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大事件!处罚再加码,炒房客遭“釜底抽薪”

匿名 2019-11-01 18:39 阅读 1000+

  银行屡因违规房贷被罚 贷款“炒房”再降温

  根据权威媒体报道,自2018以来,银保监系统已经因“违规涉房”对银行开出过亿金额的罚单。据人民网最新消息,截至10月27日,宣告破产的房企已经增加到408家。在坚持“房住不炒”的调控原则下,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银保监系统对违规发放房贷的金融机构处罚力度的不断加码,贷款“炒房”很有可能成为“无薪之火”。

  通过一系列监管,银保监部门已向银行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房住不炒”,涉房违规贷款这条红线银行绝不能轻易触碰。那些专门依靠违规贷款参与投机的“炒房者”也将面临“釜底抽薪”的命运,很难再从银行获取违规的“炒房”资金。

  一旦“炒房者”失去资金后援,就无法再参与房市炒作,房地产价格才能逐步企稳并回归理性。种种迹象表明,监管部门抽紧银行违规房贷已是不争的事实,目的就是贯彻“房住不炒”的方针,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

  楼市调控新逻辑:供给侧改革下地产与经济协同发展

  近期,楼市调控政策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天津南京长沙河北燕郊、三亚等地或局部区域,都针对人才购房,松绑了限购。但随后三亚、长沙、燕郊三地“放松限购的传闻”均被官方否认。在“房住不炒”渐进落地,国家强调“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基调下,如何看待各地林林总总的政策变化呢?

  客观地讲,尽管今年以来整体经济承压,但地产调控也并未放松,甚至有所趋严。逆周期调控似与地产调控呈“脱钩”之势,导致实体经济疲软、民生福利受损、系统性风险上升等方面的担忧。所以,不管是吸引人才,还是区域规划,任何借机松绑调控,给市场传达政府“救市”信号的政策扭曲,都是要被纠正的。

  房地产运行最大的特征,就是区域分化。各个城市楼市、人口、产业的基本面,到底是刺激楼市、再次启动“去库存”,还是基于行业自身运行规律,基于人口、产业、城市协同发展,政策动机一目了然。

  未来不管是商品住房,还是非商品住房,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热点城市,都会呈现高位运行的态势,但并应该不会出现房价上涨。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