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床位!南山科技园,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三期中标方案来了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1-05-15 08:08 阅读 2000+

近日。深圳" target="_blank">南山科技园松坪山片区的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三期建设项目方案及建筑专业初步设计国际招标公布定标结果!项目建筑面积达185165 平方米,将为市民提供850张床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柏瑞云上(深圳)设计有限公司共同设计的方案中标。

2017年,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新院区开始运营。

项目背景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是深圳市和华南地区唯一一家高起点、高水平的心血管专科医院。医院三期项目利用院区东侧场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心血管疾病国际医疗部,完善医院普通医疗临床业务,同时补充教学办公空间。通过一、二、三期工程建设,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将达到1600床规模,成为“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的高水平、国际化、标志性的国家级心血管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三期建设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朗山路与乌石头路交汇处的西北侧,用地面积13220平方米(拟),建筑面积185165平方米,医院规模850张床位。

01 统筹规划,三期建筑有机生长

设计师以“轴线”和“平衡”的设计思路对建设用地进行了统筹规划,整体布局。

项目用地紧张,采用集约式布局。结合一期、二期建筑、院区庭院和各层连廊,形成院区人行流线主轴,三期项目沿轴线两侧合理展开,向心环抱,生成建筑体量。

同时,遵循城市空间、街区界面韵律,形成院区一二三期建筑整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自然格局,并延续阜外传承,协调一二期色调,利用红色脉搏元素,增加员工归属感,打造整体造型的夺目亮点。

02 科学布局,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科学布局,梳理流线,实现人车分流,满足不同人群使用需求。重组一期、三期车辆出入系统,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首层分区布置落客区,合理组织不同患者车辆停泊。东侧形象阶梯,将人流引入二层室外平台,延至西侧二期,承接地铁人流,打通整体院区人行通道。

针对建筑功能多样复合的情况,在垂直交通组织规划上做了充分的考虑,共设计了35部电梯,包括患者梯、探视梯、手术专用梯、医护专用梯、行政办公梯、宿舍电梯,为不同人群分别提供服务。还包括洁梯、污梯、餐梯、物流电梯、机器人电梯,实现人流、物流的分离,保证医院流线的科学管理以及整个建筑的感染控制。

同时,建筑首层重视城市共享理念,设置商业和交通服务中心,包括各功能入口大厅、餐厅、超市、咖啡厅等,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实现不同人群疏解分流。

03 心系自然, 打造人性化室内外空间

突出心系自然理念,力求打造现代花园式医院,建筑南北体块向心环抱,架空层布置屋顶花园,塔楼每层设置休闲绿化平台,丰富的景观绿化系统突显了绿色医院概念,强化了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医院成为城市共享景色。

屋顶花园结合不同功能要求,设置康复患者复健花园、内科楼屋顶花园、学生花园、职工户外活动场地等,使室外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室内设计上,首层国际医疗部门诊大厅,结合自动扶梯设计三层弧形挑空大堂,利用公共区域布置自助服务机,达到美观和实用的双重目标,各种灵动空间展现温馨舒适的人性化场所。

04 守护健康,实现节能可持续发展

立面设计上强调整体风格的简洁、大方、体现科技,提取 DNA 双螺旋元素,强调自然生命动力。

建筑立面采用自遮阳设计,减少能耗和炫光,加大自然通风面积,并形成绿化和雨水收集带。造型外窗节点的使用,避免了大面积玻璃幕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加强了建筑物的韵律感。高层塔楼设置的小型绿化平台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增加绿化面积,强调垂直绿化,提高绿化标准与质量,打造亲人的绿化小景观。

整体建筑形象端庄、优雅、开放、大气,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和谐相融,体现医院守护健康,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咚咚找房整理自深圳工务署官网)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