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搅局,楼市逻辑生变!

深晚一兵 2020-03-06 01:27 阅读 1000+

市中有一种理论,叫“永远涨”。即使是在全民抗疫时期,仍然有言论声称,近一两个月是最佳买房时期,百分百的甲方思维。

我不知道,这种言论底气来自何方?或者仅仅只是开发商利益驱动的下意识站位?

但我不否认,持这种理论的,的确很聪明。他们深知大国崛起之势不可阻挡,货币战争劣境中的贬值内在逻辑。因而,拉长一下时间周期,楼价上涨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虽然其最终结果是对的,但显然忽视了过程中的曲折。尤其是面临这场极有可能影响国运的新冠病毒疫情,就不仅仅是“曲折”两字所能最终解释的。对于被甲方思维洗脑的利益相关体来说,很有有意掩盖的必要。

如果让他公开在台面上预测下一两个月的楼价走势呢?我看,他行文中的笃定感必然荡然无存。除了涨,能准确描画出2020年楼价走势图吗?哪怕只是一座城市的。

无人较真,使得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充斥满屏。虚假繁荣的流量,开发商乐于埋单,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如果说可能会祸害到什么人的话,当然只有置业常识匮乏、家庭财力不济的买房者。

当然,如果真的如期上涨,这些置业常识匮乏、家庭财力不济的家庭被枪逼着买房的SM式快感定会油然而生。这种皆大欢喜的情况,多年以前频繁发生过,虽然不是真的被枪逼的。

今年疫情下的情况又将如何?历史上没有现成的惨案可以对照。

timg.jpg

现在判断新冠病毒疫情的最终损害,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少行业已经遭遇重创,至少半年才能缓过神来。

今天(2月27日),全世界人民都笃信的钟南山院士预测,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至恢复正常工作。

我相信这个预测有较大概率兑现,部分区域还有望更早恢复到疫情前状态。不过,到4月底还有2个月时间,有些行业还要继续承担巨额亏损。活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至于损失,需要数年才能得以弥补。

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人,因为疫情,财力受损;或者说,疫情消灭了一批财富人士,另有更多的人财富缩水。

楼市的根本矛盾是供需关系。这些年的楼价上涨,一方面是主要城市供需矛盾失衡,另一个方面,就是有承投资拉动和货币超发的天恩。其中暗藏着一股很强大的动能,就是房子被金融属性赋能。而金融属性主要是由财富人群最先赋予的,如新冠病毒一样,必须成为消杀的对象。

遗憾的是,民间智慧是强大的,限购政策对这部分人起到的作用很不明显。

而这场疫情,不仅夺去了数千条人命(截至本文推送时,全国死亡2747人),也消灭了一批财富人士,造成更多的人收入锐减。此时,我看到楼市购买力被削弱,需求端强遭遏制。

楼市还有一个现象,预期。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如A股中连续一二十个一字板。经过这次疫情,大多数人对未来的预期,会因为收入缩水而朝着悲观的方向变化,置业/投资意愿随之下降。

这又消灭了一批购买力。

同时,引领楼价向上的大城市,曾经引以为傲的人口净流入,或许受病毒侵扰也将戛然而止。“韭菜”生长周期无形中拉长了。所以,包括北上深等大型城市,楼市消费力再次兴奋,需要更多的因素刺激,不会一蹴而就。

上述是我不认可此阶段高调唱涨的部分原因。虽然国家有万亿级别的“大基建”计划带来海量货币,各个城市也在急急如律令推出一系列复工复产扶持举措,但推动情况向好的方向行进需要时间。

楼市有可能成为经济复苏的先行力量,但也需要至少2个季度时间。若从4月份算起,要到年底。这里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第四季度“稳增长”任务艰巨,2019年最后两个月的行情可做参照。虽有“房地产不作为短期经济刺激手段”的表态,但“因城施策”可成为地方政府保GDP值得祭出的旗帜。

不认可高调唱涨,不意味着反对在此时置业。楼市“急冻”不能成为长期状态,成交不能冰封。这个道理谁都懂。地方政府和部分开发商会有相应动作促进销售,心动者,行动。

不过,根据病毒传播的路径,肆虐的程度,2020年度置业逻辑或将发生很大变化。行动时不妨多想想,我们的战疫经过是多么艰辛多么难熬,代价多么巨大。

置业逻辑的变化会发生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中心和边郊的选择、社区规划和园林、空间大小和功能区分、户型朝向,以及容积率高低等多个不同维度,以往我们曾经坚守的理念和天平将会产生偏移或倾斜。

这里就不一一展开阐述,未来将会推出系列文章进行解读,敬请关注《深晚一兵时评》(公众号ID:swyb1201),确保及时收看,好房等你来选!

timg (1).jpg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