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重庆故事 | 遇见秦亚美:爱的帮扶

匿名 2020-12-04 15:40 阅读 1000+

那还是2019年5月,秦亚美牵挂着一户陌生的家庭——丰都虎威镇同心村4社谢大奎一家。秦亚美是丰都县委组织部老干部服务中心副主任,她是谢大奎家的结对帮扶人。

当年5月6日,天空没有尘埃,蔚蓝,伴随着乡村泥土的芬芳,秦亚美第一次来到谢大奎家的院坝。只见一位左脚残疾的老人坐在大门边,院坝里一名女子正疯疯癫癫地转着圈。老人是谢大奎的父亲,已经80多岁了,而那位转圈的女子患有精神疾病,是谢大奎的妻子,同时屋内还有一位2岁多的脑瘫儿子。

秦亚美提出想进屋去看看孩子,谢大奎却一口回绝说:“没什么好看的。”秦亚美一定要看。

谢大奎只好进屋将儿子谢松晏抱了出来。只见小家伙全身脏兮兮的,面色苍白,眼眶发青,颈部右偏,身子无力,不会说话,脑袋耷拉着靠在父亲的怀里,一双大眼睛无神地望着院子里到来的陌生人。秦亚美一把将小孩抱了过来,赶紧让谢大奎打来热水,细心地将孩子的脸蛋洗干净。

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眼睛无神却不呆滞,脸部发白却不怪异,并不像谢大奎嘴里所说的“脑瘫儿”,于是对小孩进行了眼耳手足测试,发现均有反应。

经详细询问才得知,原来孩子生下来后一家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喂养,造成了孩子营养不良。而家人患病谢大奎忙不过来,孩子一直得不到启蒙教育,加上家庭窘迫,就从没去问诊就医过,仅凭自身的认知就认定孩子是患了脑瘫。于是把孩子关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里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了孩子发育越来越差,后来家人甚至产生了要将孩子丢弃的想法。

秦亚美的眼泪不住地流,看着靠在门口的残疾老人、在地坝转圈的精神病人和蹲在地坝边愁眉苦脸无助的谢大奎,再看着怀里正怯生生望着自己的孩子,秦亚美心里既难受又心疼。

秦亚美默默地抱着孩子走进了那间昏暗的房间,将紧闭的窗户打开,随着温暖的阳光投进屋里,一个计划正悄悄在她心里展开。

“让孩子坐学步车,一定把营养补上,让孩子多见见阳光,不能把他丢在地上......”离开时,秦亚美不断给谢大奎交代。

离开谢家,秦亚美一次又一次回头望向谢大奎家的院落,当看到病弱的孩子在谢大奎怀里还望着自己时,她的眼泪再次掉落下来。

一回到城里,秦亚美赶往超市购买儿童玩具、枕头、毛巾等生活用品,装好满满一袋衣服,还将自己孩子吃的钙片等营养品都拿了出来,第二天一早,托驻村工作队带到了谢大奎家中。

秦亚美多次向相关部门寻求贫困儿童医疗救助、政策资金帮助,把小孩接到县妇幼保健院做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是孩子听力及语言能力正常,视力轻度异常,营养不良,严重缺钙。

这样的结果让秦亚美万分高兴,排除了脑瘫,孩子就有美好希望。秦亚美暗自下定决心要尽快帮助他们家摆脱贫困,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近半年的努力,孩子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变形的后脑好了许多,背慢慢直了,头也不偏了,甚至在秦亚美亲切的呼唤下还能够摇摇晃晃向她走来。看到这些变化,秦亚美发自内心高兴。

▲秦亚美为谢松晏买了新鞋

接着,秦亚美将谢大奎妻子送到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现在精神状态已经有所好转,家庭负担减轻一些,压在谢大奎心里的担子也轻了不少,他重拾生活信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谢大奎一家的经济收入成了秦亚美的一块心病。她主动参与“消费扶贫”购买他家的农产品,也做起了“微商”,在朋友圈发动亲戚、朋友、同事帮忙购买。

2020年4月份,当秦亚美带着一堆为孩子准备的物品再次来到谢大奎家时,她看到孩子已经能主动给爷爷喂饼干。谢大奎家的小小院落,安静幽美。秦亚美坚信下次再来,谢松晏可以叫她一声“阿姨”,可以自由奔跑。秦亚美坚信,这一天很近了。

(丰都宣传部供稿)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