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房市场」的破局探索

深圳楼讯 2019-05-05 18:46 阅读 2000+

  深圳是否会变成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经济中心尚需要时间验证,但是深圳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已经是既定事实,从目前的的情况看,深圳的未来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为深圳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深圳是一座很年轻的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只有3.9%,而四个一线城市中最“老”的上海达14%;深圳又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城市,市场意识,规则意识深入人心;深圳的地理优势也十分明显,对岸的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又地处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深圳都是一个充满活力,未来可期的城市,除了房价。

  影响深圳房价涨跌的最根本因素依旧是人口。而说到人口问题:北京上海与深圳广州就有明显不同了。在未来的十城市年规划中,北京上海的预计十年内会增加人口仅为100余万。而深圳广州每年增加的人口就有50余万。

  广州的房价无疑是其巨大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讲,明显低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的房价是广州每年能吸引50余万新增人口的重要原因。而发展势头强劲,但过高的房价却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深圳就有些尴尬了。好在,深圳是个善于创新的城市。

  城市的建设,说到底是为了让居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既然要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么发展必不可少,而城市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吸引外来人口,而人口的流入又会成为促使房价上涨的因素,房价上涨会推高生活成本,降低居民幸福感,房价若上涨过快,又阻碍外来人口流入,甚至会使本地人口逃离;产业方面,如果房地产业利润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就会对其他产业造成挤兑相应,造成产业萎缩。

  理论上讲房价过高可以把一个人口持续流入,各产业欣欣向荣的城市变成一个人口流出,产业萎缩的城市。但这有一个前提:既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方法只有商品房一种。

  事实上,保障性住房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不短的历史,房价上天的香港也是通过公屋解决3成以上人口的住房问题。

  其实,从产业结构上看,香港的情况远不如深圳,深圳是以创新产业为立城之本,而其中科技企业居多,这些产业纵横交错可以促进,而业务的交织形成复杂的产业网络也额可以解决很多就业问题,当然了,有就业岗位可不等于都买的起商品房。

  而香港是以“国际金融中心”为立城之本,金融业的特点就是需要的从业人口少,会产生少数的高收入者,而不会产生大量中等收入群体,尴尬的是,少数高收入者又会拉高楼价,再加上其他城市的高净值人群涌入,进一步驱使房价上涨,如果只靠商品房,只怕大部分香港人都要住大街。

  所以香港必须推出保障性住房——公屋来作为补充,这也能为香港中低收入者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容身之所。

  但香港的公屋制度说不上成功,因为香港只为低收入者提供公屋,但收入中等者就成了夹缝中的人群,买商品房不是说绝不可能,但是难度不小,这些中产阶级家庭必须极度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以供一个房子,这种滋味,很多中国大陆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一定也不陌生。

  要达到“居者有其屋”的状态,深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年推出多少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需要如何确定,如何平衡商品房与保障房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深圳下一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不能在商品房这一棵树上吊死是一个正确的思路。

  愿善于创新的深圳能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取得突破,祝深圳好运。

  原创版权归深圳楼讯网,严禁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