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成都二手房!

搜狐焦点成都资讯 2021-05-17 09:25 阅读 642

3月3日,成都贝壳找房成交数据全线“下架”。从链家APP(数据与贝壳直通)“查成交”点进去,空无一物:

贝壳网的楼盘页面,正常来说是这样的:

而现在,成都各大项目的“历史成交”被生生抹去: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仿佛用小号偷偷加了前任微信,却发现朋友圈“三天可见”。一石惊起千层浪,坊间议论纷纷。没了“成交价”这个重要参考值,有人窃喜坐地起价,有人哀叹买房更难,也有人表示“not at all”……屁股决定脑袋,今天笔者既不做房东,也不当绿油油的韭菜,想客观理性中立地为大家八一八,这步棋背后的故事。

成交数据隐身,只是贝壳的“常规操作”。JUST DO IT抹成交,撤房源,贝壳并非头回这么干。去年12月,杭州就来过一发:

(来源:贝壳找房APP杭州页面)今年1月26日起,北京链家、贝壳也不再显示每日成交量和历史成交价格。最积极的是深圳:早在19年底,贝壳就一度隐藏历史成交;去年4月发布平台管理升级公告,下架“被主管部门点名和限制发布的楼盘”。

今年2月8日,深圳住建局三文连发,祭出大招“二手房成交指导价”。现在不光成交情况看不到,连挂牌价都成了谜。

所以呢,这次不过是“常规操作”。为什么是贝壳?必须是贝壳。JUST DO IT事情发生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在贝壳找房工作的朋友,他表示完全不知情。

显然,撤成交的决策是自上而下的,具备强制性,并且出于某些原因“不可细说”。不可说?其实一目了然。自去年起,国内主要城市的房地产行情逐步回暖,特别是四大一线,“万人摇”、“排队购房”重现江湖,二手房坐地起价、挂牌虚高等幺蛾子层出不穷。调控应声加码,上海5年限售、杭州限购法拍房等杀手锏一一落地。今年初,北京市、区两级住建部门、北京中介协会屡屡约谈主要中介机构负责人,提出“四不得”,严控炒作房价,贝壳“玩消失”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至于深圳,那更是“枪打出头鸟”。

为何偏偏是贝壳、链家?我去安居客、诸葛找房等APP看了下,发现“历史成交”安然无恙。

(来源:安居客APP)无论从规模还是形象口碑来讲,贝壳都是行业当之无愧的No.1,去年赴美上市后风头更劲,资本之手伸向物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大有创立商业帝国态势。树大招风,除了老对手,万科、龙湖等开发商也踏足房产经纪市场,阿里、京东、美凯龙等巨头纷至沓来,恒大近期“梭哈猛干”的房车宝更是咄咄逼人。与此同时,负面舆论出现在了该出现的时候。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览众山小的贝壳自然扮演起行业“传声筒”、“风向标”角色。而面对质疑和挑战,政治正确比什么都重要,可以说即便高层不授意,他们也会对一切与“房住不炒”相悖之处动刀。

为什么是成都?可以,也有必要。

JUST DO IT我们看到,上海虽然收紧了政策,贝壳APP却并未抹掉成交记录。另外,广州、南京等地的中介平台也按兵不动。那么,为何成都要跳出来做“学习标兵”?诸君知晓,自16年被抓典型后,我蓉县一直是“重点监控对象”,老大哥请喝茶,回回都是座上宾。去年9月再被约谈后,成都市发布《关于保持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出台上调增值税征免年限至5年、提高公证摇号中向无房居民家庭提供房源比例等举措,堪称满分小作文。

不夸张地说,其房地产调控内容之繁、手段之严,几乎赶超一线。“宁可枉杀,不可疏漏”,闷声发大财的成都,绝不容绊脚石出现。上个月,一张成交截图在各大微信群流传:

楼层好,正看锦城湖,装修加分……这套房卖的就是爱家,单价10万也无可厚非,但监管层不会管这些。还记得去年某楼盘“7万一平”的新闻地震吗?与其担惊受怕,不若一键锁屏——查不了,自然就没了传播来源。对此,网友这样调侃:

投名状也好,存在感也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以,但不是“没必要”。调控,意味着市场“有东西”。JUST DO IT前两天看到个比喻,有点意思:调控就像咖啡勺,不断搅拌,既让咖啡一直在动,也确保它不会太热或太冷。但首先你得是杯咖啡啊,不是白开水。

所以呢,新疆塔城的楼盘不会三年限售,黑龙江鹤岗也没有“指导价”。日本为什么可以低利率零首付?房子都没什么人买,也就没有流动性和获利空间。一个结论:政策收紧的城市或区域,房地产一定“有东西”。

这次的贝壳事件,严格来说谈不上“调控”,但未尝不是一种辅助手段或前奏。至少它让我们知道,成都的楼市跟北京、深圳一样不是静水深流,而是波澜起伏。吴晓波说:水大鱼大。懂的人,已经在“摸鱼”的路上。撤成交价利好房东,利空买房人?未必。JUST DO IT网上观点很多,但有一种共识,便是下架成交价对买方不利,因为看不到成交历史,没有参考指标。反之,房东或中介就能随意抬高挂牌价,吃信息差。会按这个剧本发展么?会,但不会持续太久,即便成交记录永久消失,市场价也将企稳。尽管没了成交一栏,“均价”依然在线。已知面积求总价,小学生都会算。

再者,现在的购房者哪个不是屡败屡看、身经百战?笔者的高中同学,非房产行业,前后倒腾过四五套房,什么板块学区、密度朝向、干湿分离,一一门清,聊起房子比我还专业。忽悠这样的买家?想多了!买方有自己的信息库,卖方亦如此。房东的定价一定是基于市场行情来的,以及与同区域、同小区乃至同户型房源的反复比较:高了,怕卖不掉;低了,又怕亏。这有点像囚徒博弈,会稳在一个基本线上下,不会太夸张,也不会太“相因”。在买卖双方共同推动下,最终得到的价格,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

对于本就更加市场化的存量房,调控好比走平衡木,多一点少一点都不合适,成都这种内陆二线城市,更不应像深圳一样引入“指导价”——你十万砍两万还有八万,我两万砍掉一万,那就没得玩。最好的办法是在政策托底前提下,把自由度还给市场。所以呢?或许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内,挂牌价会有一定起伏甚至跳涨,但三个月之后,实际成交价格会变得稳定。好比当年的高考:出成绩填志愿和“盲填”其实差别不大,该上清华的上清华,该去蓝翔的还是去蓝翔。鑫苑鑫都汇的房东再傲娇,它也不会卖得比滨河湾贵——市场经济的结果是价值回归。

一个字:稳。早在18年,住建部就确立“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基调,锦旗又强调“引导好预期,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完善调控机制”。楼市这杯咖啡一定不能烫嘴,但也不能凉了胃。因而一切“新政”和“撤成交”这类辅助措施,都必须围绕“稳”这个核心。卖房人出不了手,买房人买不到,这种局面不应出现,长期来看也不会出现。定价体系重构,将加速新周期到来JUST DO IT读到这里你要纳闷了:既然风平浪静,为何“细思极恐”?接下来才是我们的核心论点:成交价消失将加速存量房定价系统重构,进而推动房地产迈入新的阶段。在“房住不炒”的大稳定背景下,这样的结果绝对不可怕,可怕的是多数人还没意识到。逻辑何在?首先明确一点:相比较二手,新房才是成都人真爱。以18年数据为例,上海二手房成交套数是新房的3倍,北京则高达4.5倍,而成都只有40%。抛开供需关系不论,由于过去的高密发展策略,成都十多二十年前的房子大多密密匝匝,建筑质量也一般,规划好、设计新、品质高、无中介费的新盘往那一站,不禁让我想起瞿颖、贾玲“女神与女汉子”的春晚小品,pick谁不用说了吧?

所以成都购房者、特别是有改善性需求的人群,肯定优选新盘(个别特别优质的二手或学区房除外)。同样的地段,相似的定位,二手次新的定价应该以新房为标杆,按北上广深的规则,一般是6-9折。实际情况如何呢?出于历史遗留问题,不少核心或次核心地段的“低价地”项目尚未出清,加之限价政策,营造出“二手比新房贵”的局面。在巨大的剪刀差面前,购房者趋之若鹜,让供求结构严重扭曲,摇号“五连跪”、“十连跪”的人比比皆是。特别是“无房家庭优先”的杀招出来后,普通资格沦为五等公民,在新盘市场一房难求,被迫转战二手,让存量房市场也“供不应求”。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几十个人看同一套房、房东签约当天涨价50万的情况并不鲜见。

卖房人为什么涨价?除了需求旺盛,还因为被新房抛弃后,他/她要买的房也是二手。比如卖300万房子的人,看中的是500万大平层,卖500万方的人,又想去盘800万小别墅……即便以市场价卖掉手中房产,也不一定能成功上车,还不如挂个高价等韭菜。环环相扣,也就形成了死循环。因此在过去两三个月,成都二手房虽然挂牌价飞涨,但成交量显著萎缩,可以说有价无市。没有市场化的新房作为参考系,二手只能比照同板块同小区二手定价,如此格局我们用一个时髦的词形容:内卷。存量房以自身为锚,看上去可以挂到很高,但这样的定价结构没有成长性,无法带来持续、健康的价值增长。一个班的学生互相抄答案,分数能有多好?

所幸,这个“结”正逐渐被解开:冰山指数显示,成都二手房活跃度在今年2月7日后呈跳跃式上升。

(来源:冰山大数找房公众号)放在长周期来看,如今的二手房活跃度已追平18年4月水准,“5.15”后断崖下跌的阴霾一扫而光。

(来源:冰山大数找房公众号)带看、谈判频次上去了,成交量起来只是时间问题。背后原因很多,有新房加大放量,有买房人耐不住寂寞,有房东下调心理预期……最关键在于,随着低价地项目出清,“非低价地”楼盘如建发央玺、合景泰富臻林等登台,东大街、内金沙、新川还有几位扛坝子蓄势待发,购房者经历市场教育,逐步接受了3万+遍地的真实市场。换句话说,若不追求名存实亡的“剪刀差”,普通+改善人群不仅能买到房,还能拥有好设计、高品质的新房,更不必看房东脸色。他们的需求问题解决了,手中房产就能以合适价位被人接盘。刚需买二手,改善打新,在上海深圳其实已是普遍现象。这种以“新房→二手房”方式传导的交易-价值链,换来的是楼市健康有序地发展,以及基于不动产增值的民间财富发酵。那么,成都便是下一站。直白点说,将来新房、二手次新、老破或和上海深圳一样,呈现7:5:3的价格体系。基于该逻辑的置换链条,将是新周期的常态。

回到主题:房产经纪平台消灭成交价,购房人无迹可寻,不得不以市面上的“非低价地”新盘作参考;而在市场化作用下,二手房价格趋向稳定和合理化,同样加速以新房为锚的价值体系成型。记得之前很多自媒体预测,22-23年将是下个周期的起点。现在我们判断,它一定会提前。

多说无益,八个字:房住不炒,买就对了。

为此成都纯净房子团队,也针对群友定期公开最新的成交记录

来源:成都纯净房子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