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项目中签率偏高,打新不再一房难求!

醉回楼市 2021-07-22 11:10 阅读 1000+

调控之下见真章。

深圳楼市反复修正的过程中,如今,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购房者已经成为最理性的参与方。

如果说去年打新难,是购房者一房难求的话,那么今年打新难,更多则体现在开发商一房难卖了。

是新房不香了吗?

当然不是,而是深圳楼市,愈发成熟稳重了。

01

打新规则下的市场分化

今天,位于东部某盘发布认筹名册,共推出408套住宅,仅登记了约221位客户,中签率高达184.6%。

由于登记人数未超过房源数,因此不必进入摇号环节,直接按积分高低顺序选房即可。

此次该项目推出的住宅户型建面约65-114㎡,单价区间在4.08-4.52万/㎡,总价区间在274-516万/套。

从户型到价格,这样一个刚需盘,按道理说都不至于如此冷落。

唯一的解释是,在打新规则愈加趋严的当下,购房者也开始理性了。

用一位粉丝的话来说,就是“虽然我是刚需,但我很理性!以前没得选,现在竞争的人不多了,地段、学位、交通什么的,就该挑一挑了。”

事实上,当投资客被挤压出住宅市场后,深圳打新格局就呈现出明显的分化:

首先,哪些盘难打新?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多数地段位于龙岗、光明、宝安沙井、坪山等热点区域的刚需盘;二是户型面积基本上100平米以下;三是单价5万左右、总价区间在600万以下的项目。

这些项目由于客群定位主要是刚需,入围人数比例基本上是1:3,分数一般在70分以上。

其次,哪些盘好打新?

也可以概括出几个特点:

一类是较为偏僻、或者交通不畅地段,这些冷门盘一般竞争者较少。

于那些低积分购房者,同样可以进入摇号阶段,并且买中概率比较大。如前文提到的东部某盘,以及前段时间的恒壹四季华府(中签率149%)等。

另一类是品质好的大户型改善盘,总价至少在800万以上,自动屏蔽刚需购房者。

这类盘,入围人数比例一般都低于1:3,竞争小,中签率非常高。

梳理一下近期此类打新盘便可略知一二。

前海半山臻境,586套房源,户型111-180㎡,1103批客户全部入围,入围比例1:1.8,中签率53%;

龙华壹成中心璞誉府,125套房源,户型144㎡/180㎡,221批客户全部入围,入围比例1:1.77,中签率56.7%;

龙华港铁天颂2期(荟港尊邸),32套房源,户型198㎡,80批客户全部入围,入围比例1:2.5,中签率40%;

罗湖缙山府,404套房源,户型93-200㎡,490位购房者全部入围,入围比例为1:1.2,中签率82%。

以上这组数据也不妨解读为:属于改善型购房者的春天,来了。

就目前来看,深圳新房供应力度仍将持续加大。在现在的市场氛围中,对于一些发展商而言,恐怕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02

市场理性购房者更需冷静

虽然楼市调控在逐步趋严,但市场一手供应也在同步加大,这也直接推动今年上半年新房成交量上涨。

据咚咚找房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新房共成交26140套,同比增加56.3%,仅次于2015年上半年成交量。

与此同时,二手房参考价出台后的威力已经显现,市场成交萎靡,不少买家开始下调价格以求出手。这无疑打破了深圳人心目中房价永远不会跌的心理预期。

新房与二手房的市场表现,意味着今年深圳楼市绝对是一个很理智、很冷静的市场。

以前没得挑,一味观望只会错失低成本“上车”的机会;现在有的选,一大批新盘在等待,优中选优不是梦。

当然,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深圳购买力依旧十分强大,只不过受限于资料审核严,购房门槛高,一大批购买力只能转移阵地,瞄准其他类资产做配置了。

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概帮主认为,广大购房者尤其是刚需客,仍然需要理性。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深圳楼市长期向好的市场预期没有改变。

四五规划预计未来将近2000万常住人口,由此产生的居住十分庞大,这也是楼市长期向好的最有力保障。

所以,买进深圳仍然毋庸置疑。

其次,随着二手市场持续冰冷,购房者将拥有更多机会。

根据乐有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旗下门店房源挂牌调价比例,目前已经高达55%。并且,不排除接下来将会有更多业主调价。

从起初的报价虚高,到现在一多半选择调价,这说明在参考价机制下的二手市场,正在逐步回调到真实的价格。对于购房者而言,无疑有更多的成交机会。

最后,楼市供应即将进入高峰期,购房者拥有的选择更多。

深圳落实房住不炒,除了政策上的高压调控外,在市场供给端的发力,同样令人惊叹。

7月7日,深圳住建局印发《深圳市住房发展2021年度实施计划》,预计年内将供应商品房6万套,公共住房4万套,以及公共租赁住房10万套。而2035年中长期,深圳更是拟增各类住房200万套以上

与此同时,《深圳市存量住宅用地信息》也进行了公布,明确提出了可将发展备用地、商业用地等调整为居住用地。

并且,原为商业用地的可申请将部分或全部商业建筑面积调整为居住用途,其中商品住房面积按所调整商业建筑面积的30%确定。

允许“商改”,对于市场住宅体量的提升,无疑拥有巨大空间。

所以,未来的深圳楼市,将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多主体供应格局,这对于很多买不起房的准刚需客而言,可谓有了更多选择。

无论如何,仰望楼市打新的时代,快要成为过去了。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