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三缅SKY 2019-06-18 00:20 阅读 867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导言

两天前,笔者一篇题为《房子还是最好的投资吗?近期楼市三大看点,回答了这个问题》的文章,例举了三个看点,即:1、多个城市对开发商降价买房提出预警,2、多个城市的土拍政策开始进入"最接近平均价者得",3,、近日在上海召开的"陆家嘴论坛"中,有专家提出"盲目投资投机房地产来理财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其实很不划算"。分析这三个看点后,笔者提出"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思路该到变的时候了"。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事实上,纵观这几年房地产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房地产作为投资理财的渠道,这条路正在变得越来越难走,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政策调控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留给炒房者投资投机的机会越来越少,且门槛越来越高;2、限售周期越来越长,从几个月开始,到现在的2年、3年,甚至5年,房地产作为投资理财工具,变现周期越来越长,变现能力越来越差;3、楼市价格不断推高,有价无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房源入市交易,可是挂牌半年、一年都无人问津。

房地产作为投资理财产品,没有了变现能力,那就是一堆钢筋、水泥和砖头,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专家在呐喊着赶紧买房,告诉别人房地产依然是最好的投资理财渠道。那么,到底哪个才是真相呢?今天,我们就对房地产做一番梳理,好好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使得投资者认清局势,以自己的眼光,打好自己的投资理财算盘。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五个维度认清房地产形势,把握投资理财的方向盘

综合各种因素,笔者认为,今后房产将不再是最好的投资理财产品,我们将从5大维度逐条分析,认清房地产的真面貌:

01 房地产行业进入成熟期,收益将稳中下行

自1998年开始,房地产商品化改革已经20年。从行业生命周期看,如果把第一个10年看作是发育期,那么第二个10年(2008~2018),可以看成是房地产的发展期,发展期的特点是行业急速扩张,行业红利最高,这10年被业内认定为黄地产的"黄金十年",这一点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从近年行业政策不断完善高层定调"房住不炒",以及城市扩张减速房企"去地产化"行动等诸多特征判断,房地产行业正在进入成熟期。此前有专家声称,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萧条期,这是不客观的,诸多特性显示,房地产行业并不符合"萧条"特点,而一下从"发展期"进入"萧条期",也有悖于生命周期理论。

行业成熟期的特点表现在:市场扩张减速并逐步趋向稳定,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行业技术已经成熟,行业特点、竞争状况及终端消费特点非常明确、稳定,产品转向买方市场,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很高等。

这说明什么问题?通俗地说,就是房地产再也不会回到过去那样,让人一夜暴富,让每一个人都有赚钱机会了,在这个阶段,如果你投资房地产,有可能赚,也有可能赔,"稳赚不赔"的时代已经过去。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02 收缩型城市,房子将成为烫手山芋

今年4月份,国家首次提出了"收缩型中小城市"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尽管中国还处在城市化进程中,但是,并非所有的城市都在变大,可能有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缩小",甚至成为枯竭型城市。

收缩型、枯竭性的城市,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比如说美国五大湖地区、德国鲁尔区、伦敦工业区等,其中,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五湖"地区,有"锈带"之称,意思就是资源枯竭后城市锈迹斑斑的形象称呼,底特律、芝加哥等城市皆在其中。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在我国,目前大约存在30%的"收缩型城市",这个数目已经不在少了。有目共睹的是,东北三省这些年经济萎靡、逐步萎缩,上阵子沸沸扬扬的"鹤岗"白菜价房,就是典型例子。除了东北地区,全国许多地方也普遍存在这种"收缩型城市",甚至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上海的周边,也存在这类型的中小城市。

这种情况,如果投资的房子处在一个"收缩型城市"之中,又该如何?相信看完上述内容,手握资产,就该懂得如何处理了。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03 住房保有量高,现有楼市可供34亿人居住?

市场供应角度,我们看到,中国的住房自有率已经达到90.1%,成为世界住房拥有率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如果按照人均居住面积计算,现在中国人均居面已经达到43.5平米(201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是40.6平米),这个数据,也已经超过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大概排在世界第七。可以说,房地产市场保有量已经很高。

来自某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我国新城新区开发面积非常大,从省城到地级市、乃至县城,都有大量的新城新区在开发,如果把这些开发及规划的新城面积统计起来,可以居住到34亿人口。而从现实情况看,自2008年开始,北京首个进入存量房时代,至今,一二线中已经有超过60%的城市进入存量房时代。

我们从市场原理可以知道,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价格必然下降。那么,现在的房地产价格为什么没有降呢?这主要有三大原因,1、房地产刚出发展期走向成熟期,行业生命周期性特征还在显现;2、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政府、金融、行业、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纠葛;3、通货膨胀因素,以及深层次的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你懂,这里就不展开了。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04 "租购并举"时代开启,楼市兵分两路分流资源

昨天笔者一篇"集体土地入市,租赁时代或开启"的文章,表达了这个观点。中国城市有三大特征将决定租赁房时代要开启:1、存量房提供了充足的租赁房源,2、近年长租公寓快速崛起,3、集体经营性土地建设租赁房制度出台。而以此配套的,则是顶层设计的"租购并举"制度,预计未来房地产租赁市场越来越规范、制度越来越完善,最最重要的是,"租购同权"政策已经在很多城市开始实施,比如,同享有落户权、教育权、医保养老权等等。

房地产已经进入"购"、"租"两级分化的阶段,"租"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原来属于"购"才享有的资源,投资投机房地产,其财富属性、社会属性乃至公益属性都将被弱化。显然,投资房地产享有的红利正在变得越来越少。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05 因城施策,房地产进入精耕细作时代

如果我们站在20年后再看今天,或许会发现,"因城施策"是一项重大决策,某种意义上,它是房地产市场的分水岭。通俗地说,原来大家都在吃政策的"大锅饭",从现在起,每个城市将要在各自的锅里自己做饭炒菜吃了。当然,这是有前提的,也就是必须在国家统一定调的"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基调下进行。

一城一策,分城而治,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进入了精耕细作时代。在主基调下,未来,各个地方的房地产要想大涨或者大跌,这种几率将越来越小,"稳定"的结果,虽然使得投资变得"可预期",但是,要想通过投资让收益翻番、倍增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如何打好投资理财的算盘?

通过以上5个维度的分析,我们知道,投资房地产前景已经变得"可期"。可期的概念,就犹如把自己的钱存在银行,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未来活期收益能有多少,5年定存能赚多少钱。但是,要想通过投资房产,让自己的财富像前10年那样,翻个几番,这种几率已经没有了。

如果想让自己的资产投资能够保值,或收益稳定可预期,房地产在未来几年,依然还会是不错的投资选择,综合各种因素,未来房价跑赢GDP,或跑赢通胀率,基本不成问题。但是,如果想要更高的收益,投资理财的思路应该到变的时候了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结语

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至2018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大概在59%左右,距离发达国家城市化率的平均水平大约还有20个点。如果按中国人口14亿计算,一个点就是1400万人,如此,未来还有3亿左右的人口要进入城镇。有人常拿这个来说,未来城市房子还会有很大上升空间,这是很大的误导。

首先,这大约3亿的人口,不是涌入某几个城市,而是平均分流的各个地方,这些地方,不仅有一二线城市,还包含三四五六线城市,乃至一个小城镇,这些都将是农民市民化的据点,这种人口的分流,与全国大规模新城新区建设、楼市透支居民消费力等要素对冲,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流入会被提前抵消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以此同时,中国人口的峰值大约在2029年到来,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口红利还有10年左右时间,但按中国人口的发展规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是生育高峰,按此推算,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经历数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家庭形成的"421"家庭结构,一旦人口峰值过去,人口将会呈现断崖式下跌。房子那么多,人口急速减少,那么10年后的2029年,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手里头有多套房子,这里要做好两个计划:其一,自2019年起到2029年的十年时间里,房地产还有增值空间,但是,就像买卖股票,你有把握买在最低点,出在最高点吗?估计巴菲特也没办法做到,因此,投资理财要做的是:提前准备。其二,基于本文的分析,如果判断是准确的,那么,最好的出货时间点应该在今后5年,也就是大约在2024、2025年间。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认为那是最好的时间点,那么必然导致集中出货,集中出货又会有怎样的情况出现?这也需要未雨绸缪。

未来楼市有哪些新动向,房产投资理财,须掌握5个维度新视角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