人越来越多,也变得更加拥挤,出行也得更加注意。”

现状

老旧小区人车混行情况多,新小区路面基本无车

除了近期发生事故的小区外,近日,南都记者也走访了深圳多个小区,走访中发现,在没有设置地下停车场的老旧小区,地面车位紧张、人车混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在设置了地下停车场的新小区,地面基本少见行车,交通安全也更有保障。

在福田梅林锦林新居,记者走访看到,该小区内部道路较窄,大部分道路没有专设人行道,且有汽车停在人行道上的情况。4月27日,记者在走访的半小时内,看到十余名儿童在小区道路上追逐玩耍,半数无家长看管。有陪伴孩子玩耍的家长告诉记者,小区内小孩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玩,平时只能说是在空地大点的路边跑跑。该名家长也提到,小区停车费相对周边较为便宜,平时有很多外来车辆,其认为小区在车辆进出管理方面并不严格。因此她都会下楼陪着孩子一起,同时尽量避开下班高峰期。

居民伍小姐在锦林新居住了一年了,她告诉记者,因为小区是人车混行的,平常走在路上都要留意避让车辆。特别是送外卖、快递等的电瓶车,因为电瓶车速度比小汽车速度还要快。伍小姐常常会看到小朋友在小区内玩耍奔跑,“有车来的时候,看着还是非常危险的。”

同属地面停车紧张的小区,梅林一村、梅山苑一期人车混行的情况相对较好。近日记者走访看到,以上两个小区大部分道路设有人行道,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在车行道上行走。

梅山苑一期是老小区,没有地下停车场,车辆一般停在小区内道路边上,管理处划有停车位。记者走访当天看到,在梅山苑一期的一处游乐场地,数名小孩在游乐设施中玩耍,旁边有家长陪同。这处游乐场地三面都被停着的车辆包围,并紧邻小区车行道。戴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住在附近小区,平时常带三岁的儿子来梅山苑一期内这处游乐场地玩耍。但小区道路上常常是停满了车,且来往车多,游乐场周边也是如此,因此来回路上和孩子游玩时她都会格外注意。

梅林一村一位八岁女孩的家长则较为放心,她认为,小区内设有不少减速带,且有车辆无法进入的封闭合围,小朋友在小区内游玩相对安全。平时家长安全意识也比较强,大多会带着孩子一起。但停车的确是个问题,地下停车场位置不够,很多车都停在路面上。

小区道路上车满为患,行人也经常在车行道上行走、穿梭,甚至有小朋友玩耍,是以上三个小区的现状。但记者走访时,均未发现小区内有相关告示牌。受访居民也表示,平时没有留意到小区内对此有提醒。

在南山区绿海名都小区记者看到,该小区设有地下停车场,且对车行入口和人行入口做了严格划分。在仅允许人行的小区入口,走进后便是小区公园,路面上没有车辆行驶,小区居民、孩童在此散步游玩也较为安全。而在该小区车行路口,也用围栏对人行道和车行道做了严格划分,车辆进入小区后,在车行道上行驶一段路程即可进入地下停车场。在该小区周边,包括天朗风清、新德家园等多个近年建设的新小区,多是采用相同模式进行管理,小区路面花园均无车辆行驶。

案例

有老旧小区启动改造,小区内画交通线分流

从去年11月开始,福田百花片区的长城二花园就启动了小区内人车分流的改造。近日南都记者走访该小区看到,改造基本完成,小区内目前用画交通线的形式进行了人车分流。该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陈寅生介绍,长城二花园属老旧小区,没有地下停车场,小区规范划线的停车位400余个。近年来,机动车数量增多,办了停车卡的就有700余个,停车位远远不够,小区内乱停车现象常见,“人车不分流,不仅是安全没有保障,行人常常‘无路可走’,因为停放的车辆把行人道给挡了”。陈寅生称,近年来,因小区内类似投诉多发,去年开始,业委会和物业管理处便牵头开始了人车分流改造。

此番改造,长城二花园将小区内原先的水泥路换为了沥青路,也在小区内划分出了专门的行人通道。记者在小区内走访看到,两个居民主要出入口,都用斑马线分出了专门的行人通道,还另外用步行砖建出了步行道。而在每个单元楼下,则用两条黄线划分出专门的行人通道,“这样一来,车辆就不能停在行人通道上,居民下楼时也不会‘无路可走’”,陈寅生介绍。

另外一个重要的改造,是对小区内车辆转角处的行车视野死角进行改造。在多起内部道路交通事故中,“视野盲区”常常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陈寅生带记者参观了一处改造后的行车死角,他说该拐角改造前本是一个视线死角,车辆无法看到拐角处是否有人。为了打开这个视野死角,施工时将此处绿化带后移,又拿掉了一个原先会挡住右转视线的停车位,“这样一来,道路加宽,行车视野盲区就没了,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在长城二花园内记者还看到,每个停车区域都有保安值守。陈寅生介绍,对此类老旧小区来说,画线之后,要长期按照规则执行,物业就必须负起责任来。因此,小区内3个停车区域都要求有保安轮值,“一个是监督车主的停车规范,一个是对停车场的安全负责”。

焦点

改造需要业主们同意及筹集改造资金

要启动这样的改造,其实不容易。长城二花园的业主委员会主任陈寅生称,据他了解,深圳目前能这样改造的老旧小区数量很少,主要难点在于业主大会和改造资金。根据长城二花园的改造经验,陈寅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业委会和物业在决定改造后,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召开业主大会,“相关的表决事项一定要100%入户宣传,加强和业主的沟通说明,前期工作必须准备充分”。

在改造资金方面,陈寅生称,小区此番改造约花费90万元,换了沥青路,也做了人车分流。主要资金来源是日常公共积累,“包括停车费、电梯广告等等,我们所有的公共收入都很透明,因此每年都可以根据收入情况为小区做一些事”。

民调数据

九成受访者在未分流的小区行走,常担心发生交通事故

南都站站队近期进行了“你认为小区有必要普及人车分流吗?”的民调,数据显示,七成受访者称自己所在小区没有实行人车分流。在近6000名受访者中,有5800余位市民认为“小区有必要普及人车分流”,比例极高;九成受访市民表示,在未进行人车分流内的小区内行走,时常担心会发生交通事故;八成市民支持对老旧小区进行优化,推行人车分流。

部门回应

深圳交警:推行老旧小区人车分流,应该是由业主方发起 

老旧小区进行人车分流是否可行?具体又应该如何推行?深圳交警回复南都记者称,在小区、城中村等自建路的交通安全方面,交警主要是加强入户宣传,提高父母安全意识,整顿场内停车秩序,压实停车场管理单位职责。而对小区内车辆停放的管理方面,深圳交警相关人员则表示,“地方要改造之类的话,应该是由业主方发起”。

代表声音

政府应该推进旧改进程,进行大范围的统筹与规划 

5月6日,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告诉南都记者,深圳部分小区未能实行人车分流,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从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杨勤建议,从近期来看,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加强小区公共秩序管理等;从中期来看,可以建设一些立体停车库,对眼下车位短缺的小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提供了方便条件,也减少人车混行带来的安全隐患;从远期来看,可以推进旧改的进程,从长远方面进行大范围的统筹与规划。

杨勤还提到,深圳可以借鉴日本东京、香港等地在小区人车分流方面的有效措施,规避人车混行的风险,营造更有序、安全的小区公共环境。

业内说法

物业需提升专业能力,改造应有长远规划

老旧小区人车不分流屡屡造成悲剧,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小区在相关事项物业管理上的滞后。之平管理公司董事长陈之平分析,老小区原来的规划设计很多不合理,加上车辆不断增多,这给物业管理带来了更多新的要求,物业管理的专业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物业管理公司,你要判断在你的小区里存在什么风险,从而做好风险管理。”面对目前人车混行带来的安全隐患,陈之平认为,小区物业管理可从以下方面规避风险:

一是小区物业要对业主及住户,以及对进入小区的通行车辆进行提示。二是应在车辆密集和容易加速的地方,增加减速的安全警示牌和必要的减速坡,让车辆缓行。三是设计安全合理的行车路线。特别是有些老小区,车辆乱停乱放之后,本身的道路没有重新规划,更容易出现交通安全问题。四是对停车位和人行道进行改造。“现在很多小区人行道不够宽,或者停车位不够,导致人行道没有起到作用。车停在人行道上,人在车行道上走,所以它肯定是不安全的。”陈之平提到,目前国内大部分物业公司对停车位和人行道改造方面还很欠缺,但好的物业管理应该主动作为,与业主协商相关事宜。

将目光放宽至老旧小区的整体改造,也不难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陈之平提到,现在各个区基本都有旧区改造的目标,但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纯粹花钱能改造好的,还涉及交通规划、建筑设计、公共秩序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实际上我们现在国内很多旧区改造进展也是很快的,但有些改造没有长远规划,注重一些表面上的美观。真正关键的还是安全隐患,和如何降低未来营运管理成本,尤其是涉及到住户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在改造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