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大房企员工到最年轻会长 带领深房协在而立之年转型

浪子工程人 2019-09-04 07:01 阅读 4000+

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深圳建市40周年。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性大都市,深圳不仅引领中国城市化进程潮流,同时创造世界城市化的诸多奇迹。

在40年的发展中,房地产行业对深圳的城市建设、经济、民生改善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深圳房地产行业还扮演着全国先锋者角色:众人皆知的新中国土地第一拍,为房地产市场掀开全新一页;全国第一栋商品房、全国物业第一法等多个“第一”,则给全国开创了先进的理念制度。

梳理过往40年深圳房地产行业历程,蓬勃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助力。1989年成立的深圳房地产行业协会,登记证号社证字00001号,今年三十而立。作为房地产行业组织,深圳房协服务、引导、创新、推动了行业发展,也见证房地产对深圳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巨大影响和人们的住房变革。

40年发展,房地产行业正经历变局。在这样关键的时点,深圳房协又准备如何助力转型?在深圳房协成立30周年之际,乐居特此邀约深圳房地产协会会长吕晋川专访,在近一小时的交流中,关于她的从业经历、对房企和房协的理解,对行业未来的判断,以及深房协依旧心怀的那些理想,均一一道来。


从最大房企员工到最年轻会长 带领深房协在而立之年转型


“最年轻”会长的职业生涯

如果没有加入房协,生性稳健内敛的吕晋川,也许会选择在中房集团度过自己全部的职业生涯。毕竟,在地产企业是她最初的职业梦想。

吕晋川的职业起点非常高,这或许也是她后来能在行业游刃有余的重要因素。1996年,房地产相关专业毕业后,吕晋川被分配到中房集团北京总部,并担任中房集团总经理孟晓苏秘书一职。

在《中国地产四十年》一书中有提到,中房集团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981年1月16日,中国房屋建设开发公司在国务院批准下正式成立,开创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经营房地产的新途径。199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房企,中房集团担负着为推进房屋建设的社会化和商品化试点的历史使命。

而被誉为“中国房地产之父”的孟晓苏对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进程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1992年底,孟晓苏加入中房集团,后来率先提出“住房建设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这一观点,并担任全国房改课题组组长,亲身参与了中国第一次房改的全部历程,成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吕晋川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孟晓苏是她职业生涯中重要的导师,“他告诉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责任和使命。”

在地产企业的工作经历,让吕晋川积累了丰富的一线项目及管理经验。2005年,吕晋川加入深圳房地产业协会,至今已近15年。在此期间,吕晋川被深圳敢闯敢想、奋斗拼搏、拓荒牛的城市精神深深影响。

2014年,已在行业深耕近18年的吕晋川升任深圳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至今有5年时间。吕晋川开玩笑地说,可能她是全国房地产行业最年轻的一个会长。不难看出,虽然吕晋川已在行业深耕多年,但却始终保持着年轻人的冲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近几年,吕晋川主导的“深圳房地产盛典”,已成为深圳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品牌盛会。特别是在2019年7月3日至4日举办的30周年庆典,邀请到孟晓苏、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等二十多位著名专家出席,在业内影响力不言而喻。而城市更新、宏观经济、存量市场三场论坛更为行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清晰思路。


从最大房企员工到最年轻会长 带领深房协在而立之年转型


房地产行业回归正常轨道

回顾房地产行业40年来的发展历程,吕晋川特别强调,不论如何改革,本质都一样,就是从老百姓出发,从生活出发。

吕晋川表示,“第一次房改,当时全国产能过剩,国家提出用房地产拉动整个经济,提出了商品房市场的概念,从分配制走到商品化。”吕晋川补充道,那时的福利分房,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当年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几平米,两家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每个人都毫无隐私和舒适可言,但这已经是住房分配制度下能做到的极限。

对此,吕晋川解释道,第一轮房改的目的,既是为了激活市场经济,也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当行业一路奔流向前,当房企将“快周转”奉若圭臬,政府开始反思。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2019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并首次明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吕晋川耐心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确实有很多财富沉淀在房子上,但也给很多家庭造成了压力,“这种快速膨胀,使我们忘记了中国的基础是什么,未来还是需要生产型、科技型企业,才能真正国富民强起来。”吕晋川说,经过多年摸索,又恢复到当年的“双轨制”,让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房地产正在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转型期需引入综合类人才

深圳发展40年来,房地产行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背景下,激发了市场活力,创造了辉煌业绩,如今,也正面临多种挑战。近年,深圳确定以保障房为主体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一些拿地少、融资难的房企,也面临退出市场的压力。

吕晋川颇有感触地说道,目前行业确实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土地稀缺、城市更新遭遇瓶颈、企业转型等问题。

吕晋川举例说,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爱国路的木头龙城市更新项目,“十年拆不动”成为城市伤疤,这侧面反映出开发商的不易。她还补充道,目前深圳各个区域都以引入产业为主导,虽然开发商已经从传统的盖房,投向高科技等产业,但如何引入开发商却没有清晰的模式,仍在不断探索。

不过,在吕晋川看来,房地产行业虽在转型中面临不少问题,但仍有突破之路。“应该引入社会上优秀的综合类人才,共同破题,冲出瓶颈。目前,深圳市房地产企业复合性人才越来越多,他们不再只是单纯学民建、土建专业,同时非常具有前瞻性,危机感比常人都来得快,相信他们会闯出一条路子来。”

引领行业规范发展

行业在经历变革,企业在面临转型,作为社会组织,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同样在思考未来发展。据介绍,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发展30年,目前已有1035家会员,覆盖到深圳的95%房企。

而立之年,深圳房地产业协会对于未来有何考虑?吕晋川表示,既要为行业发声,又要督促行业自律。

吕晋川指出,协会首先是一个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这个性质永远是其的使命和责任。但协会又是代表行业的社团组织,所以又承担很多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要向政府去客观反映行业遇到的困难,为企业争取更好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在行业倡导诚信守法、社会责任,鼓励企业走在时代前列。

“在中国做一家百年企业,除了政府的力量,也一定有社会的力量,还有行业组织的力量。我们愿意在政企桥梁和社会责任贡献一份力量。” 吕晋川动情地描绘出心中的愿景,为而立之年的深圳房协指明方向。

————————————————————————————————————

以下是精选对话实录:

乐居:最近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不再把房地产作为一个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您怎么看?

吕晋川:房地产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经济地位依然重要。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发展特别快,这个速度会产生到一些民生问题和负面影响。但整体来看,我认为地产前景依然非常,无论目前遇到什么困难,仍是有所作为的先导行业。

乐居:您认为当前深圳房企有哪些困扰?未来,他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储备能力?

吕晋川:这个行业确实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在深圳,土地难以为继成为共识,政府实际上也一直在努力,比如,深圳今年出让5宗宅地,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

作为协会,我们也向政府争取适当地提高容积率,这样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因为深圳与纽约或是其他先进的城市比起来,还有产生更高社会价值的空间。

现在很多企业,包括深业、万科等,已经在做长租公寓,但遇到的问题也非常多。不过,房地产行业遇到的困难相比生产类企业来说,算比较小。

房地产行业虽然在转型,但仍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借助优势,可以聚集社会上优秀的人才来共同破题,冲出这个瓶颈,真正让房子不是空心,而是吸引到国家需要的产业,为深圳创造更高的城市价值。作为深圳人,我们也希望,这个城市是有产业的,是能够吸引到人才、留得住人才的。

乐居:今年楼市“一城一策”特别明显,会看到有些城市放松,有些城市还在收紧,对于深圳房协来说,有感受到明显不同吗?

吕晋川:中国疆域比较大,深圳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深圳,一方面是年轻,没有沉淀,基本上像我们都是深圳的第一代移民。但另一方面是敢闯敢想,每个年轻人来了就是奋斗者,都要创造自己的价值。深圳的政府也是如此,做了很多改革和尝试,先行先试、拓荒牛的精神非常强。

1999年,深圳房协受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委托,开始承担一些政府职能。相当于政府引导,协会来做些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一晃二十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我们成为政府非常好的帮手,这些在全国依然是先例。

现在95%的房企都是房协的会员单位,因为我们可以为他们排忧解难,而且不再是一个所谓的“二政府”。深圳的改革开放,正是因为政府有这种胸怀、勇气、创新精神,才形成一股合力,让这个城市一直走到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房地产行业始终走在全国首列队伍,我也一直为“深圳地产”这四个字感到高兴和自豪。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