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业带、免税城…罗湖硬核“十四五”产业规划征求意见!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1-05-15 08:08 阅读 1000+

3月16日,深圳罗湖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罗湖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目前在罗湖政府在线进行意见征求。

此份规划意见稿共计84页,详细规划了未来5年罗湖产业发展方向,本文仅梳理相关重点:

发展目标:2025年生产总值3400亿

到2025年,打造布局合理、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一主两区三带”产业空间新格局,构建总部经济、金融、商贸、商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黄金珠宝、文化创意为代表的“1+4+2”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加快转换、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以高质量、韧性强、活力足为突出特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罗湖2020年GDP为2375亿,到2025年目标为3400亿。

构建“一主两区三带”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构建“一主”总部经济主廊道,强化“两区”功能组团新特色(国际消费服务核心区文化生态休闲区);塑造“三带”产业发展新引擎,

“三带里”这里面重点提了包括大梧桐新兴产业带

产业带西起银湖山,沿北环、泥岗路、布心路向东延伸,辐射罗湖北部地区,经罗沙路至莲塘,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核心包括清水河、东晓布心、莲塘三大片区。

“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清水河片区土地整备,加快红岗国际创新广场二期、三期建设,释放34万平方米连片土地资源,遴选引进科技创新总部企业,打造科技创新总部基地。

深挖布心片区、草铺大修厂、莲塘片区连片改造空间,集中释放产业用地,加快清水河中粮、物资、宝能等城市更新项目建设,聚焦人工智能打造一批专业园区;

加快东晓布心布吉农批市场、布心工业区、金翠园等更新项目建设,聚焦信息技术与生命健康打造一批专业园区;

加快莲塘第一工业区、鹏基工业区、工业七小区等综合整治与城市更新,打造互联网、5G产业基地。

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

产业带北至泥岗路、南至滨河路,从红岭路到宝安路之间,长度3.6公里,面积2.03平方公里,是连接罗湖和福田双中心的中轴线。

“十四五”期间,推进实施红岭路城市更新项目,加大优质办公空间、商业物业释放力度,依托蔡屋围国际金融中心和城建梅园国际创新金融中心、招商中环、物资大厦、城脉中心、深业泰富等重点项目建设,集聚一批优质金融企业,重点发展金融科技、财富金融、风险投资、黄金金融等,打造集金融科技、新兴金融、金融总部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中心。

深港口岸经济带

经济带以罗湖、文锦渡和莲塘三大口岸为核心,南面以深圳河为界,北至深南东路、罗沙路、莲塘路,西抵红岭南路,东至莲塘口岸片区,占地面积约7.1平方公里,是全市深港口岸经济带的先行启动区和核心区。

重点打造五个区域:在罗湖口岸与人民南片区打造国际医疗商务试验区,在文锦渡口岸片区打造湾区知识经济自贸区,在莲塘口岸片区打造深港民生协同发展区,在蔡屋围南片区打造跨境创新金融实践区,在深南东片区打造区域文化生态典范区

强化发展四大主导产业:

1、金融业:力争到2025年,引进持牌金融机构不低于25家,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

2、商贸业:力争到2025年,商贸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

3、商贸服务业。

4、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产业集聚强核行动

1、建设蔡屋围银行总部集聚区

充分利用红岭南金融产业聚集资源优势,依托京基100大厦、华润大厦和地王大厦为主的蔡屋围高端楼宇集群载体,通过城市更新与招商引资联动,着力吸引一批银行、保险、财富管理、大型券商以及资产管理公司落户,打造蔡屋围金融总部集聚区。到2025年,新引进银行类持牌金融机构15家。

2、建设大湾区保险总部集聚区

依托中国人保集团、国任保险等重点保险业企业的辐射效应,以蔡屋围城市更新统筹片区、城脉中心等城市更新项目及金融楼宇为载体,大力引进境内外保险机构大湾区总部,提供资产管理、营运、研发、数据信息等业务,同时发挥深港金融产业协同优势,促进大湾区保险产品创新研发,建设湾区保险总部集聚区。到2025年,新引进保险总部及其一级分支机构不少于30家。

3、建设红岭北金融科技集聚区

通过城市更新、政策精准定制,规划布局以风险投资、保险科技、互联网金融为主的金融科技产业孵化园区,围绕城脉中心、招商中环、HALO广场核心楼宇,吸引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支持建设金融科技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促进金融资本、国际创新要素及产业链高端服务集聚。到2025年,集聚金融科技专业研究机构不少于5家。

4、建设黄金金融融合发展集聚区

依托罗湖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优势,以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上蔡屋围城市更新统筹片区、城脉中心等城市更新项目或重点金融楼宇为载体,鼓励黄金金融业务创新,丰富黄金金融市场主体,引导黄金产融融合发展,推进黄金金融开放合作,优化黄金金融生态环境,打造黄金金融集聚区。

5、建设清水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依托华润智地文创中心、峰晟创谷、罗湖投资控股大厦等载体,集中培育引进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加强人工智能应用研究、运行维护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打造集核心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产品展示、场景应用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到2025年,引进人工智能总部企业5-10家,新建专业园区3-5个,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过300家。

6、打造笋岗文化艺术消费商业区

依托宝能中心、深业泰富广场、招商中环、万象食家、城建梅园等城市更新项目,推动消费载体、消费业态同步升级,创新消费潮流。

推动工艺美术、家居生活、汽车展销等特色商贸业态融合创意设计、场景体验、艺术展览、新兴科技、文化休闲等元素,打造全球品牌家居集聚地、国际装饰艺术文化消费中心。

7、建设布心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

加快东晓布心布吉农批市场、布心工业区、金翠园等更新项目建设,打造集基础创新平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临床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专业园区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研发与服务外包、医疗器械研发、健康管理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专业园区2个以上,引进生命健康总部企业5-10家。到2025年,集聚100家以上生命健康领域创新企业。

8、建设梧桐AI生态小镇

借鉴国内特色小镇成功经验做法,建设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的涵盖场景应用、会议展览、总部经济、研发销售等环节的人工智能特色小镇。

9、建设莲塘5G产业创新应用集聚区

加快莲塘第一工业区、鹏基工业区等综合整治与城市更新,以中海慧智大厦、智美•国威5G应用产业园为载体,瞄准5G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领军企业、潜力企业、科研院所进行重点招商,培育细分行业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鼓励各类主体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专业服务,新建专业园区3-5个,打造成为湾区5G创新应用示范区。

实施商贸消费名街“磁吸行动”

1.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

积极争取市内免税政策落地,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高标准建设“两店三税五平台”,“两店”:集“离境市内免税店+市内外汇商品免税店”功能于一体。

“三税”:构建涵盖“免税+有税+保税”的“三税融合”新商业模式,构建以免税业务为核心引擎,有税业务、保税业务协同发展的商业生态圈。

“五平台”:全球高端商品销售平台、国际品牌新品中国首发平台、国货精品展示平台、自主品牌推介平台、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打造成为品质保真、环境一流、购物便捷,集免税购物、科技体验、文化艺术、特色餐饮等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免税城。

2.打造东门国际特色消费体验中心

按照商务部关于试点步行街改造升级的要求,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商圈,深圳市井文化的时代样本,商旅文融合的国际时尚街区”为总体定位目标,在旧商业区改造、文化设施活化、商业业态创新、跨境消费合作、消费环境提升等方面先行先试。

3.打造人民南时尚消费街区

以人民南路品质提升改造、国贸大厦升级改造、大湾区免税城进驻为起点,推进钻石广场、迎春配电站、茶叶批发中心及零散地块城市更新,和深房广场等国资物业综合整治,进一步打通连接人民南路与东门商圈的人流、车流。

结合地铁线路引入建设,重点推进人民南核心区更新改造,统筹国商大厦、熙龙大厦、海丰苑、百货广场大楼、罗湖村等物业升级,以“站城一体”理念打造深圳商业新地标,重塑人民南商圈国际时尚消费中心形象。

4.打造湖贝国际消费示范商业区

推进湖贝统筹片区城市更新,以超大型综合体建设为依托,融合时尚潮流、传统文化、前沿生活风向,汇集垂直型购物中心、总部办公、会议展览、复古街区等多元业态,打造深圳新的城市地标、商业名片和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城市综合体,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消费层级的消费需求。

5.打造水贝珠宝消费特色商业区

发挥罗湖黄金珠宝产业集聚优势,建设集技术研发、创意设计、生产制造、产品发布、展示交易、时尚传播、时尚消费于一体的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地,推动黄金珠宝业态从代工加工、批发展销向品牌展示、场景体验、批零兼营、总部经济转变。

打造珠宝文化艺术大道,促进黄金珠宝等时尚产业与高端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亚洲最具影响力黄金珠宝文化体验和时尚购物旅游基地。

6.打造笋岗文化艺术消费商业区

依托宝能中心、深业泰富广场、招商中环、万象食家、城建梅园等城市更新项目,推动消费载体、消费业态同步升级,创新消费潮流。推动工艺美术、家居生活、汽车展销等特色商贸业态融合创意设计、场景体验、艺术展览、新兴科技、文化休闲等元素,打造全球品牌家居集聚地、国际装饰艺术文化消费中心。

7.打造口岸跨境旅游消费合作区

依托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优化口岸消费环境,重点发展海外精品优品消费、保税展销体验消费、国货精品展示等业务,建设免税购物区,优化口岸免税店品牌布局,支持国货精品进入口岸免税店,丰富口岸免税商品种类,形成以全球商品为主、国货精品为辅的跨境消费商圈,促进海外消费回流,打造成为集休闲购物、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平台。

8.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先锋区

瞄准“湾区枢纽 万象罗湖”的战略定位,加快发展智慧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建设国际物流转运中心。

支持建设自动装卸堆存、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基础设施,推动包裹流动全程可控、智能识别及快速分拨配送,促进物流无人化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供应链综合服务商,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集供应链管理软件、交易平台、智能仓库于一体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国际一流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

9.打造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紧抓“新基建”快速推进的契机,推动商品零售和服务消费领域应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一步支持华润万家、苏宁易购、茂业百货等行业龙头以及各大购物中心,积极应用新技术发展新零售业态,推广“到家业务”“无接触配送”等新型服务模式,支持“云逛街”“云走秀”“宅消费”等新零售模式;

推动中小商贸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营业,发展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线上点餐、线上购物等。

(咚咚找房)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