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有立法权后会怎么发展?房价会涨吗?

匿名 2021-07-19 17:24 阅读 2000+

我有一位朋友,正在上海" target="_blank">浦东看房

浦东立法已经过去快2周了,昨天我们线上聊到这件事

她还是疑惑这到底是什么政策,意味什么,以后会怎样

其实围绕此刻的浦东,我们只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

公众号:真叫卢俊

认认真真聊地产,实实在在谈买房。

01

这次立法权,到底哪不一样了

我们都知道这次上海被授予浦东立法的事情,并不是全国首次

过去30多年里,深圳海南等拥有了自己的立法权

那这些地区,它们被授予立法权前后,差别在哪呢

立法程序变了,以深圳为例

像以前深圳地方性法规,它的立法程序是:

经深圳市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需报请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方可公布实施

但是被授予立法权后:

深圳市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公布实施

看似节省了1-2步立法程序,这背后却不仅意味着立法程序的更加快速高效,更意味着立法内容的更高层面的自主化

要知道国家立法权不轻易“他授”,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之外,只有省级人大才有立法权,而且还只是非常小部分的立法权

而且这次浦东跟上面这些城市还有点不同

这个不同在于,这是全国人大这么多年来,首次在非经济特区授权可以比照经济特区法规

这句话分量比我们想象中的重得多

要知道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规划,每一步都有章可循,像这种“全国首次”的情况,其实意味两点

➤ 浦东在国家发展层面的特殊地位

➤ 这次浦东发展改革能级要比我们想象中的高的多

而这个量级的不同,反馈到具体的立法内容上来看,最为关键的就两个字

变通

其实之前我还没太理解变通的含义,这个词完整来看应该是

遵循宪法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基本规则,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变通

也就是在现有的宪法等基本法律框架下,你先去做

➤ 实践条件还不成熟,就先行先试

➤ 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及时上升为法规

我们举个例子

上海自贸区,希望推广自由贸易账户,这个动作可以推动打通内外币账户,实现企业资金池的广泛管理,让上海成为更加多元的贸易承载平台

但是这件事对不同决策主体,意义不同,站在改革角度,央行积极支持,但是站在风险控制角度,银保监会就不得不保守

以往改革进行到这一步可能就会卡壳

但上海被授予立法权之后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上海自贸区可以先行尝试去做;然后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就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如此一来,上海自贸区一直期待的金融改革,不仅得到落实,而且效率也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变通意味着在改革深水区有更多机会可以去探索

毕竟改革就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这过程很可能碰到空白区域,或者与以往相悖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先行先试、敢作敢当

而这一切因为立法权的落实,很快就会在浦东发生

02

那浦东未来可能有哪些方面的立法呢

收获浦东立法权的上海,未来可能有哪些方面的动作呢

或者说未来浦东会发生什么呢

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下过去那些拿到立法权的城市,都要哪些动作

深圳可以说这方面的先行者,1992 年 7 月 1 日,深圳被授权特区立法权,这对当时的深圳来说也是石破惊天

从那以后,深圳立法单位就开始了忙碌

整理自:《法制博览》,作者:李梦真

据统计,自1992年以来,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法规及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496项,平均下来每年要通过17个法规及有关决定

这里面,有241项制定成法规,覆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

为了规范市场主体,建立要素市场,深圳制定大量经济法规,包括全国第一批公司法《深圳经济特区股份有限公司条例》等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深圳率先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建筑节能条例》、《排水管理条例》

为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深圳率先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欠薪保障条例》,第一次以立法形式确立物业管理概念

而且立法也不是规定不变的,不符合城市发展的法规也会及时“清理”

来源:深圳法制发展报告(2019)

所以可以看到深圳立法,不仅丰富且灵活

中国内地第一部无偿献血地方性法规;第一部见义勇为相关法规,都来自深圳;这两年深圳出台新规,又对大数据“杀熟”行为做出上限5000万的处罚;还有针对个人破产方面的立法;通过立法,深圳还成为我们内地首个禁食猫狗的城市

这些法规,70%以上属于先行先试和创新变通类法规

可以说,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法律空白,也促进了深圳本身发展

近30年来深圳成了我国发展最快的城市,2020年GDP2.77万亿,相比30年前,翻了204倍

整理自:深圳房产讯息

尝到甜头的深圳,还计划在未来5年内立法超100部

来源:《深圳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计划》

这也是为什么关于浦东立法权消息一发出,深圳身体力行的反馈要“用足用好”

03

未来浦东立法的重点可能更偏向金融

浦东新区以占上海市1/5的面积、1/4的人口,贡献了1/3的GDP

一直以来,浦东大开发的一条主旨,就是金融、贸易

陆家嘴金融贸易、外高桥保税区、张江科技园、金桥加工进出口,现在又加上临港自贸区,浦东经济增长极多元而有力

而发展的背后是对金融、贸易的无限探索,比如:

  • 放宽外资股比准入限制
  • 自贸区取消商用车等外资控股比例
  • 试点取消证券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
  • 自贸区内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 首推“一站式”申报查验作业制度
  • “三全工程”、“全网通办、一次办成”
  • 首推“可选用名称库”,企业名称电子化
  • 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

...

这就是每天在浦东发生的事

相应的,类似这样的贸易体制的创新,未来必然会出现在浦东立法清单中

而且还会得到更高效、更大胆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比如,上海自贸区接下来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希望发展离岸贸易

就是两个国家的两家公司,A出口货物给B,然后货物在他们之间直接进行,但是订单流、资金流通过外高桥保税区公司来完成

图片案例来源:《赢在自贸区》,作者: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

而它正是很多发达地区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对浦东来说,对离岸贸易的探索,也将是对外贸易的一次质的提升

类似离岸贸易,只是我们对经济贸易探索的一个很小的分支

这次浦东立法权,会对未来更多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境融资自由化,提供法治后盾

04

为什么相信浦东

浦东对于上海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区这么简单

自从1990年浦东大开发以来,承载了多个国家战略

成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国首个保税区、首个自贸试验区,太多的首次让浦东一直处于全国经济试验田

从0-1,从无到有的过程,让浦东有过太多次探索经历

30年前,浦东外高桥引进了第一家外商贸易公司、以及第一家物流公司

不知道怎么审批,也不知道按照什么行业进行审批,就去上海市申请解决,在国内没有物流行业的时候,就带着案例去北京请示

浦东外高桥港区缺码头上要用的“桥吊”,于是开发者们决定自己找制造商,然后申请贷款造桥吊,最后再连本带利还清

但当时企业间私自贷款、自己找制造商都是不被允许的,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先做再一步步申请批示

后期港区码头不仅得到快速发展,就连打造桥吊的振华机械厂的桥吊技术也踏入领先世界行列

注:90年代外高桥港区,来源:《浦东亲历者》

这样敢闯敢试的精神,成了浦东开发过程中基因一样的存在

而对于立法这件事,上海30年前就交出过一份完美答卷

30年前,伴随着浦东大开发,中国诞生了首部保税区相关法律法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

当时的立法部门协同上海海关、市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港务局,从国内、保税区内,调研到国外

国外考察的部分,所有考察地点,都要在2周内完成,比如这条美洲考察路线,立法人员们差不多每1-2天就要换一个地方,就算水土不服,就算还没适应也需要赶下个地点

整理自《亲历浦东开发开放首部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出台》,作者:《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主持制定者 侯旅适

而考察过程的严谨以及和中国国情的完美结合,也让这份条例对保税区的定性、功能开发的定位,都处于保税区相关法律条文“祖师爷”的位置

而这部法律法规不仅规范了保税区内部运作,也让外商投资者看到了保税区的法治精神

《条例》实施3个月,外高桥保税区内出口加工项目外资量较上一年同期水平增长了2.5倍,已投产的加工企业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近3成

正式实施1年2个月后,外高桥保税区迎来浦东第5000家外资企业落户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浦东有经验、有闯劲进入新一轮的自主立法时代

最后

我们不仅要看清立法本身带来的经济高效运转机制

更要看到,立法背后国家对浦东的发展规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从立法权开始,浦东正式开启下一个30年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