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 谱改革创新之曲 筑民生幸福之基

南方日报 2019-11-22 16:37 阅读 2000+
<a href=深圳" target="_blank">盐田 谱改革创新之曲 筑民生幸福之基" inline="0">

田心社区居民民生微实事项目议政会,把小事都解决在初级阶段。 鲁力 摄

“感谢政府将我们纳入棚改计划,为我们的生活点亮了新的希望。”棚改区水厂宿舍楼业主何建华激动地说。9月16日,随着辖区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启动,盐田区棚户区改造正式拉开帷幕。该棚改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涉及建筑物13栋房屋351套,竣工安置后将提供人才住房约1100套。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的现代都市综合体。

盐田打响棚改第一枪是落实建设先行示范区目标任务、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生动例证,彰显出一座滨海城区的温度和情怀。从建区之日起,盐田区就始终把百姓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解民生难题,为辖区百姓出实招、谋幸福,辖区百姓的笑脸已成为盐田山海美景映衬下的又一抹亮色。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双区”利好叠加的历史性机遇前,盐田提出要全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引领区,让老百姓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撰文:崔璨

以人民为中心▶▶打造“百姓吹哨、部门报到”基层治理新格局

近日,有深圳盐田居民通过盐田民意通微信公众号反映,大梅沙内湖公园的人工桥出现了裂痕,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检测并及时修复。

收到诉求后,盐田区城管局立即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核实,第一时间对存在隐患问题的人工桥进行封闭,并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看到自己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复,诉求人评议并附言“满意答复”。

这是盐田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打造“百姓吹哨、部门报到”基层治理新格局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盐田区紧扣新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精细处入手,从民心中聚力,通过对原有民意畅达系统和民意通微信公众号升级改进,以群众诉求为“哨声”,让职能部门“闻哨”而动、接诉即办、全程追踪,实现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受理、转办、办理、反馈,构建起群众与职能部门快速对接通道和流程化、标准化的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让“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有了切实的制度保障。

“四个第一”诉求处理模式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数据显示,“盐田民意通”自今年4月份新系统上线以来,微信公众号注册人数从0.13万人增至3万人,平均每天收集群众诉求从3件增至30件,诉求平均办理时限由10个工作日下降到3个自然日,解决了群众反映突出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党建引领、民生为先,盐田逐步打造出“百姓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让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愈加灵敏,让社会治理的效率与温度日益释放,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盐田变为生动的现实。

今年1—6月,盐田区共收集群众建议诉求1844件,已办结1705件,办结率93%,满意率达97%,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突出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让拥有一流城市治理能力的盐田再度升华。

推进社会协同治理▶▶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典范

日前,盐田港区获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港区。这也是盐田开启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以来的又一重大改革成果。

近年来,盐田区立足辖区实际开展劳动关系领域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创新试验。通过坚持党委领航,发挥党建优势,激发劳动关系主体活力,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加,推进社会协同治理,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以公共服务推动和谐发展,形成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盐田样本。

盐田港区建于1993年,由于其独特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以及港资控股运营、全封闭操作管理、“入厂包工式”承包经营模式等特点,劳动关系极为复杂敏感。面对这一治理难题,盐田区坚持港城协调发展的思路,建立了常态化的区港联动工作机制。每月定期召开重大事项碰头会,由区政府主要领导、盐田港集团负责人以及盐田国际董事会成员参加,通报港区经营管理状况,共同研究解决港区重大事项,有效推动了港口与城区融合互动、共赢发展。

在区港联动机制的推动下,早在2011年,盐田区就启动了盐田港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对和谐劳动关系港区建设首次进行了整体设计。2012年到2014年,开展了盐田港区劳动用工管理综合整治行动,积极推动港区建立健全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2015年,盐田区成功获批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以此为契机,盐田区从港口物流业的产业特色出发,创新源头治理机制,构建了港口产业链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新模式。2017年,盐田区提出探索建立港口产业劳动关系协调中心,加快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示范港区,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以实实在在的联动成果,稳步开创了港区劳动关系治理的新局面。

数据显示,港区劳动关系矛盾纠纷连续多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近5年未发生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盐田国际等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等荣誉称号,助力盐田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港”和“一带一路”沿线的“门户港”。

变企业跑腿为政府上门▶▶持续推进智慧化精准化政务服务

“我们公司的业务主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所以员工常在国外。今天,盐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主动服务到工业区,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为员工申请人才房等业务。这种送服务上门的做法,在国内其他地方还没有见过。”今年3月29日,在盐田区北山工业区综合服务楼一楼,雷铭科技公司董事长陈解群来到设在这里的政务服务台前,咨询有关人才房申请、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等业务后,很是感慨。

位于北山工业园区的安科讯、安多福、华大基因等企业的员工,也方便快捷地办理了原来需要去窗口办理的事项。工作人员还上门为沙头角、盐田街道第一批60岁以上老人,办理、受理了依申请服务事项。除了在北山工业区,盐田区还在大百汇等其他重点园区都进行了政务上门服务。

为企业、人才、长者主动服务,让企业和居民足不出户享受最优的政务服务。实施政务服务“精准提质”“智能升级”行动,是盐田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19年重点民生实事,主要举措是为产业园区、特定人群提供上门服务。为把实事落实、好事办好,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区网格办、民政局、工信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整合政务和大数据资源,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借鉴香港等城市公共服务经验,经过前期需求调研和大数据统计分析,针对高新企业、刚来深人才和年长居民最需交办、不方便办的难点问题,探索推出“精准利用数据,主动对接需求,上门贴心服务”的盐田特色优质服务模式。

据介绍,盐田区目前共梳理出54项企业及人才需求最集中、业务量最大的服务和审批事项,把企业和人才所需送上门去。同时积极协调市、区有关部门,推出4项关系60岁以上老人切身利益的依申请服务事项,工作人员多操心多跑路,让长者办事省心省力。

做到主动、精准上门服务,背后是用好区政务数据,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方式。目前正在市局和区各部门支持下,推进主动精准上门+秒批等试点工作,使服务对象有更好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让来盐田创业、工作、生活的人们享受最优的政务服务。

有专家指出,盐田区创新政府服务,以此营造更好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兴盐,这将为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提供有力保障。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