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把哪些地改成了住宅地

匿名 2021-08-06 14:14 阅读 1000+

文︱刘德科

「五一黄金周」过得匆忙,把节前一件要事给落下了:两天之内(4 月 27-28 日),深圳一口气把 13 块地调成了住宅用地。

深藏的原因

深圳很缺地,尤其缺住宅用地。你看,中央要求热点城市宅地集中供应:北京 30 宗,广州 48 宗,南京 52 宗,杭州 57 宗,济南 83 宗……深圳 6 宗。

为什么很缺地?浅显的原因是:深圳太小了,行政区划面积仅仅只有广州的约 1/4。

深藏的原因是: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原则是「重工商抑住宅」,大量建设用地都给了商办或工业,少量给了住宅。

深圳本来就小,住宅用地比例又低,自然就无比地缺宅地。

为什么要「重工商抑住宅」?因为工业用地和商办用地可以持续带来 GDP,住宅对 GDP 的贡献只是一次性。

从社会舆论看,住宅开发几乎是「房地产」这个贬义词的同义词,「实体经济」是褒义词,那就更要「重工商抑住宅」了。

「重工商抑住宅」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助长住宅价格上涨。

深圳迈出了一小步

「重工商抑住宅」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什么?商办过剩。日前(4 月 23 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李江先生披露了一组数据——

● 2020 年第四季度,深圳写字楼的空置率 29%,一线城市排名第一;10% 之内是正常情况,超过 10% 就不正常,20% 是极其不正常。

● 深圳商业办公现状体量有 1.6 亿㎡,相当于新加坡的 10 倍,中国香港的 7 倍,东京的 1.2 倍,和上海持平。但深圳的 GDP 这两年才刚刚超过香港和新加坡,目前大约相当于东京的 40%,纽约的 35%。

● 1.6 亿㎡ 仅仅只是现状体量,按现有规划及开发,深圳还将增加约 1 亿㎡ 的商办体量。也就是说,深圳可预见的商办总量将会是 2.6 亿㎡。

总之一句话:深圳的商办严重过剩。

其实,上海、北京、广州等等一切头部城市都差不多,都是商办严重过剩。

所幸的是,深圳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深圳现在的新思路是:「增居住」「控商办」。

所以,深圳一口气把 13 块地调成了住宅用地——它们原本都是商服用地或产业用地。

接下来,应该还会把更多的地,调成住宅用地。

◆宅地和工业用地占比的国际比较

城市

居住用地占比

工业用地占比

东京

73%

5.1%

纽约

44%

3.9%

广州

29%

32%

北京

28%

22%

深圳

26%

36%

极其难

调成住宅用地,有那么难吗?极其难。

首先,转变观念很难:工商用地可以持续带来 GDP,住宅对 GDP 的贡献只是一次性。

其次,社会舆论压力很大:住宅开发几乎是「房地产」这个贬义词的同义词,把工商用地调成住宅用地,是在助长地产商的气焰。

此外,还有一种潜在的舆论压力:住宅用地的价格比工商用地贵多了,把工商用地调成住宅用地,会导致土地出让金上升,会被舆论骂成「土地财政依赖症」。

这么难,深圳还是果断迈出了一小步。

深圳还是了不起的。

其他城市敢不敢向深圳学习?很遗憾,他们暂时还不敢。

等到问题再严重一些,他们或许还敢。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