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楼市

孥孥的大树 2019-09-03 21:35 阅读 3000+

又到天桥底下说书时间。

温馨提示:今晚文章较长5000余字,是平常的二倍有余,全篇内容是关于楼市的常识内容。

很久没有谈楼市了,上一篇系统性谈楼市大约在两个月前,文章名为《楼市微凉》,现在回头看一下,房地产整个行业确实在凉凉的状态,而且凉意还会持续下去。像昨天APP新闻弹窗那样,百强地产富力暂停拿地,全员卖房,像这样的消息跟以往地产冬天一样,理由无非就是现金流有关,资金有压力,房子卖不动了。诸如此类的消息,相信在今年剩下的时间以及明年,会越来越多。每一轮,地产真正的寒冬肯定会有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挺有实力的企业爆雷,大家开始精神绷紧,调控才可能结束。

说起楼市,一旦谈到偏空的观点,我肯定要被喷,然后被舆论活埋。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手里都有房,特别是关注财经公众号的朋友,多半日子还过得不错。在股市中有一句话,叫仓位决定态度,想必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但很多喷子出现,恰恰说明了,拥有房子的人多,仅从情绪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房子肯定是已经出现供已过剩。说起来,挺耐人寻味,中国除了高科技类的产品稀缺,其它传统产能基本上都处于供已过剩的状态。

必须强调,看空中国,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做的,也不是大树的观点随便能左右的,更何况,大树坚定的站在国家这一边,看好中国未来依然是世界发展最好的国家。只不过,房地产作为周期性行业,自然而然会有狂热期,也会有低潮期。原则上讲,不可能有持续上涨不回头的资产,如果有肯定是会泡沫破灭,造成巨大的毁灭。这里讲,其实想说的是节奏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想投资的朋友,更应该注重节奏。

讲一个数据,美国房地产百年历史,房产,长期年均回报率仅为3.4%,其实这个数据也就刚好跑赢CPI的水平,这也可以说明房地产确实有抗通胀的水平,仅此而已。对于中国,过去这些年,内部由于自身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批大批的农民流入城镇,城镇化进程已经60%+,进入到后半程,而在这过程中,大量的房产带来了居民信用贷款进而衍生出巨量的货币。另外,次贷危机之后,呼啦啦的热钱从全世界各地流入中国避险,而中国货币发行锚定外汇储备,从而又有巨量的货币流入市场。进而造成整个市场货币的超发,这是事实。超发意味着手中的货币在贬值,而房子有抗通胀的功能,自然也要水涨船高,过去房价涨太快了,未来就会涨得慢一些,整体也就抗通胀水平而已,我不认为会偏离经济规律到哪里去。

当然,在这里需要明确一个逻辑,只要货币超发,楼市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还得涨,这是房子其自身属性所决定的。

做投资,我们其实都是在博弈政策的出台。比如,大树在股市中压汽车行业会逐步反转,核心就是压政策出台扶持以及刺激,所以,明白并注重政策的节奏非常重要。我们看经济首先要看政治的正确。当前的政治提的最多的几句话,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其一,房住不炒;其二,不大水漫灌。结合当前的动作来看,再延伸一点,即使要适当性的货币宽松,去往房子这条通道的资金也会在缩水。这就是态度,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并且我认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强烈,不松口,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显然,短期政策是不会对楼市松口的,为什么?

我们还是看一下房价收入比的相关数据。

夹缝中的楼市

(制图:大树研究)

上图中有两列指标,一个是城市发展潜力指数,一个是房价收入比,排序是按照第一个指标来。

发展潜力这个指标没有什么好讲的,数据来自任泽平旗下的恒大研究院,类似这样的榜单其实很多,排名次序也差不了多少。

而房价收入比,向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是否有房地产泡沫的指标。越高,表示房价脱离居民收入越多,泡沫越严重。所以数值低自然是好事,至少人民背负房贷的压力小。

一般而言,房价收入比8为合理的水平,超过之上的都有一定的泡沫。为了方便对比,我们不凡来个定量的定义,也好大家对下文的理解。

1、房价收入比8以内,为合理数据;

2、房价收入比8-12,为轻度泡沫;

3、房价收入比12-16,中度泡沫;

4、房价收入比16-20,中高度泡沫;

5、房价收入比20以上,高泡沫;

所以,大家对号入座,看一下自己家乡在哪,经济实力如何,房价是否过高。如果在这名单之外的城市,说明发展潜力实在一般,未来发展机会会越来越小,人口大概率出现净流出,负增长。中国近300个地级市,但上述近70个城市基本上决定了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说白了,名单之外的城市应该就属于那些大家口中说的回不去的三四线城市,没产业,没经济,年轻人看不到未来,不愿意待。

正常而言,发展潜力强房价收入比对应的也高,这符合逻辑。像排在第一位的深圳,发展潜力最高,房价收入比也是最高。35.9这个数据,代表着,如果仅仅凭你一人之力,你在这个城市不吃不喝,光拿平均工资,买人均住宅面积需要的时间是35.9年。

听完数据,你肯定是慌得一逼。深圳的房价自然是令人敬畏的,但谁叫深圳这个城市发展潜力如此强大呢?因为强大,所以大家仰望金光闪闪的国际大都市深圳,所以都会来到深圳。同时,为了扎根,咱们的祖辈都是喜好积蓄的,便把一生的积蓄也让孩子到大都市中去买房,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一个经济实力强的城市,富豪肯定也多,他们不断的买买买,也会助推房价。所以,这很典型的就是人到了大都市,钱也到了大都市,为了扎根,房价就被拱上去了。

当然也有部分城市,典型的像海口,发展潜力在第44名,但房价收入比在15.6。众所周知,海南,已经被沦为东三省的海南,大批量的东北人到了海南去,人去了就把这辈子的积蓄都在这里买了房,买的人多了,房价自然也涨了,超出了当地居民的购买水平。

相反,东三省的人口净流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所以房价并不高,大家可以看下东北三省的房价收入比,沈阳(7.9),哈尔滨(8.2),长春(9.4),算是合理或者轻度泡沫的状态,并不严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但人过多的地方,自然就会有泡沫,这是常识,是规律,也不需要太多的数据去论证了。

自然而然,这些发展潜力第一梯队的城市,长期看都还会继续发挥虹吸效应,不断的引入人口,有人口自然就会有资金流入,有资金流入,资产自然会水涨船高,一切是自然而然的逻辑,这是常识,也不需要太多的数据是论证。

更简单点,其实就是:有人——有钱——有房价;相反,没人——没钱——没房价。

上面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没有解决。

就是政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上弹簧,压得紧紧的。我们就以深圳为例子,房价支付比35.9,这个区间的数据从2016年一直维持到现在,而这个数据在2014年在17左右,那时候觉得还可以接受,顶多是不吃不喝的17年就有搞个房子。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所以政策必须限住房价。不然,如果你在两三年内,再把房价蹦高一倍,房价收入比到70,你觉得会不会出大事?

房价收入比从17-36-70,70年不吃不喝,肯定会有问题的。所以仅仅从常识来看,我们都知道房价也不可能短期内会有过大的涨幅,不合理,不现实。所以,政策的导向很清晰,就是休养生息,让居民的储蓄满起来再说。勾践都知道卧薪尝胆,休养生息,现在我们自然也需要,这还是常识。

一味看多楼市涨涨涨,那是愚昧与无知,脱离常识的幻想。但说起来,其实还是缺少教训,大国规律,都在房地产泡沫上栽过跟头,所以我们才要谨慎。看很多人一味看多楼市,那态度绝对是因为就知道咱们欠一次房地产泡沫破灭对大家的伤害,这是政策对大家保护得太好了。有时候灰犀牛跟黑天鹅的转变可能也就是一瞬间罢了。

我们再来简单算个数,看房价的泡沫是如何消化的。比如当前深圳房价支付比是35.9,房价一直被按着横盘不涨,但居民的收入每年增长6%,这样一来,一年消化之后,房价支付比会是33.86,以此类推,第五年到26.82的水平。泡沫大而不崩盘,这叫软着陆。

到了一个可接受的水平,政策自然会放开。

接着谈谈三线城市的房子。

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现在已经消停不少,三线城市开外的房价还有一些余波,在假装涨价,那是骗无知的群众,这戏演不了多长时间了。

周末回了趟老家汕头,也顺道到了华侨试验新区看了一下楼市。说起汕头在上面的榜单排名60开外,在有一些榜单在40-50名之间,取中间数,其实就是排名50名的三线城市,算是比较典型。简单说一些社会现象,估计套用到其它三四线城市也非常适用。

1、从汕头走出去的富豪其实非常多,但大多数都在深圳,其次是广州,说白了有心的回家乡贡献一下,没心的跟汕头也没多大关系了。

2、关于经济,支柱产业澄海区是玩具,潮阳潮南是纺织,这两块比较知名。但这几年环保大督察之后,纺织印染这一块是重污染的,提高环保要求,新规划集中印染的园区,但环保设备太贵了,一些中小型厂干不下去了,直接关停。这种现象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很正常。其实这些年汕头的上市公司不少,但个人看法觉得之前太会玩资本运作了,这几年又碰上大熊市,反过来一些猫腻把自己给玩死了,猛狮科技算是一个典型,宜华系曾经叱咤风云,现在你去看股价的走势,就知道有日子不好过。隔壁市揭阳的康美药业更是造假翻船后,遭人唾骂,对于康美的处罚好戏应该还在后头。潮汕人是聪明,但太高调显然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什么好事。当然有一个好的消息,就是省政府支持汕头申报自贸区,这算是给汕头未来招商引资给予支持跟希望,不然这个没落的特区……。

3、这几年房价,跟全国其它地方一样,短期之内就飙涨一倍的水平,房价收入比也就是大家上面看到的11,11其实是略微有些泡沫,整体上可以接受。但由于供大于求,泡沫会消化下去。买房的人,除了本地改善型的客户外,还有大部分是在珠三角打工,要么手上钱多,要么在深圳这种地方买不起房的,就在汕头先买一套垫垫底,暂时住不上,但以防后患,说不定若干年后好回到这居住或者养老。所以汕头很多新楼盘入住率都不足五成,很多人买了就放着。

5、前几年搞了华侨实验新区规划之后,恰好赶好楼市大涨价。整体的节奏跟规划,其实有点像挨着大都市圈强三线城市以及一些二线城市,四五年前的发展。搞新区的套路,先把住宅搞起来,但生活配套以及产业相对慢一些。所以现在就是一片黑压压的房子,入住率很低,成熟点的楼盘有3成左右的入住率,很多楼盘目前没有人。思考跟对比之后,成为鬼城倒不至于,因为汕头本来就小,华侨实验新区离市区很近,10分钟左右交通顺畅就到了汕头站,也可以到市区的地方。不像鄂尔多斯新区跟老市区,几十公里远,绝对慌得一逼。

6、交通规划,这几年会建潮南至澄海的快速路,华侨新区至澄海的快速路。其实早就该建了,要致富先修路,这话大家都知道,就不知道政府前些年干啥去了。十多年前,大树要从潮南去澄海,汕头的一个南面跟一个北面,先要绕到市区,然后搭个渡过到汕头汽车站,再转个车去澄海,全程运要2个半小时至3个小时,真的不容易。同样的时间,当时从潮南到深圳,高速顺畅也就三个多小时。所以,这些路修起来是好事,除此之外,潮阳站好了,汕头站好了,未来还有一个潮南站,基本上高铁也是四通八达。

7、汕头的教育,其实在广东省是前列,这些年一直保持默默的关注,基本上每年的高考排名实力就在广州,深圳之后,这一点倒是汕头人民值得表扬的地方。所以,如果要选择汕头生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所保障。竞争倒不像深圳那么大压力,深圳只有45%左右的孩子可以上到公办高中,我听听都觉得教育资源紧张。毕竟,新生儿太多,未来这个问题会是困扰深圳的核心原因,所以深圳的学位房会更加保值。

8、关于消费。我相信很多在一二线打拼的朋友,回到自己三四线城市的家乡,发现自己家的日常消费,物价水平并不比深圳便宜,甚至还是贵。大树以前研究过这个问题,这其实跟很多原因有关,但其中一个核心原因还是跟运输有关系。想我们镇相对偏远,物价水平就比汕头贵,特别是肉食类的。菜,因为当地农民有种,所以会相对便宜。但在汕头,如果上馆子,特别是上相对有档次的馆子,跟深圳比并没有优势。你一个普通家庭在深圳日常开销是5000,在汕头我摸估估比这个少不了多少。

9、关于汕头未来的楼市。在探讨之前,我们先看一张图。

夹缝中的楼市

(制图:大树研究)

这是广东省今年1-7月税收收入情况 ,全省1.57万亿,深圳5555亿,约占三分之一,广州以及东莞5000亿出头,又占去三分之一,其它剩下的18个城市占三分之一。这基本上也就跟经济实力等同起来。

这张表不是典型,在全国其它省份同样也是这样的情况,中西部一些省份更加明显,像湖北就是发展一个武汉,安徽发展一个合肥,可以说省会城市拥有资源优势,虹吸效应非常之明显。越来这种核心城市越来越强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这就意味着会有人持续的往好城市中,去谋生,去赚钱,差的城市留住人会少。

所以,关于未来楼市,人口才是长期需求最核心的支撑。楼市政策调控,汕头还不算特别严格,但有些银行房贷额度已经木有了或者缩减了,没有房贷,自然制约了很多需求的释放(写了一半,下午新闻就弹窗7月份开始,就有银行额度不够,只能对个人贷款进行控制,调整利率或停止二手房贷业务),再加上大环境开始凉,大家拿钱换房的意愿自然都是在下降,大家都在盼跌。像汕头这样典型的三线城市预期,会重走2011-2016年当时二线城市的节奏,横盘个三五年,甚至有小幅下滑,所以在置业买房上其实不用急。

说实话,周末看完房,感觉良好,毕竟是无敌海景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大家都喜欢。人一大半时间都是在自己的房子里,住得舒服大家都乐意。合计算一下,买一个楼层不错的也就1.3万-1.4万左右,买个大点的200平,也就260-280万。在深圳这样的小区,大盘以及有不错的园林设计,一平米没8-10万拿不下来。所以,对于一些想回家养老的朋友,这价格还是有吸引力的。

在深圳选择赚钱不适合生活,在老家选择生活不适合赚钱,这是90%的年青人都要面临的选择,壕们不在这其中。

最后,做一些小小的总结。我们这一代人,在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叫《种子的力量》,就是在夹缝中生长出来的。同理,夹缝中的楼市,要的是逆境生长,能力强,经营稳健的龙头房企会有这样的优势,他们能抗过来。同样,对于城市而言,有向心力的城市,虹吸效应会一直持续下去,自然而然楼市也会在经过一个周期的调整之后,迎来新的周期。这个规则,不仅适合楼市,而适合经济规律,也适合生活的常识,并没有太多高深,也不需要太多的数据去证实。

楼市会艰难,并不代表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国家在引导挤泡沫,去泡沫的过程肯定是困难的。好的企业,好城市的房子以及质量优的房子始终会是稀缺,而对于广大三四线城市,真的也就那样了,我们这一代人,从农村来到城市,还有一种落叶归根的心态,可能部分人会有回家养老的想法,但更多的依然会在大城市中求生。

往后余生,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终看的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了。

一切还是辣么Perfect!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