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住房租金指导价能阻止房租上涨吗?

深圳户口学历指南 2019-07-11 21:40 阅读 2000+


<a href=深圳住房租金指导价能阻止房租上涨吗?" inline="0">

深圳看起来是确定无疑要推行住房租金管制了。

7月4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了《关于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稳定住房租赁价格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里面有重要一段话:

“对住房租赁企业向个人出租住房,并在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上办理新签、续签住房租赁合同信息采集、登记或备案,且租金不高于租金指导价格的,适当降低增值税征收率;对个人在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上办理新签、续签住房租赁合同信息采集、登记或备案,且租金不高于租金指导价格的,采取综合征收方式征税,2023年底前,综合征收率为0%。2019年9月30日起,个人和企业不在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上办理新签、续签住房租赁合同信息采集、登记或备案,或租金高于租金指导价格的,按现行规定收税,并依法追溯以往应缴税款。”

可视为是政府为缓解深圳居民居住成本高昂所进行的又一项行动,和去年官方公开发布的意图——一房一价,控制涨幅,“年租金增长率不超过正负5%”——相比,新的政策重点突出了租金绝对额的控制,而没有提年租金涨跌幅的限制

下面两张图:深圳规土委相关负责人在去年8月的房博会租赁论坛上,第一次透露深圳将通过“一房一价”、“一年一调”来管控房租。

深圳住房租金指导价能阻止房租上涨吗?


深圳住房租金指导价能阻止房租上涨吗?

照此看来,下面政府需要编制一个覆盖全市的住房租金指导价格系统,每个区域的房屋应该租多少钱,要由这个系统来确定。但之所以说是指导价,也许一是政府免于给操纵市场微观价格口实,二是留足弹性,保留政府强大的存在,可进可退。

推行这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去年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城中村发展“长租公寓”以及长租公寓运营商高价拿房,加重民众对城市租金大幅抬升的担忧。

但再往前溯,2017年,政府专门出台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拓展住房租赁业务”。因为,2016年5月,国家将发展租赁住房确定为“房住不炒”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很多问题一深究,就没法聊了。回顾这整个住房租赁事业发展的过程里,开发商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可能开发商自己也郁闷了。

只要是说对价格进行“指导”,大多数百姓还是欢迎的,因为相比于价格的市场竞争,“指导价”拥有高度的“确定性、安全性”,一直被民众认为是真正的“民生举措”,就像在其它领域里的价管一样。

平心而论,这推行的多项政策中,大部分都是值得支持的——包括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应、房东不得单方面随意涨租金、规范城中村规模化柔性改造、税收减免支持发展租赁住房、企业进军城中村要给租户3个月寻租时间等等。

但最为核心的一点:推行住房租金管制,却有可能会逆转这个政策精神。

假定在一个人口持续净流入、租赁住房不充足的市场上(比如深圳)。

对于一个城中村的房东,他有10套房子在出租,本来每间都可以租2000块,现在你要他租1800,不然就课税。他会干什么?

他可能会以合同附件的形式要求租客承担住房的维修费用,对于很多老房子而言,这一笔费用可不低。比如厨房的橱柜更换,要几千块。租客当然可以拒绝,但房东会失去修缮房屋的动力,宁愿解约也不维修。

他也可能会虚报“网签价格”,表面做低,但实际价格比网签价格高,这样一来,租赁市场上就会有“阴阳合同”出现。

他也可能会把房间继续拆分得更小,做成新型的“劏房”;

也会出现很多“二房东”,转手偷偷再租出去,形成一个“地下市场”。

总之,会有很多想不到的情形出现。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市场的应对,就像以假离婚破解限购一样,会多到你眼花缭乱。

最终,也许会是这样一种结果:对于官方而言,表现在网签上的住房租赁价格,非常稳定又涨幅缓慢,但是,表现在租客真实的租房负担上,恐怕没有丝毫的下降。就和在住房买卖市场上推行的限价政策,是一样的逻辑。

这是对于私人房东而言,对于租赁机构而言,如果政府给定的租金指导价过低,毫无疑问,开发商“拓展住房租赁业务”的动力会削弱甚至消失,这将会和政府的初衷相悖,并最终反而会减少租赁市场上的房源供应。目前企业杀进长租公寓市场,依然是处在资本烧钱的阶段,商业逻辑并不成立——通过提升房屋的租赁管理水平以及延伸服务来赚钱,如果不是低成本的保险资金,或者小规模操作,是比较难赚钱的。

再好的政策,最终都要交给市场来检验。每个人、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和应对策略都不一样,他们最终的行为,决定了政策的成败。到时候,政府部门怎么说是一回事,市场真相如何是另一回事。

这些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了。

在美国、日本,住房租金管制都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了,弗里德曼、哈耶克、斯蒂格勒合写旧金山租金管制的失败《房租管制:神话与现实》,野口悠纪雄《战后日本经济史》中谈及日本租金管制的失败(日本二战前推行,1986年废除),张五常也专论过香港租金管制的失败(香港1973年推行,1998年废除)。以旧金山为例,书中有个最为著名的对比: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发生后,每10个房屋出租广告对应一个租房需求;而1940年旧金山开始推行租金管制,房屋出租广告:租房需求却变成了10:375。因为租金管制了,房主们不愿意租房子,更愿意卖掉,结果供求反而失衡了。

但我们每次都只谈德国的租金管制“成功”了——比如房租三年不得超过10%,超出50%属于犯罪行为。但我一直认为,德国的房地产也许被神话太厉害了,有朋友前段时间去了德国几个城市,发现那里“大城市”的房价也涨得苦,租房也辛苦,并没有大家说那般美好。也有相关的报道,讲慕尼黑、汉堡房价的大涨,大家可以去查一下。

有一种折中的办法可以考虑,就是政府手中掌握到足够数量的“公共住房”,用来保障到应该保障的人群。在这一类的政策性住房上——类似香港的“公屋”,政府可以推行“租金指导价”。

目前的统计数据,也给了我们理解深圳居住成本高昂一个角度:在深圳1065套各类住房中,政府掌握的政策类住房43万套,占比只有4%。在其中用于出租的783万套住房,政府保障房用于出租的是13万套,占比不到0.2%。城中村一共是510万套,几乎全部用于出租(490万套),占比62.6%,正是城中村缓解了深圳的租金涨幅,让刚到深圳的年轻人和穷人们有一个落脚之地。


深圳住房租金指导价能阻止房租上涨吗?

政府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大幅增加“公共住房”(政府产权)的数量,比如说到2022年要发展租赁住房30万套。但显然这个规模太小了,如果要学香港(现时公屋大约260万套),深圳未来需要的公共住房资源估计要达到400-500万套以上。不说太难达到,就是真的达到了,光是每年的补贴维护费,都是天文数字。

但政府掌握大量的公屋有个很大的问题,它必须只能针对“特定人群”,也就是说,它改变了“价高者得”的市场规则,而换用了“身份规则”来替代。低成本住房,谁能得到谁不能得到,你必须要符合政府的规定。而这个制度设计的运行要求只一点:公正廉明,能不能做到有巨大的考验。从过往来看,没做到。

在经济学上,关于住房租金管制,其实分歧是很小的。无论是赞同干预的左派经济学家,还是赞同自由的右派经济学家,都认为租金管制起到的作用还不及副作用大。但最终,无论在哪个国家,只要是问题难搞了,呼吁政府出手,总是一呼百应的。

然而,我们要清楚的是,瓜众们只需要看结果做判断,容易倒果为因,但是决策者必须要去思考问题出现的源头。如果政府也去看结果做决策,会难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我们不能说一味的反对政府做干预,反对干预也不并非是说就代表着开发商和房主们的利益,如何持中、认真的讨论一项政策,是政府要给出的讨论空间。

总结一下:

1、在人口持续净流入的大城市里,控制房租、房价不涨,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这个问题,不要给予太高的期待。期待过高,动作就会变形。

2、由于历史原因,深圳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快速增加住房供应。供应是由政府提供还是企业提供都不紧要,关键是要弄出来更多的房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却是对的事情。所有的住房政策都应该围绕着这个中心区做文章,这是正确的事情。租金、房价上涨的背后,根源都是:一在总量不够(1000多万套房不足),二在保障不够(政府公共住房数量太少)。

3、租金管制应当是一个短期政策,短期推行可能会有些益处,但长期推行会扭曲供求。除了上面的,还有一个是政府的监管成本。这个和房地产买卖市场、住宅小区停车位市场以及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市场的监管完全不一样,这三类市场只需要监管数以百计千计的企业,而租赁市场是完全的私人市场,机构化比例只有个位数,政府等于是要把数以百万计的私人房屋市场管起来。成本可以大到无限,长期推行一定会有难以预料的副作用出现。

4、深圳越拆城中村,租金涨得越厉害。深圳的城中村原来几乎全部都是“住宅”——虽然都是“小产权房”,推倒重建之后,就要调整用地功能,减少住宅数量,增加商办比例,增加道路、学校、医疗、公办配套,客观上都导致了原有住宅数量的缩减。只要拆,就会涨,只能慢下来。

5、长租公寓降温。如果我们将这个租金管制理解为主要针对长租公寓运营商的(包括开发商进军城中村柔性改造),比较明显的一个结果是,企业的积极性会快速冷却,长租公寓也会降温,进城中村也会放慢。考虑到前期的拿房热度,看起来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如果仅此而已,也说明它更应该是个短期政策,甚至根本不需要搞租金管制这么大的游戏规则的改变,也可以实现。

6、对于买房而言,租金管制表面上会降低房地产的租金回报率,但基于上述,实际上并不能。它对买卖市场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深户手册(内有入户测评系统)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