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血色灰犀牛——地产开发量的骤减,从业者的饭碗怎么端

周璐的笔记 2019-11-18 23:35 阅读 703

先讲一下感性认识:

十年前的上海,到处是工地,简直是全境大翻修,地铁高架都在不断提速;

五年前的上海,工程量也不小,处处可以看到工地,但是几个重点片区也渐渐成型;

现在的上海,外环兜一圈,都看不到几个工地,连虹桥商务区这个新兴片区都已经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了使用。

城市面貌日趋成熟,值得让市民们欢欣鼓舞,但是也给房地产的从业者们深深的忧虑感:这个项目开发完成后,下一个项目在哪里?自己的饭碗怎么端?

不仅是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就连武汉重庆这些二线城市也出现了大幅缩量。体现在土地供应计划上面,举个例子,2015年武汉土地供应3万亩,2018年土地供应1.9万亩,由于土地收储越来越难、指标越来越少,可预见的未来还将进一步的缩量。

土地供应减少后,房价出现了大幅上涨。

开发商内部统计都很喜欢用“货值”这个指标,因为大家都在冲刺规模,只有货值和销售规模是可以通用的统计口径。

当然拜货值所赐,有些几百上千亩的大盘,由于房价的大幅上涨,造成了货值越卖越多的情况

但是推行货值,就容易掩盖真正的问题,就是开发量的不断减少,百亿级城市公司看起来很唬人,毕竟货值放在那里,搁哪都应该是城市公司甚至区域公司的配置,副总有必要配上五个七个。

但实际上,如果搁深圳,可能百亿货值也就对应十几万平的计容建面,7、8栋高楼,讲真就是一个项目公司的大小,2、3年卖完就结束了。

开发商们总说自己储备货值有几千亿,一直有增长,但大部分原因都是归功于房价的连年上长,但是如果看底层的项目规模,也许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少。

房地产的从业人员们,就业还是要看项目大小、多少。货值大只不过能代表待遇高,但是就业基础还是得附着于项目上,项目开发完毕后,就业人员就失去了价值。

目前已经有一头灰犀牛袭来:

大家现在还在纠结房子卖得好不好,融资渠道宽不宽,不停地汇报、想办法、反思总结。

但实际上这只是职业经理人在战术层面上去做现状改善。

真正的问题是,因为现在回款不好,项目不拿,明年的开发量无法接续,已有项目做完后富余人员去向会是哪里?

回到文前的描述,上海一直在缩量,上海的富余人员后来要么下沉去了环沪,要么去了总部,要么去了内地和珠三角,去有增量需求的地方。

但如果各地都缩量了,富余人员会怎么走呢?

明年是房地产从业人员艰难的开始,我个人预测附着于项目的业务条线上面,比如工程、设计、营销都会比较艰难。

如果资金面改善,反而是投资和融资会相对吃香,毕竟开发商只要还想做下去,一定对土地还有大量的需求,无论是补仓还是扩张。

房地产血色灰犀牛——地产开发量的骤减,从业者的饭碗怎么端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