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扩容”的9种方式,惠阳/大亚湾有可能扩容

听余生讲 2020-01-10 16:01 阅读 5000+

“扩容”,可谓是深圳人最热衷的话题之一。


高速发展之下的深圳,“扩容”的议论声不绝于耳,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


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重点节点。深圳人都在期待着更大的“利好”砸向深圳,扩容话题又火了。


深圳真的需要扩容吗?

如果扩容,最有可能怎么扩?


小编将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老师,深度剖析了深圳扩容的九种方式。


相关资讯:目前全国来看,哪些城市,最有可能通过行政区划分扩容面积?


进入2020年后的几天来,我在参与的几次会议或友朋聚会中,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今年深圳可能会发生的一件事:扩容。


这个事被说得好像还有鼻子有眼的样子: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根据经验,海南给了自贸港,上海给了进博会和临港新片区,深圳特区40周年,总会给点什么吧,大家似乎没有奢望给个ZHIXIA什么的,就给点扩容吧,这个似乎有希望。


总之,被深圳人议论了多年、也被搁置了多年的扩容,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今年,再一次成为这座城市的热门词汇。


这就涉及到一个基本问题:深圳真的需要扩容吗?深圳不扩容可以不可以?说到底,还是一个发展问题、城市承载力问题。


深圳1980年建特区时,人口30万,GDP2.7亿,2019年常住人口1400万,实际管控人口2500万,比1980年增长了83倍,GDP可能接近2.6万亿,比1980年增长了将近1万倍,但国土面积几乎没有变化。


说直白一点,深圳这个拥有巨无霸能量的城市已经无法在这么点地皮上继续潇洒地玩下去了,土地匮乏,供需失衡,带来物业价格的不断上涨,华为们首先承受不起了,发起部分业务搬迁运动,几年来,成千上万家企业都搬走了。


这种情况下,深圳希望有更多空间来承载它不断递增的能量,以延续其一贯以来的良性增长态势,所谓“扩容”的要求就产生了。


其实,以增加城市承载能力的视角看,“扩容”并不一定是行政区划改变,多年来,深圳一直在以各种方式推进城市的“扩容”,大概有如下九大类方式

01

内部整合式扩容


深圳“扩容”的9种方式,<a href=惠阳/大亚湾有可能扩容" inline="0">

02

提升容积率扩容


深圳“扩容”的9种方式,惠阳/大亚湾有可能扩容

03

地下空间类扩容


深圳“扩容”的9种方式,惠阳/大亚湾有可能扩容

04

硬性填海式扩容


深圳“扩容”的9种方式,惠阳/大亚湾有可能扩容

05

临深功能性扩容


深圳“扩容”的9种方式,惠阳/大亚湾有可能扩容

06

深汕飞地式扩容

深圳“扩容”的9种方式,惠阳/大亚湾有可能扩容

07

深圳都市圈扩容


深圳“扩容”的9种方式,惠阳/大亚湾有可能扩容

我认为深圳都市圈可以看做是深圳的一种更加宽泛的“扩容”,是深圳能量外溢辐射最直接、最高效的空间,应该在都市圈和大湾区城市关系架构内,通过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力实现互联互通和枢纽功能的“扩容”。


08

海洋经济性扩容


深圳“扩容”的9种方式,惠阳/大亚湾有可能扩容

09

行政区划性扩容


深圳“扩容”的9种方式,惠阳/大亚湾有可能扩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的行政区划性扩容是必要的,是符合都市圈和大湾区长远发展趋势要求的,因而是可能的。


同样,这种政策性极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协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意义上说,今年深圳若没有发生行政区划扩容,大家也不要感到奇怪。


以上九大类扩容,多年来交叉推进,此起彼伏,目的都是为了适应深圳的快速成长,为了有效提升深圳的城市承载力,为了让深圳在大湾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强有力的中心城市的作用。


在去年被国家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任以及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全球标杆城市的宏伟目标后,深圳全方位、多角化推进城市扩容就显得更加迫切,期待全方位的扩容能为深圳的先行示范带来新的机遇、动能、活力和改变。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