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的未来:那些你看不到的涨价理由

盈柯地产法务 2019-07-02 17:30 阅读 2000+

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十年来,可谓经历风风雨雨。从经济危机后的一度萎靡,政府救市,到2010年之后的疯狂反扑,政府调控。过山车一般的房地产市场让每一个中国人心惊肉跳。近十年来,房价始终是国人的焦点话题。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市场究竟将何去何从?在这个风云莫测的市场中,又究竟是谁在影响着房价的涨跌?

房子作为一种实体产品,其本身具有现实存在的使用价值。纯粹从理论上来讲,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应该与其他任何行业相差无几,都是由供需关系来决定的价格的。供大于需,自然价格下跌,供小于求,自然价格上浮。在去库存的大势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嗅到“供大于需”的味道。但是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却似乎与房价背道而驰,在供大于需的市场中,房价却依旧未能停下上涨的脚步。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当去库存的大笔抹平了供需差距之后,涨势似乎又将不期而遇。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催动着房地产市场无视供需关系,一路向上呢?

独有的货币属性,诞生了“供永远小于需”的事实

对于中国而言,房子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居住商品,其超强的保值甚至是增值能力,使得房子成为了一种可流通的“实体货币”。于是,购房的原因不再是满足居住需求,而是成为了中国人的储蓄行为,甚至是投资行为。如果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可以用库存和新增面积来核算的化,那么在房子的货币属性影响下,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量却永远无从统计,除了居住需求以外,一切具有储值意图的人,都将可能产生购房需求,而具有这一需求的人群体量将庞大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因此,从供需关系来看,源自于房屋货币属性的潜在供需关系,将托着房地产市场始终处在“供小于需”的大环境中。

中国地产的未来:那些你看不到的涨价理由

特有的中国式买房让房价收入比成为泡影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2018年全国房价收入比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商品住宅房价收入比为8%,相比2017年的7.7%小幅上升,是近十年来的第一高位。而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收入比,更是保持在了25.4、26.1、34.2的恐怖水准。正常情况下,居高不下的房价收入比,必然造成购买乏力的问题,最终导致房价被迫下跌。但是事实总是会给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事实证明,只要市场大环境理想,房价收入比的红线永远无法挡住国人购房的热情。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式买房是倾三家之力,举一房之债。公婆、岳父母都会加入到年轻人的购房大潮中,甚至成为主力军。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应当以“全家族收入”来进行计算。如此一来,房价收入比也就成为了形式化的泡影。

中国地产的未来:那些你看不到的涨价理由

2018年中国35市房价收入比

除了以上的涨价原因外,还有诸多因素预示着涨价的必然性。其一,逐渐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旧村迁徙,使得城市居住需求来源从城市人口向周边村镇人口发散,更多的消费者涌入城镇购房,必然会加深供需关系。其二,稀缺的土地资源具有短期不可再生性,物以稀为贵,当城市的建筑用地逐渐收紧时,房价的上调似乎也就合情合理了。一系列的市场因素和中国特有的国情,使得那些用以衡量房地产市场的指标彻底失准,因此用这些指标来评估未来房地产市场价格将走上下坡路的观点,显然有失偏颇。既然连社会主义都要走中国特色,那么我们在分析房地产市场时,那些拿指标来预判未来房价下跌的友人们,是否也该考虑一下中国特色呢?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