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楼市观察:头部资源的困惑,豪宅正在褪去光环

界面楼市北京 2020-09-03 13:21 阅读 683

文 | 李锐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重创,二季度美国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初值下滑32.9%,创上世纪40年代以来最大降幅。无独有偶,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二季度欧盟和欧元区GDP环比分别下降11.9%和12.1%,创1995年有记录以来最大降幅。

受全球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上半年各类资产市场可谓波谲云诡,经历了巨大的震荡。然而意外的是,豪宅市场成交量激增。根据贝壳研究院对二手房市场统计数据,二季度北京豪宅成交量同比增加55.6%,上海豪宅成交量同比增加63.5%,深圳豪宅成交量同比增加83.8%,成都豪宅成交量同比增加28.1%,北上深蓉均创下2018年以来季度销量新高。

事实上,复工以来豪宅项目确实频频劲销。北京中海甲叁号院和金茂府二期分别创造了首日成交20亿+的成绩;泰禾西府大院已经卖掉了7成左右;世茂西山龙胤十余天便销售33套房源。根据丽兹行豪宅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北京豪宅二季度相比一季度价格上涨6%。

不过,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对中国经济表示,“投资要绕开房地产业,虽然房地产是重要的产业,但是它带来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比较单一的。”

如今,进入内循环经济时代,豪宅产品还有多少市场空间?

内循环经济的压脊之重

全球经济震荡,中国的外贸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无法独善其身。近期更是提出了经济内循环,要打通国内消费市场。要驱动经济的内循环,最重要的是需要调动国内消费能力,让数亿普通人有能力进入消费市场,敢于消费,愿意消费,也有能力消费。

而进入消费市场的前提是,民众口袋要有钱才能消费。而现实是钱包都被高房价掏空了。根据人民银行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中国家庭负债结构相对单一,负债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占家庭总负债的75.9%。可以说国民财富主要承载就是房子,占总体财富7成左右,而且家庭的债务绝大部分来自于房贷,从这个角度来说,楼市对社会消费的挤出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高房价是内循环最大的障碍。所以当务之急是降低居民部门的负债率,提升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而不是让民众将储蓄都投入楼市。

事实上,随着波动和不确定性日渐成为时代主题,穷人也好、中产也好、高净值人群也好,其资产配置的逻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习惯变了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这段不算漫长的时间中,高净值人群积累起可观的家庭财富,也同时面临着家庭财富管理的困扰。

首先,一方面,就环境而言,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净值人群的投资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就自身而言,高净值人群也开始面临财富创造和财富管理、财富传承之间的重心取舍问题。

仁和智本财富发布的《十年高净值客户投资习惯分析报告》显示,2008-2010年间,90%的高净值人群仍然保持观望态度,投资风格以稳健为主。主因是自2008年开始全球金融市场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发生动荡,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心理受挫。2013-2015年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偏好分化,从要求“刚性兑付”到接受“风险收益”的概念。与此同时,2013-2015 年,涌现了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尤其是P2P平台,不仅吸引了普通投资者的眼球,也吸引了众多高净值人群的注意力。

2016-2019年间,进入稳健的全球化投资以及注重传承的时代。一方面是,2016年以来中国GDP增速开始放缓。另一方面是,伴随着产业升级、大众创新等宏观经济出现了重点变化。因此,高净值人群从传统制造行业逐渐拓展到互联网、新能源、新科技、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行业上,他们在新兴产业的占比也开始逐渐增多,对不动产的投资比例进一步降低。

无独有偶,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显示,近年高净值人群对于豪宅产品的投资热情有所回落,只有23%的受访者选择豪宅作为投资首选,对比去年下降1.9个百分点。

据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分析,在M2/GDP超过200%的时代,中国资产泡沫不仅体现在房地产上,同样会体现在其他资产领域。抑制资产泡沫有两个方向,一是抑制需求,如房子限购、收紧货币等,二是扩大供给。对于房地产领域,大规模扩大供给的后患较大,因为中国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97%,超过美国居民20个百分点,在投资、投机性需求下,住房空置率也已经很高。 因此,就大类资产配置而言,减少对房地产的配置比重,增加对金融资产配置比重,是符合双循环下背景的时代发展趋势的。

其次,如果说高净值人群投资偏好的改变正在让豪宅产品失去光环。那么,中产阶层的消费升级和豪宅产品的多样化结构,也加剧了豪宅含金量的流失。

纵观北京市场,通过偷换概念,不少大平层住宅、商住类产品或是远郊别墅都已摇身成为“豪宅”。当“伪豪宅”大行其道之时,行业“马太效应”开始展现,在高净值圈层竞争胶着不下的情况下,豪宅产品终于做出了妥协:很多时候,与其许多人挤到一个篮子里抢鸡蛋,还不如一个人去另一个篮子找鸡蛋,这个篮子里的鸡蛋看上去虽然不多,但因抢的人少反而显得更多。于是,越来越多的瞄准中产阶层的“伪豪宅”层出不穷,遗憾的是,伪豪宅的出现让真豪宅失去了作为奢侈品的价值。

最后,房企成本与利润的平衡、口碑与销量的拉扯,终于让豪宅也陷入了质量风波。比如,开盘期房卖到9.5万元/平米的昆仑域却因为质量问题陷入“退房潮”。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一方面,由于限价的关系,房企的利润被压缩,为保住利润,开发商选择在房屋质量上降成本。另一方面,奉行高周转的房企,难免压缩工期成本,施工管理如果不到位也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豪宅也日趋呈现“同质化”。单纯卖地段的时代已经过去;产品力至上的时代正在到来如何寻求产品差异化,增强豪宅核心竞争力是各大房企不得不面临的一大课题。

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20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 的报告显示,豪宅正迎来更多差别化的产品出现,除注重项目所在地块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随之带来的人文气息,也更多开始回应买家在宜居、智能及环伺左右的高水准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的线级已不足以概括豪宅的差异,几大都市圈的发展将影响未来细分市场走势。同时,开发商资金短缺、楼盘促销的现象并不罕见,市场整合之势已成必然。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