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Wallpaper卷宗 2019-09-27 00:00 阅读 868
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从东京都文京区春日站出来,迎面而来的是酷热到有些失焦的夏天。沿着街道步行到几分钟就到达了小石川。这里与大街的喧哗隔绝开来。小石川位于文京区西面,是构成东京高地区域轮廓的一部分,它占据了东京老城区的很多高地,域内还有著名的源觉寺、传通院两座名刹。据说小石川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传通院前的小河中多有砂石。这一区域现今几乎都变为住宅区,作为位置最好的学区之一,根据 2017 年所公示的地价小石川的平均房价达到了每平米 84.7 万日元。交通上有4条地下铁横贯其间,在后乐园站与春日站交接。沿着高低起伏的小径走到深处,在一栋栋朴素低调的一户建之间,建筑师保坂猛的自宅 LOVE 2 HOUSE 泛起微微的光亮。

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LOVE 2 HOUSE 外景以及总平面图

LOVE 2 HOUSE 是保坂夫妇的第二处家,总面积17.7平方米。被三栋三层一户建住宅紧紧地围在中间。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相邻的建筑之间向上延伸,并以镀锌铝板制成的屋顶曲线闭合,形成了近乎圣洁的曲线。七个分区和一个狭窄的楼梯划分了室内生活区。从入口到尽头依次是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露天浴室。矮墙和具有高差的地面承担了划分区域的角色,超高的调高层高让整个空间不至于显得闭塞。由钢筋混凝土主骨架衍生的七面墙分隔出3个主要区域,同时这些墙壁的厚度从上到下减少15毫米,这些精准的计算确保了每层可以安装木搁板搁置书籍、黑胶唱片以及各种杂物。厨房柜台不用的时候可以收纳进深处。钢筋混凝土骨架不仅作为一个大的主体,也作为这个小房子里的家具。

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LOVE 2 HOUSE 内景

被建筑类书籍和大量老黑胶围绕着的保坂猛谈起他和这间小屋的日常,说起抬起头就看到日光从高处的天窗上倾斜下来带着反射的墙影。这种自在的状态,只有一个称之为“家”的地方可以承载。而建筑的灵感源自建筑师的童年旧居。旧居附近的山梨县文化会馆,或许是保坂关于建筑最早的记忆。

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LOVE 2 HOUSE 内部,一层的设计具有挑高的层高

2015年起,保坂猛开始在早稻田大学艺术学校担任专任教授,从原先横滨的家到早稻田约有40公里的距离,每天往返需要3个小时的电车通勤。这就是建造这第二个家的初衷,也是保坂送给自己夫人的生日礼物。“7月30日是我太太的生日,在生日那天我把LOVE 2 HOUSE的设计草图作为礼物送给了她,那个时候关于建筑最初的设想就已经形成了,比如屋顶的高度等等。”保坂猛如是说。

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LOVE 2 HOUSE立面图

买下31.41平方米的土地后,保坂猛起初打算更细致地增加使用面积,设计了两层楼的构造。而一本关于江户时期的书,明确了他源自“长屋“的建筑设想:长屋是日本一直延续到昭和时期的一种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墙壁相连,但是,每一个住户都有一个单独与外部相连的玄关和通道。简单来说:长屋是一种共同体,是一家人甚至是几家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相互扶持的生活状态。而江户时代的一个四口之家大概分享9.6平方米的面积。设计也从原本的两层变成现在的单层住宅。

要有光

作为基督教徒的保坂夫妇提到了对他们影响深远的旧约全书中创世纪的部分。神的造物。光。天空。大地。太阳。月亮。植物。“哪怕是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也会有这些基本要素。“保坂在设计时就在积极思考把这些自然要素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屋顶在底部边缘是平的,但随着它们的上升逐渐弯曲,形成弧形开口。屋顶外覆镀锌铝板。在内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被暴露出来,创造了一个紧密统一的空间。高耸近似教堂般的屋顶上自然光直射下来,会在混凝土墙上留下反射。随着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白昼光的轨迹也如同时针般缓缓变化。而到了夜晚,睡觉的时候关掉所有光源,可以看到月光从天窗下倾泻下来。

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在室内,钢筋混凝土结构暴露于外,创造出紧密统一的空间

提到对光的运用,保坂先生提到了设计 LOVE 2 HOUSE 时曾最让他困扰的事情。购买土地后用 3D 建模,并且计算采光面积时发现,因为周围位置等原因,这个家在每年的11月、12月、1月和2月中旬这3个半月时间内无法获得直射阳光。当时保坂猛也很困扰。夫妇在几年前的一个2月搬入新居,果然没有阳光直射。不过从3月中旬开始,阳光慢慢可以进入房间,到中午时分可以从屋顶的天窗直射进来。季节不同日光的轨迹也完全不同。保坂猛聊起夫妇一起去芬兰等北极圈地区的极光体验,他们发现:“原来世界上某些地方的冬天就是这个样子。”小屋变成了可以充分享受世界不同光照环境的地方。

17平米生活

从清晨到傍晚,阳光都清晰地刻画了这个空间的变化。几乎没有设置人工照明的主空间是白昼与夜晚和谐共生的场所。

虽时值东京的盛夏,但空间通风良好,几乎不会感到过热带来的不适感。这种凉爽不是空调控制下的冷气,而是原本在夏日里应该存在的微凉。“夏天就是该有夏天的样子”,保坂夫人惠女士笑着说, “在下雨天,沿着屋顶的曲线雨帘坠下,雨声会根据它的下落方式产生细微而强烈的声音;晴好的日子偶尔会有鸟和昆虫来拜访。建筑物中有阳光和月光,雨和风来,每一天的表情都不尽相同。地球上自然的基本要素几乎都可以在这件只有 17.7 平方米的家里找到”。

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LOVE 2 HOUSE 建筑外观

建筑回归日常,这间小屋没有成为夫妇自我封闭的小世界。早在山梨县度过童年时光的时候,保坂先生便对日本传统民居的一种叫做“缘侧“的部分异常着迷:它是日式房屋的独特结构,是一条板状通道,延伸到房屋建筑的边缘。从前的日本人会在上面歇息,和邻居或者路过的行人寒暄谈天。而这栋 LOVE 2 HOUSE 的玄关也是半开放的空间,当玻璃门打开着的时候,房屋内部成为街景的一部分,路人会经常停下来和坐在餐桌旁的夫妇聊天。因此邻居都对这间有些特别的建筑和它的主人们充满亲近感。窗边阳台这个概念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使人虽在室内却也产生好似在室外的感受。并且这种感受可蔓延在室内的各个空间。

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LOVE 2 HOUSE 内部光影效果

方丈与无常

在交谈中,保坂猛经常提起一个活跃在日本镰仓时代的歌人的名字:鸭长明。他出生于生于神官之家,50岁时因失意出家,建造了一间大小仅方丈,高不足七尺的家,并隐居于此。屋子小,搬家很方便。鸭长明说,若有不称心事,装两辆车就能把屋子移到它处。在小庵中,春日看云,夏天听雨,有些“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的意思。六十岁的鸭长明与十岁的守山人的小童常结伴漫游山间,拔茅花,摘岩梨,采蕨菜,拾树果……深夜醒来,与灰中炭火为友。他或许算是日本最早的极简生活的倡导者了。在“方丈庵”里将自身安全地隐蔽,精神才能惬意地栖居。

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图一:方丈庵平面图

图二:保坂猛在自宅

但与鸭长明的“方丈庵”不同,LOVE 2 HOUSE想告诉我们的大概是方丈足居,如有幸能多采撷到世间美好的东西,也应怀有澄澈的感激之心。当然,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设计的16.85平方米马丁岬小屋(Cup Martin)等西方建筑范式也给保坂猛带来灵感,而日本传统建筑中的封闭内敛,与其自然性遥相观望。这大概就是躲在阴翳背后的精神诉求。问及保坂先生最想在建筑里传达的东西。答案有些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他说,就是这个建筑的名字,LOVE。LOVE 2 HOUSE。

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竹林中的圣堂

Treasure Grove

变形者

Shape Shifter

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十七平方米的生活,让建筑回归日常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阅读后几篇头条

    住房公积金离退休提取纳入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办理
    为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改革,高效办成退休“一件事”,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积极参与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的流程再造,配套更新服务指南,优化业务系统,扎实推进住房公积金离退休提取纳入退休“一件事”办理。经前期试运行,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功能于9月7日在“一网通办”总门户正式发布,通过退休“一件事”功能,企业和群众办理基本养老金申领、基本医疗保险退休待遇核定、年老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领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退休住院保障计划参保等事项,均可以实现“一件事、零次跑,网上一次办”。
    好消息!上海又一批公租房来了!单位或个人都可申请!
    幼托机构、养老设施增多 沪人大督促政府破解民生难题
    幼托机构、养老设施多了 沪人大督促政府破解民生难题
    融信·海纳印象|PARALLEL IMPRESSION 售展中心盛启,复
    沪苏龙湖:畅享品质生活 守护城市美好
    滨水之境 焕彩新生|新湖明珠城荣耀归来,售楼中心盛大绽放
    返回头条列表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