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及时雨”!今日向市场投放1.2万亿资金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0-02-03 18:01 阅读 1000+

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020年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此前在《关于延长银行间市场休市时间安排的通知》中提及,考虑到2月3日开市后到期资金规模较大,人民银行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投放充足的流动性,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随着防控疫情工作的推进,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排在首位的便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其中第一条又特别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月3日金融市场开市后,人民银行将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特别是考虑到疫情特殊时期和延期开市的双重影响,人民银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人民银行还会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保持密切沟通,充分了解市场流动性状况和流动性需求,研判流动性形势,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强化预期引导。

对比2019年,春节假期为2月4日至10日,假期后首周共有6800亿元逆回购和3930亿元MLF到期。当时央行并未进行对冲,10730亿元全部到期实现自然净回笼。

2020年的情况是,由于假期调整,下周(2月3日至9日)共有118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其中,2月3日当天的到期央行逆回购多达10500亿元。此次央行开展操作后,单日可实现净投放1500亿元。

市场分析认为,今年节后首周到期资金量更大,且非常集中,但央行的做法也是超季节性的,对冲力度非常大,能够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及货币市场稳定运行。(来源:中国证券报)

迎战疫情是否还需降准+降息?

除公开市场操作外,市场对于降准降息的讨论也在增多。在目前的状况下,是否有必要在短期内进行全面降准+全面降息操作?

对此,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建议央行及时定向和普遍降准、下调政策利率,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利用MLF、SLF、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进一步引导LPR利率下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目前一年期MLF利率为3.25%,央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中可以下调MLF利率5个bp,以此直接引导2月20日的LPR报价下降。从短期看,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从中长期看,也可以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逆周期调节作用,稳定金融预期,在疫情结束后促进经济较快企稳回升。”温彬表示。

不过,也有分析师表示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是必要的,但是否要立即进行全面降准降息,则还可以选择一个更好的时机。

一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中部地区某村镇银行行长表示:当前银行面临的情况,一是银行已经暂停上门尽调,这意味着目前仅有线上贷款,线下贷款已经暂停;二是监管对不良认定更加严格和部分贷款即将到期。不良认定从过去的逾期90天变为了60天,信用贷款更是逾期30天即为不良。

“但受到疫情影响,部分企业虽资质较好但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不佳,存在流动性风险,银行其实更希望在不良容忍方面可以放宽一些,并期待地方监管部门在展期、续贷的操作上给出一些具体细则。”该行长表示,“这种情况下,一个劲儿的给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要求银行去给中小企业放贷,其实不太现实。短期来看,要解决的是受到疫情影响企业的到期贷款处置问题,包括如何展期、如何认定不良,如何帮助企业降低疫情期间财务成本;长期来看,银行要加强金融科技建设,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则表示,目前大家的关注焦点在疫情的防控情况,疫情的防控对于市场信心有重要影响。“在现阶段,我更倾向于金融系统要解决具体问题,一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要用金融支持企业的经营稳定和资金流动,可以在不良认定、逾期考核、展期续贷方面出台一些监管指导。而在较为恐慌的状态下,降准降息等整体预期引导政策的效果可能不会太明显,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再推出,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可能更好。”宗良表示。

对此,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下称“《通知》”),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合理调度金融资源,保障人民群众日常金融服务;保障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建立“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效率等五方面,推出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表示,重点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并将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并要求各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对于此后货币政策的走势,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认为,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关注有效舒缓本次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努力降低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并舒缓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谨防企业信用风险大面积爆发。

“银保监会已经要求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鼓励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盛松成说,“如果对企业在3天假期延长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予以免除,大约可减轻企业财务成本450亿元左右。人民银行可通过宏观审慎评估,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通过再贴现、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医药卫生领域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金融支持。”

在财政政策方面,盛松成则认为一是要重视此次疫情冲击对企业经营和就业的影响,进一步减税降费;二也要看到此次疫情对地方财政造成了较大冲击,税基缩减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提高中央财政赤字率,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我们认为,可以较大幅度提高财政赤字率,至少可以提高到3%。”盛松成表示。

“从银行端来说,银行业需要按照要求,承担社会责任,包括需要对因为疫情导致的还款逾期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包括无还本续贷等。”温彬表示,“建议对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贴息支持;疫情结束后,政府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债务发行等规模大、风险低、收入稳的项目,要更多向疫情防控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倾斜;对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核销过程中,适当给予减税等政策优惠,通过政府、银行和企业多方协作,合力激发放大银行资金的杠杆作用。”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