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宣布重磅消息!第二机场、多条延伸莞惠地铁线都要来了!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0-03-19 01:42 阅读 3000+

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下称“方案”)日前开始征询公众意见。其中提出,深圳将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区域交通一体化、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交通科技创新四个方面先行示范,并提出一系列阶段性目标。该方案“干货”非常多,基本涵盖了深圳市民关心的如深圳10号线东莞延长线、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伶仃洋公铁复合通道等交通建设问题。

11 月 18 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公布了《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 年)(公众咨询稿)》,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咨询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为深圳交通发展建言献策。《方案》中提到,深圳将全面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典范、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范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标杆和全球交通科技创新高地。

到2035年,深圳将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区以及莞惠核心区枢纽间半小时直达,与泛珠三角区域主要城市高铁直达率达90%;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占比将由目前的不足1/10提升至1/4;全市轨道站点10分钟步行范围覆盖全市 70% 以上区域,基本实现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Part 1重点内容● 加快珠江东岸中南虎城际、深大城际、深汕城际、穗莞深城际、深莞增际、常龙城际、深珠城际、深惠城际等规划建设,促进都市圈融合发展。● 推动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一批跨市城市轨道建设。

● 预留预控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走廊群,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建设,同步推进深中通道深圳侧连接线、机场互通立交、鹤州互通立交等,研究以公铁复合的形式规划预留伶仃洋通道。开展深圳外环高速西延至珠江西岸可行性研究。

● 加快深惠高速、深汕高速等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加快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深圳段改造升级,加快深圳外环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深汕第二髙速公路建设,预留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沿海高速新通道。

● 深圳将谋划对外高铁新走廊,着力打造京广深港、赣深、贵广-南广、沿海(厦深)、珠江-西江五大铁路走廊,完善“南北终到、东西贯通、互联互通”高铁通道布局。

● 在东部方向,加快建设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强化深圳与长三角之间的联系;新增规划深圳至河源高铁,衔接杭州广州高铁,形成深圳与长三角地区联系的东向新通道。在中部方向,规划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衔接广州至永州高铁,形成深圳联系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在西部方向,新増深圳至南宁、深圳至肇庆髙铁,加快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战略通道。

● 深圳还将优化“五主四辅”铁路枢纽布局,规划新建西丽、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深圳站、光明城站、坪山站改造提升,预留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多层级轨道接入枢纽。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汕高铁站规划建设。

● 开展综合交通枢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示范,在西丽、机场东、光明城等枢纽开展试点,推进前海、皇岗口岸、清水河、坪山枢纽等站城一体化开发。

● 由深圳联合周边城市共同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并探索建立深圳主导的城际铁路项目审批制度。

● 初步建立深莞惠三地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都市圈交通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都市圈轨道发展严重滞后,深圳对外城际铁路仅有广深铁路及穗莞深城际铁路,跨市城市轨道交通如深圳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等难以有效推进。

● 未来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35年,全市机动化出行量将超过3300万人次/日,约为现状的1.5倍。根据预测宝安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8000万人次,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进一步増加,铁路客运量年均增速超过10%。

● 推进卫星厅、第三跑道、T4航站楼以及捷运系统等工程建设。打造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大湾区核心国际枢纽机场。加强与惠州合作,发挥惠州平潭机场作为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 支持大型快递企业在深圳设立清关中心和集散中心,在海外设立转运中心。

● 推进平盐、平南等进港铁路改扩建,加快平湖南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启动黎光内陆港前期工作,推动赤湾内港池填海,解决平南铁路进港问题。

● 推动深圳招商蛇口国际邮轮母港邮轮航线拓展,增设“国际旅客中转”功能,探素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及邮轮团体乘客15天免政策改革。

● 构建便捷高效的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交通体系,包括研究在前海、盐田设置客运码头,发展前海与中山、珠海、香港、澳门的快速直达航线。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此外,深圳计划在前海打造国际航运金融科技创新区,以推动航运业发展。

● 支撑深莞惠都市圈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

● 深圳将建设全球交通科技创新中心,到2035年,智能交通、先进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全球领先,交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增至5个,交通设施数字化及智慧化管理率达到100%。

● 推进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无人机、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交通运输国家级、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硏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深圳。

● 支持交通大数据众创空间发展,打造“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平台。

●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在住房、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对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给予政策支持。

● 本行动方案实施范围为深圳市全市域(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实施期限近期为2019-2022年,远期为2023-2035年,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Part 2发展目标到2022年

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全球联通水平、区域辐射功能、城市交通品质、交通科研能力稳步提升,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巩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港口集疏运网络、民航国际航线网络及对外陆路通道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华南地区空铁联运枢纽。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比重达到12%。

——进一步支撑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区联系时间1小时以内,口岸联通更加便捷。

——进一步推动城市交通公平、安全、绿色发展。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服务品质、安全水平、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等显著提升。

全市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81%,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2%。——进一步提升交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将更多的数据共享给企业,推动建立功能更加强大的出行即服务系统。智能交通、先进交通装备应用全球领先,政策创新、模式创新成为全国示范。争取申请建设国家级交通创新载体1-2个。

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效便捷、经济绿色、安全健康、创新智薏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全球领先,高质量发展模式全国示范。

——建成高效联通的海陆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机场囯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占比达到25%。

——建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

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区以及莞惠核心区基本实现枢纽间半小时直达,与泛珠三角区域主要城市高铁直达率达到90%。

——建成高品质城市交通国际典范。

建成轨道都市,全市绿色出行分担率超过85%,全市轨道站点10分钟步行范围可覆盖的居民比例达到70%,基本实现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8%。在全市范围内建成绿色安全的健康街道,道路万车死亡率降至0.5。

——建成全球交通科技创新中心。

智能交通、先进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全球领先,拥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科研机构和人才,交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增至5个。交通设施数字化及智慧管理率达到100%。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高效率、高品质、低排放、低死亡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枢纽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全球领先,实现“人享其行、货优其流、畅通全球”

打造高质量交通发展的全球标杆城市。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