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将成为内循环的爆发点、双循环的新承载地

红星新闻 2021-03-08 16:39 阅读 1000+

近期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次在国家权威规划纲要中升格,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成为第四“极”,显示其战略地位的跃升和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与沿海其他三“极”并列,瞄准和挺进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位于西部内陆腹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将“潜能”变成真正强大的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3月7日-8日,红星新闻、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四大主流媒体强强联手,共同推出“‘城’势而上——探寻中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线上论坛。7日下午的分论坛上,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西南财大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以“建好“经济圈” 打造内陆新动力源”为主题,带来研究分享。

“虽然与其他三大城市群相比尚有一些短板和差距,但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具备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资源禀赋、内陆开放高地、广袤市场、制造业厚重基础等比较优势,完全可能在未来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最早研究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专家之一,杨继瑞认为,关键是下一个五年,在“十四五”期间要以协同和合作为出发点和归属,寻找最大公约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逐步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共同来分享新发展格局带来的红利。

▲杨继瑞

“一极”新秀:中国经济最大的回旋余地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主要动力源。与此同时,成渝地区也被赋予建设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和新动力源的重要使命。

“众所周知,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各个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共同发力是分不开的,尤其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杨继瑞认为,在“十四五”开局的大背景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过程中,都市圈和城市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杨继瑞认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迎来了非常多的战略机遇,但对比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比如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来讲,经济总量、人均GDP指标、基础设施、创新能力等,与其他三大城市群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从产业的引领性角度来讲,成渝城市群还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供应链大集群的前向、旁侧和回顾效应。”

但是,杨继瑞同样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只要抢抓各种叠加机遇,利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利用好国内大市场的广袤纵深空间,深度对接欧美、RCEP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沿海三大城市群和周边省区加大协同力度,“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之下,成渝地区将成为内循环的爆发点、双循环的新承载地,凤凰涅槃为中国经济内陆地区最大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在杨继瑞看来,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在地理上都有一面是向外的,这意味着当外循环受到冲击时,其供应链和产业链方面受到的影响更大。地处西部内陆的成渝地区过去就是内循环的腹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仅可以承接一部分东部的产业转移,将过去外循环的产业链、供应链落地到西部,为内循环做增量,还可以依托“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对外通道,承载中国经济外循环的重任。这也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不可替代。

▲成都高新区金融城双塔灯光秀 资料图 王效 摄

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潜能”

正视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的差距,杨继瑞同样看见了潜力、动力和竞争力。

“在中央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时,将成渝城市群定位于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同时还要使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我们要把内陆开放高地这样的一个定位,跟其他的三大城市群之间形成一个互动。”杨继瑞说,开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很重要的特点,向西向开放和南向开放是其很重要的功能。西向开放,成渝地区率先开通了中欧班列,成为聚集外向型产业的重要平台和有力优势,体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向型产业的高吸附力,也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在南向开放中,关键则是要构建南向开放大通道,比如西部陆海新通道之间,形成重要的一个战略节点和枢纽门户功能。

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RCEP的签署,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稳外贸、稳外资意义重大,“下一步要加大与其他三大城市群的互联互通,形成南向开放通道的一个重要节点,为加速双城经济圈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新的动力源。”杨继瑞还关注到,作为地处长江上游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是其发展的底色,也将给“圈内”的城市带来一些新的发展机遇。

在杨继瑞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是有更多的优势和条件的。比如,在对“一体化”发展的探索中,成渝地区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被视为是推进都市圈各城市同城化发展,强化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这是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出的考题,也是重要的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该比京津冀、长三角与粤港澳更有优势和条件,很有希望提供一个全国性的示范。”这一论断并非凭空而来,杨继瑞观察到,目前成渝地区已经开始了相应的探索,双方已经签署了200多个单向的协议。作为四川省的第二个省级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授牌,“成都东进”和“重庆西扩”既强化了中心大城市的极核作用,也可以说是做强做优“经济圈”的先行示范和先手实践。再比如,成德眉资四市加快同城化,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区加快建设,通过产业合理布局引导、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探索,使成渝地区这个“圈”真正按照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来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

▲重庆暮色洪崖洞 图据图虫创意

如何将“潜能”变成真正强大的动力源?

成渝双城经济圈被人们称为“中国经济第四极”,未来又该如何将“潜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变成真正强大的动力源?

“两地要注重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体制机制,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才能够真正的形成。”杨继瑞表示,经济圈是全球的重要经济空间新层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备了世界级城市群的基本要素条件,但成渝之间需要克服“瑜亮情结”,注重思维突破,坦率承认和正确认识目前的竞争状态,这样的竞争要以协同和合作为出发点和归属,寻找最大公约数,逐步创新体制与机制,共同来分享内循环带来的红利,“要把过去争当火车头,转变成共当动车组的制度安排。高铁之所以比传统火车跑得快,是因为不仅车头在发力,而且动车车厢也在共同使劲。”

“每一个城市都要找到,而且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比较优势。”杨继瑞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的经济发展,应该要发挥在产业格局布局方面各自的比较优势,一定要找到四川跟重庆之间哪一个更适合于发展某一个产业,要构建AB产业错位发展的机制,“比如说这个项目适合在四川发展,那么重庆就支持四川发展A产业;如果这个产业更适合在重庆发展,那么四川就要支持重庆发展B产业,如此一来就能够更好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形成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杨继瑞说,在全球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再造重塑之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必须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深度融入全球产业生态体系,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城乡消费场景重构,激发国内消费大市场。同时,人才发展与创新链培育应协同深度相互嵌入,要着力构建以创新创业环境优势、人才可获取优势、生活成本竞争优势、城市宜业宜居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高地,通过人才结构调整和人才层次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能级。

杨继瑞表示,要聚焦川渝一家亲,从地缘相近变成人缘相亲,合唱“双城记”,建优“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充分学习、复制、创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在协同化、一体化和同城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四大城市群共同发力,使城市群蕴藏的巨大生机活力和内生动力得以最大能级的释放,必将在“十四五”时期书写和描绘中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的新篇章。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