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半年报公布,业绩暴跌一半,背后还有更大隐忧

首席投资官 2019-09-01 01:26 阅读 3000+
恒大半年报公布,业绩暴跌一半,背后还有更大隐忧

中国恒大(03333,HK)于8月28日公布了上半年经营业绩,今年上半年,恒大实现营业收入2269.8亿元,同比下降24.4%,这与恒大过去一直以来保持的高增长并不相符。除了营业收入大幅下降,恒大净利润和归母净利同样大幅下滑,净利润270.6亿同比下滑49%,而归母净利只有149亿,下滑51.6%,几乎全部是今年最差水平。要知道在2017年和2018年时,恒大营收始终保持近50%的增长,净利润更是成倍翻飞,如今落得业绩大幅下降,难免让人怀疑过去两年用力过猛。

我过去经常说,房地产公司当期业绩参考意义不大,因为我国房地产实行了预售制,当房屋交付时地产公司才能计入收入,之前卖房收到的钱只能趴在预收款中。因此房地产公司的当期营收和利润,往往体现的是过去1-3年的销售收入,对当前的指导意义不大。看房地产公司的财报,应当更多关注有息负债率、融资成本、毛利率、预收款等核心指标。

从恒大的半年报中看,公司融资成本大幅上涨,较去年同期提升0.7%,达到了惊人的8.62%,这个成本甚至比一路买买买的融创,更是大幅高于与恒大齐名的桂园。另外恒大有息负债达到了8100多亿,按照8.62%的融资成本计算,恒大每年实际利息支出高达700亿,大幅蚕食了原本属于股东们的利润。笔者曾有幸在毕业后进入过恒大集团工作,目睹并参与了恒大从拿地到开盘仅用时4-6个月的高效率,也目睹了2016年时购房者们的疯狂,真实感受到了恒大过去的高周转。拿地、开盘、清盘,拿地、开盘、清盘,当这艘巨轮马力十足前行时,高负债就不是负担,反而是前行的核动力。现在全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历史最严厉调控中,巨轮前进的速度放慢,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负债对利润的反噬。中报发布后,虽然诸多媒体同时发布了正面报道,但恒大的股价仍然在当天下跌了5.88%,并创下了近两年新低。

我十分敬佩许老板的战略眼光,没有他的高瞻远瞩,恒大就无法成长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地产公司,但又不得不承认,恒大在地产之外,并没有找到可赚钱的行业。记得2014年刚刚进入恒大时,公司相继成立了矿泉水、乳业、粮油等快消品公司,并确实推出了一些质地优良的产品。但恒大赚惯了地产上的大钱,就失去了赚矿泉水小钱的能力。过去恒大卖房时喜欢用人海战术,项目所在的城市处处都是恒大的销售人员,这种策略被移植到了卖水上,我一度在大街上处处可以见到卖恒大冰泉的销售。在加上巨额的广告投入,恒大冰泉的业绩立杆见影,当年就亏了37亿。毕竟水不是房子,买一套房子恒大能赚几十万毛利,但卖一瓶水的毛利只有1-2元。时至今日,恒大矿泉水、乳业和粮油系统早已悉数卖身,不再姓许。

现在许老板又把目光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我承认这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极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打破发达国家对汽车领域的垄断。但对于赚够了地产快钱的恒大来说,真具备造车的基因吗?

先不考虑恒大造出的车能不能卖掉,单造车这种生意模式,简直就是恒大主业的克星。地产的本质是空手套白狼,借银行的钱买地,然后预售给购房者,用收到的房款盖房并还贷,最终赚个差价,在这个过程中地产公司不用什么投入,却赚来了真正的现金。相比之下,汽车行业简直不能更差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厂房,既不产生利息,也不能用来还债;除此之外还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来保证技术指标不处于落后的状态。

更要命的是,汽车行业的竞争比地产更加激烈。每一栋楼的地理位置都有差异,因此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要地段够好,房子品质对销售的影响并不大;而汽车呢,可替代性就高了许多,同样的价格下,大家肯定是更愿意选性能稳定的产品,新进入者即使做到了完美,也不一定会得到市场认可。因此在我看来,新能源汽车不仅无法成为恒大增长的新动力,还可能会像负债一样,对恒大反噬。

祝福恒大。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