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建筑TOP10 | 内地如何逆袭香港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0-03-19 03:58 阅读 1000+

来源:血拼有意思

你知道现在中国最高的建筑是哪个吗?

那么10年前?20年前?30年前呢?

房叔整理了自1978年以来中国最高的10栋建筑,

你将会看到:

香港曾经长时间代表着中国的天际高度

但是,内地是什么时候超越香港的?

我们以每十年为界进行观察,

看中国的天际线是如何从100m+跃升到600m+的?

011978-1989:由香港把控的天际高度

这十余年间,中国共新增54座摩天大楼(100米以上的高楼),其中香港占据39座,台湾1座,内地14座。

在那个年代,香港已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的GDP占据内地GDP总量的12.25%

彼时香港已经有了成群的摩天大楼,香港的高度就是中国的高度。从1978年到1989年,香港几乎把控着中国天际线的前十位,是内地学习的目标和典范。

摩天大楼的背后是香港自1985年开始的房地产大牛市。

牛市的起源,是中英在1985年5月27日签订的《联合声明》,规定了中国在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

就此,困扰了香港数十年的前途归属问题得以最终解决。各方人士对香港的担忧烟消云散,81-84年的房地产熊市终于走到尽头,开始新一轮的繁荣周期。

那时,香江以北还在前现代时期蛰伏,人们还无法想象水泥森林的未来世界,也没有料到它来得如此迅猛。

1978年,改革开放使得建筑业开始繁荣起来。在内地,率先崛起的是珠三角,珠三角中独树一帜的是深圳

这十年的标志性建筑,深圳国贸大厦,从1982年10月开始动工,至1985年12月仅历时37个月即宣告竣工。

160米、53层楼高的深圳国贸大厦,刷新了全国的工程记录,“三天一层楼”被称为“深圳速度”,传遍中国。

虽然国贸大厦160米的高度还不能排入前十位(1985年,全国排名第一的高楼,香港合和中心222米;排名第十的高楼,香港广场168米),但深圳的追赶速度不容小觑。香江北岸,昔日的渔村正在崛起。

021990-1999:香港与内地的X型交汇

1990到1999年间,中国新增摩天大楼360座,其中香港占174座,内地147座,台湾38座,澳门1座。以1997年金融危机为界,香港由黄金年代转入落寞,内地的珠三角、长三角日新月异。

如果我们把内地和香港每年的高楼建设数量画个折线图,那是一次X型交汇,拐点之后,时代风云从此不同。

90年代是香港繁荣的顶峰,从1985年房地产市场复苏算起,到1997年时房价已上升了10倍,那是香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1997年,香港GDP占全国四分之一。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曾对深圳市委书记李灏说,你们要把深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香港”,是好事。希望你们带个好头。

内地房地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香港模式。比如:

土地出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香港的官地批租制度,比如70年产权就是来源于香港。

商品房按揭模式,是90年代借鉴香港按揭制度,经过本土化改造形成。

商品房预售制度,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香港,霍英东成立的立信置业有限公司一改当时的现楼销售政策,提出“预售楼花”并倡导分期付款,后被内地引进,就是我们今天的期房销售。

香港地铁是世界上唯一盈利的地铁营运公司。北京、深圳等地都有与香港合作建设的地铁,北京盈利的地铁4号线、14号线就是京港地铁。

       

90年代的内地高楼,终于在中国前十名的榜单上有了姓名。

1990年,北京建设了京广中心,这是内地首个突破200米的建筑,于1990年建成,当时还是“大北窑”的CBD地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摩天大厦。直到2005年,它依然是北京最高的建筑。

广州拥有了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成为90年代的一座显著地标。

也是在这个十年里,众多房企成立发展壮大,主宰了其后几十年的地产风云。

1992年,万科跨地域发展,重点开发东南沿海;

1992年6月,中海成立,8月,在香港挂牌上市,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

1992年9月,保利成立;

1992年11月,恒大在深交所上市。

1996年之前,前十高楼的位置,内地与香港二八开。

       

时间来到1997年这一重要的拐点,亚洲金融风暴重创香港

经过10多年的上涨,香港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沫。据仲量联行统计,香港房价期间整体涨幅达到9倍左右,大型住宅和豪宅上涨了13倍。

由于香港股市的构成已经逐步转变为金融和房地产为主,因此房地产市场的极度繁荣也带动了金融业的繁荣,从而将股市不断推高。

泡沫破灭的那一刻如摧枯拉朽,房价跌了60%以上,股市也是一样的命运,社会财富大量萎缩,香港进入经济衰落期。

在金融风暴中,中国内地和台湾几乎不受影响,继续保持着每年的高速增长,香港却好几年停滞不前。

在前十高楼的榜单上,内地建筑首次占据前两位。

信兴广场(地王大厦)高384米,是内地首个突破300米的建筑,更是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但同年内,广州中信广场就以390米的高度取而代之。

 

1999年,香港高楼占比缩水至4席,中国第一高楼的位置首次归属于上海。

距离1990年浦东被设为新区的时刻过去9年,距离1993年上海陆家嘴批准规划的时刻过去6年,浦东落成了黄浦江畔的第一幢地标建筑——金茂大厦

420.5米的高度,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直到今天,还是上海第三高的摩天大楼。

浦东的高度,自开放那天起,就是要与世界接轨的。

1990年,香港GDP769亿美元,内地GDP18873亿元。

1999年,香港GDP1658亿美元,内地GDP90564亿元。

这个数字,香港翻了2倍多,而内地翻了近5倍。未来的变局在酝酿变化中。

032000-2009:CBD与内地的腾飞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新增摩天大楼773座,其中内地占439座,香港288座,澳门27座,台湾19座。内地新增数量已经超过港澳台的总和,实现反超。

香港在金融危机中艰难度日,本地生产总值,从1998年到2003年多年负增长。2003年GDP负增长2.2%,失业率飙升至7.9%,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加上非典致命病毒的袭击,房地产和股市的双重低迷,香港一片死气沉沉。

直到2004年,那里才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在香港低迷的日子里,其他地区开始了新一轮高楼角逐。

2004年,台北101大厦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高楼,也让中国的天际线突破了500米。当年,台湾GDP增速6.5%,为近期经济发展高峰。

2008年是台湾经济的分水岭,世界金融危机极大地冲击了台湾经济

2008年之前,GDP增速高达8%、9%,而2008年增长率仅为0.12%,2009年更是出现-2.29%的负增长。

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2008年,长达30年的时间里,台湾的GDP总量一直可以排到中国各省份第一的位置。2008年,台湾GDP被广东超越,之后逐渐被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省赶超。

101大厦成为一个隐喻性的台湾地标,象征着危机之前矗立的辉煌顶峰。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开始流行建造CBD,更多的摩天大楼向天际扩展。

北上广各自建设了三大中央商务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北京中央商务区,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其他城市也不甘人后,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珠海横琴新区中央商务区、深圳福田中央商务区……

值得一提的著名建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造了整整11年。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项目搁置到2003年,后来决定设计上加高,又经历了风水争议,到2008年最终落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经典地标“开瓶器”。

其实论主体高度,环球金融中心比台北101大厦还高12米,究竟谁是中国第一高楼的争议延续良久,没有定论。

内地高楼繁荣是中国经济欣欣向荣的一个缩影。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从此以后的中国彻底融入了世界经济的浪潮。

在这个十年,中国的GDP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即便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来袭的时候,中国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8年的奥运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现大国风度的重要窗口。

以前,人们会用香港、台湾和中国内地总体GDP比较;现在,人们会用香港、台湾的GDP和北京、上海比较。

042010-2019:香港,今时不同往日

最近十年,中国新增摩天大楼1646座,其中内地占1485座,香港133座,澳门15座,台湾13座。内地的高楼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未来还有持续扩张的趋势。

2010年以后,香港在10大高楼的座次中仅占1-2席。2010年,484米的环球贸易广场落成以后,香港的最高高度就停留于此了。

经济发展疲软,产业结构不合理,房价居高不下,没有新经济的土壤。

加之2019年以来,我们都知道的一些香港境况,有人感叹,香港的十年失落了。

香港的经济,成也房地产,败也房地产。

翻开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前十大富豪里前六名都是地产商,前十名有7名地产商。

在历年的统计数据中,全球城市中,香港长居房价收入比前三甲。高额的房价掏空一切制造业,也不可能给科技企业有发展的土壤空间。所以香港只能在服务业中步履蹒跚。

长久以来,香港是中国GDP总量最高的城市,直到这个十年,座次开始轮换。

2010年,上海GDP首次超过香港。

2011年,北京GDP首次超过香港。

2018年,一直向香港学习的深圳,GDP首次超越香港,这一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至此,中国最大的五座城市经济规模有了新的座次,以人民币为单位,上海以32679亿元排名第一,北京以30320亿元排第二,深圳第三,香港位居第四。

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今时不同往日。

       

       

反观内地,中国第一高楼的记录又被上海刷新了。

2014年8月,上海中心封顶,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超过600米以上的建筑,仅次于迪拜的哈利法塔,并且至今仍是中国第一高楼。

也是在2014年,中国GDP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10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国家。

同时,高楼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加入了摩天竞争,并且还有下沉三四线城市的趋势。

长沙宣布要建天空城市,预计高度838米。

成都预计在2023年建成天府中心,预计高度676米。

武汉预计在2022年落成周大福金融中心,预计高度648米。

长春规划了长春世界贸易中心,预计高度631米。

这背后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了。近十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6.66亿人增加到8.3亿人,净增1.64亿人口,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68%上升到今年接近60%,六成的人口都居住在城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更多城市撑起了中国高度,形成了以上的天际线格局。

中国天际的未来将会是怎样呢?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