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不值得

众蚁社区 2019-08-30 13:30 阅读 1000+

2012年,台州一刚刚交付使用才十个月的高层住宅,竟发现楼歪了!

高层不值得

台州“楼歪歪”

经检测,这是因桩基承载力不足突现沉降,楼体向西倾斜,地下室一根框架柱被压碎约二十厘米。随即,该栋楼及周边住户被紧急疏散。拆除工作开始进行,孰料“危楼”还没拆完,同小区的另一栋楼也被发现严重开裂。

几乎同时,广州太原也分别出现了“楼歪歪”!就在前天,深圳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和平新居一栋7层单身公寓楼发生了严重的沉降倾斜。而这仅仅是诸多新建危楼的冰山一角。

高层不值得

罗湖区楼宇倒塌

在中国特色工程质量下,房屋建造中的“豆腐渣”、“筋(钢筋)瘦瘦”、“浆(水泥砂浆)假假”、“板(楼板)薄薄”、“墙壳壳”……在各地都时有所闻。

如果说需要拆楼重建的歪楼现象还算少数,那房屋渗漏、结构和饰面层裂缝、墙地面空鼓起砂、回填土下沉、外墙保温板及饰面层脱落等现象则是住宅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相比低层住宅楼,高层住宅更加考验建筑质量。实际上,上述建筑问题也多集中于高层住宅楼。

高层不值得

在利益驱使下,很多开发商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会在施工材料方面进行克扣,这也是导致住宅小区质量堪忧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一些三四十层的高层楼,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高层不值得

8月5日,北京畅颐园小区3号住宅楼南侧发生局部外墙保温层脱落。

1

购买高层住宅是主流趋势

质量问题仅仅是一个层面,并不影响高层住宅成为房地产市场上的主流销售类型。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子的容积率也一路飙升,高层密集小区层出不穷。

高层不值得

现在建造的新房,动辄20层起步

因为高层住宅容积率高,可以平摊成本,售价上就可以做得更低,有点批发销售的意思。对于刚需自住一族来说,买房是一种绝对的需求,高层住宅楼符合大部分人的购房需求。且高层住宅通风采光好,视野佳,且空气好,噪音污染少,在广大年轻人中颇受欢迎。

对于开发商而言,买地建房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利益最大化的办法就是建造高层楼,用增加住户来提升自己的收益。高层住宅正中下怀。

高层不值得

不过,高层住宅成为主流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独特的土地政策。相比土地资源紧张的一二线城市,如今四五线城市,甚至是许多小县城的新城区,修建的大多也是30-40层的高塔、高板楼,原因就在于对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极其严格的控制。

一个常住人口30多万的市府所在地,从2015到2020年的整整6年时间里,总共(注意不是每年)只能新增1.37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其中能允许新增的城镇住宅用地只相当于一个700米*700米的正方形。

于是,哪怕是人口不多的边陲小城,想新建住宅大多也只能通过拆旧建新、提高容积率来实现,对于极其有限的新增用地,也必须尽可能地集约使用。

高层不值得

一方面是土地政策让住宅只能向垂直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各地新建城区普遍采用大街区制,这让高楼层大体量小区成为主流。尽管高层建筑能够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能建设更多的居住空间,但它实际上还潜藏着不少相对复杂的问题。

2

高层住宅折旧率更高

在房地产行业有这样一种说法,高层房可能会成为几十年后的“贫民窟”。有人说,二十年以后,所有高层住宅都将成为烫手的山芋。很多内行人买房,首先排除的,就是高层楼。

高层不值得

建于1961年的香港重庆大厦,最初是一座高档建筑

且不说不少高层住宅质量问题存疑,业主普遍缺乏公共空间管理意识也会加速小区的折旧。

我们知道房子的土地使用年限是在70年,但是大部分的住房基本住个二三十年就已经算足够了。因管理不当,十年之内就迅速衰败的小区也并非少数。

高层不值得

上海世贸滨江花园今貌

有人计算过不同公共设施的折旧周期:

在北方地区,草坪2-3年不更换基本会成片枯死,南方不换就是成片杂草,相对还能凑活。花草树木如果得不到定期补种,几年后基本只剩下大型乔木和万年青。

游乐设施、水系喷泉、地砖墙面、公共门禁、楼顶防水,5年左右或坏或旧,10年不维护就成为传统意义上“老房子”年久失修的模样,哪怕此时仅过去房屋寿命的20%。

电梯保养得当的话,使用20-30年没问题。但国内绝大部分小区的电梯都没得到足量保养,一般15年就基本没法再用、必须更换,这是第一笔大额支出。

周期再往上,就涉及公共管道/水池的维修和更换,乃至房屋本体结构的加固。

另外,就是需要根据人力成本逐年递增的劳动密集型服务开支:路面楼道定期清扫、公共设施定期清洁、垃圾定期清运、保安保持基本数量和战斗力、公共上下水设施/消防设施/公共管道定期检查等...这些都可换算成人力 * 相关行业的年平均工资。

小区如果缺乏养护,便会加剧折损。高层小区要想得以正常运转,就需要充足的公共经费进行维护,维护到位就是豪宅、维护不好就是贫民窟,这对业主的要求便是必须抛弃各扫门前雪的私观念,建立一套集体治理机制。

但高层住宅小区动辄上千户住户,所有权过于分散,容易导致公地悲剧。就像“三个和尚没水喝”,过多的业主更容易出现谁也不想管、谁也不负责的状况。

3

高层住宅,在未来大概率会成为危楼

就算业主养护到位,房子也仍然会遇到老化的问题。随着高层住宅房龄的日渐变老,未来迟早有成为危楼的一天。但高层楼住户多,补偿款有限,这类房子的拆迁日期常常摇摇无期。

高层不值得

现在的拆迁,是拆掉了七层的楼房,盖成三十几层,自然很容易容易,但要把三十几层拆掉后盖成七层就不现实了,这明显是一笔赔本生意,且房子过剩的时候,也根本卖不起价钱。

这还没有考虑到房产税的问题。现在的日本,有些偏远地区的房子已经是免费送了,只要帮忙交房产税就可以。因为房子过剩,偏远地区的房子根本卖不出去,你还得交房产税,资产成了一种负担。

高层如果拆迁,一来是拆迁难度大,二来是拆迁土地利用率拆成低。每一户居民补偿多少钱?补偿的钱还够再买一套房子吗?没有利润开发商会拆吗?政府会拿出巨资来补贴拆迁高层住宅吗?

比如贵阳的大盘——花果园,建筑面积1830万平米,而容积率高达6.8,这个已经是超过很多写字楼的容积率了,更别说一般的住宅的容积率通常不到3。如果按照人均居住面积30平米的话,这个地方可以居住60万人,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城市。

高层不值得

被网友戏称为“炮楼”的贵阳花果盘

容积率这么高的小区,哪怕以后拆了重建也很难有利润,因为容积率很难做的更高,或者修建的更高端,卖更高的价格,要重建,就只能是集资建房了。

但这明显是想当然。一栋大楼那么多人,一户不同意事情就难以推进。现在很大小区连政府补贴给装电梯有时候都装不进去,何况是自己出钱拆迁。

因此,就连专家也完全不建议购买高楼,劝诫年轻人不要对"高楼住宅"这么执着了。

4

未来该怎么办?

当然,也不乏管理得当,整体水平较高的高层住宅小区。在香港,30年房龄的小区也普遍比大陆10年的小区更新,但其背后是高昂的物业费和业主沉重的住房压力。

香港最低小时工资是北京非全日制最低小时工资的2.5倍,物业费则高达京沪的5-10倍。香港传统老小区物业费折合成建筑面积约15-30元每平米,新建小区约40-70元每平米,50平的港式普通住房一个月要交几百甚至两三千元物业费。

相比发达地区,我国的高层建筑兴起的年月还较短,但不能忽视其他地方高层建筑所存在的高层建筑拆迁问题。

从全球视野中看,高层建筑很有可能最后落下一个难以处理的局面。考虑到近年来的政策趋势,高层建筑业主需要为自己未来几十年房产的使用负起责任。

高层不值得

对于高层建筑,房产不仅是一种投资工具,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投入的对象。但在短期之内,非理性的人不会明白这些道理。他们常常以一种不付钱的方式拖延,建筑的维护将无法跟上维护计划。

放在10年前,买高层可以说是一种时尚,所谓站得高就看得远,可现如今高层建筑已经逐渐变成了刚需楼盘的代名词。高层楼盘相对较大的居住密度,已经明显地将改善和刚需进行了割裂。

以美国为例, 中产阶级一般会选择在郊区购置独立屋,而非挤在市区老高层内。随着中国主要城市开发面积越来越大,交通建设全面覆盖,这一趋势很有可能在中国上演。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