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收入比报告发布,有多少深圳人假装是刚需?

深圳看房团 2019-07-27 11:57 阅读 1000+

原创: 文穹

近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报告》。

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均值为13.6,深圳房价收入比36.1,位居全国榜首,而排名第三的北京,仅仅为24.9。

房价收入比报告发布,有多少深圳人假装是刚需?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CRIC、易居研究院

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家庭住房总价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

根据报告作者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沈昕介绍,房价收入比是一个全球通用的指标,但其合理范围并没有严格界定,一般可用来衡量一个城市的购房难度。

比如深圳房价收入比为36.1,可理解为,“理论上来讲,按照深圳现收入和房价水平,平均需要36.1年的收入才能满足全款购房。”

房价收入比报告发布,有多少深圳人假装是刚需?

01

有多少深圳人假装成刚需?

2018年,深圳销售了大约近三万套的新房,成交的主力区域以龙岗、宝安、龙华三大区域的产品为主,尤其是沙井、光明、坪山区域的特征具有共性:

配套不够完善、供应量较大、价格偏低,成了深圳刚需产品的孵化基地。

即使三大片区价格普遍低于深圳整体均价的5.5万每平米,整体均价最低的坪山也大概整体均价到了3.5万左右,80平的小三房,总价也得280万,三成首付,得84万,外加契税、维修基金,总支出得在100万左右。

试问,人均只有9000多月工资的深圳刚需们,即使不吃不喝,也得存十年。诚如2018年成都一家机构调查得出的结论:现在只有15%的真正刚需,还有85%的都是投资或者投机。

房价收入比报告发布,有多少深圳人假装是刚需?

个人预测,深圳更多的是改善型需求,即之前买的房子太小,房子升值后,对未来深圳某个片区看好,想置换一个更大的居住空间,当然骨子里仍有投资欲望。

举例说明:

张三十年前购买了一套70平的小三房,当时房价为8000元每平方,今日这套房价格已经涨到80000元每平,整整涨了十倍,可除了房子外,张三没有太多资金,于是把这套房卖了,套现500多万。

然后,张三又成了刚需,在沙井购买了一套120平的大三居,单价5万元每平,总价600万,首付180万,手头还余300多万,于是又去光明购买了一套80平的小三居,单价45000元每平,总价360万,首付按照七成计算,支出250万出头。

于是张三一套70平的老房子,演变成了两套新区的新房子,张三甚至在购买第一套时还为刚需消费者。

成都的投资、投机客尚且高达85%,个人相信深圳投资、投机客的这个数据会更高。一个真正的刚需购房者二十年的奋斗也不一定买的起深圳的住房。

房价收入比报告发布,有多少深圳人假装是刚需?

02

是什么人在深圳购买房子呢?

目前深圳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406家,每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加上像华为、腾讯、大疆等高科技公司的高管以及早期深圳买过房的市民,华强城、东门一带早期做电子产品、服装生意的私人企业主。

深圳是个外来人口占主导的城市,汇聚了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打拼者。正因为这个特点,人口的高速流动就成了深圳的一大特色。

深圳的年轻一是建市时间不到40年,二是人口的年龄结构普遍比较年轻。正是因为这个特点,高高在上的房价与深圳打拼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积蓄,就俨然形成了一对矛盾,那么每年深圳近3万套的房子,是什么人买了呢?

房价收入比报告发布,有多少深圳人假装是刚需?

2008年的深圳能给我们答案:

十年前的金融海啸,笔者刚好离开过深圳一年,再次返回,那时的二手房普遍腰斩之后,深圳住房依然卖不出去。直到2009年第一季度,国家四万亿的投资拉动,深圳房子才开始紧俏,房价才开始回升。

其实推动深圳房子价值提升的不是居住本身,也不是供需矛盾,而是资金的投资需求,房子的居住属性被弱化,投资属性大行其道。当然最根本的因素是资金的推动,金融环境的宽松,导致国内资金对内购买贬值。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楼市成了抵御资金稀释作用的一种载体。于是最终,这场拯救金融海啸开始的金融环境宽松,演变成了货币对内购买力贬值的结果,为了避免这场货币稀释,把楼市做了抵御货币稀释作用的标的。于是成就了2014年到2016年三年轰轰烈烈的楼市大牛市。

很多乐观的专业人士预测深圳房价会上涨到15万每平,也有悲观者预测房价会暴跌。在这里笔者不想预测具体价格走势,只想说未来深圳楼市的走势都取决于中国金融政策的走势,金融宽松房价向上,金融紧缩,房价向下。离开金融政策谈房价,没有丝毫意义。至于上涨到15万每平,还是跌回3万每平的论断更是哗众取宠。

房价收入比报告发布,有多少深圳人假装是刚需?

03

深圳之外不买房

作为这轮楼市启动上涨的龙头城市,深圳率先调整,横盘时间已达近三十个月之久,横盘越久,爆发力越大。目前在宏观调控坚决不松动的语境下,深圳楼市是否也会泥沙俱下呢?

如果在当下,我们为了抵御人民币的贬值趋势,为了对抗货币被稀释的可能,必须要投资房产保值升值的话,文穹觉得深圳是最佳选择地,即使全国楼市趋势性下跌,我相信深圳依然是最抗跌的城市之一。时机不在当下,而在2019年第四季度前后。

房价收入比报告发布,有多少深圳人假装是刚需?

深圳的城市发展面临着百年机遇:

一、深圳土地稀缺,人口将近2000万,供需矛盾一直都存在;

二、二次房改后,商品房比例仅为40%,市场供应的产品少了,供小于求,下跌的可能性比较低;

三、新房横盘了近三十个月,这都是宏观调控的结果,而真正最能反应真实性的是二手房走势,二手房价格一直稳步上升,近期才出现微幅下跌;

四、相对内地很多城市而言,虽然深圳房价相对较高,但市民收入水平高,以及当地对地产投资较为热衷,仍保持激情。

有别于内地这次的楼价走高,深圳是一边上升,一边伴随着放量,尤其二手房的成交放量,而内地多个城市则是无量上升,若是回调,文穹相信内地很多城市也会是断崖式的,而深圳则是抵抗性下调。

最近陆续看到很多内地城市、环深城市来深圳拉客户去看楼,部分置业者也蠢蠢欲动。

文穹想说要是投资就最好放弃,因为还没听说深圳等一线之外投资房产赚了很多钱的,多数都是给银行打工,流通很困难,根本找不到接盘的后来者。如果你是养老,或者终极置业,这个倒可以考虑,最重要是符合自己的需求即可。

不是说深圳楼市完全没有风险,深圳楼市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来看,资产是最安全的。如果你必须配置固定资产,只有深圳是最佳选择。毕竟在下调趋势明确的情况下,确保本金的安全性,比投资回报来的更重要。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阅读后几篇头条

    每日成交速递:19日住宅共成交119套 成交量上龙岗区排首位
    物管行业规模3至5年有望增至2.4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讯 住建部等十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物业公司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鼓励物管公司向养老、托幼、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
    中兴委托万科开发总部基地;鲁大师发布整改公告;今年4月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5%
    深圳轨交线网密度全国第一
    市轨道办发布2020年度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结果。深圳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较高,位列全国首位。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全市公交客运量60.7%,同比2019年的56.1%有较大幅度提升。市轨道办统计,
    微盟与超级导购战略合作 携手赋能零售企业数字化升级
    深圳国资并购方正微电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何泳)继今年3月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投集团”)联合中芯国际开展28纳米及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后,深圳市属国资在半导体领域再下一城,重投集团所属企业深圳市
    返回头条列表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