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再曝大消息,神了

匿名 2020-12-04 02:20 阅读 986

文: 刘晓博

楼市,永远有好玩的事情等着你。

这次是东莞:端午节小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出台了一个土地转让的新规,改变了“价高者得”的游戏规则。

有人高度评价,说:东莞破解了楼市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就是:不希望出现地王,又不想抽签决定最终的赢家,还想避免可能出现的腐败,怎么办?

东莞的做法是:搞一个“终次报价”,然后计算平均价。谁的报价距离“终次报价”的平均值最近,谁获胜。

东莞的规则表述非常复杂,大家很容易绕进去,我举个例子,大致是这样的:

一块土地准备拍卖了,设定一个最高限价。比如这块地100亩,最高限价50亿元。达到最高限价,可能还需要竞配建人才房面积、竞自持商业面积等。这些附加的项目,也不可能无限量,最终可能所有的条件都达到了极限,仍然有一帮疯子抢这块地,于是“终次报价”登场。

假设每次加价为100万元。这时候,参与“终次报价”的开发商,只能在50亿元和50亿零100万元之间报价,报价必须比50亿元多1元,比50亿元零100万元少1块钱。

于是,8个竞拍的开发商,都准备报50.00999999亿元,因为报价只能精准到元,不接受角和分的报价。但对于同一个报价,电脑只接受第一个,所以50.00999999元只允许第一个人报。如果剩下7个开发商都减少1元钱报价,依次报下去。那么均价按照四舍五入,应该是50.00999996元,报这个价格的开发商获胜。

所以,必须搅局,不能太老实。

当所有的人都怀着“搅局心态”报价的时候,你就无法预测谁能获胜了。

这时候,就跟抽签差不多了。

是的,这其实就是抽签。只是降低了抽签的时候,个别工作人员可能作假的机会。

我仔细研究了这个规则,的确考虑到了各种情况。比如只有两个开发商进入最后环节的时候,两个人距离平均价可能一样近,这时候的规则是——“所报价与平均价相差的绝对值最小的为竞得入选人,如果绝对值相等的情况下,以绝对值最小且高于平均价的确定为竞得入选人。”

东莞之所以搞出这样一个“类抽签”的规则,是因为此前多个开发商在东莞拿地时候,搞出了“一人竞拍、一剑封喉”的神操作。

5月7日的土地出让中,在没有其他竞价人的情况下,保利自己连续加价至最高限价,并且连续加报自持商业面积比例,最终独自进行30轮竞报后,在挂牌截止日前13天提前锁定该地块。

随后,鹏瑞地产、融创、首创置业等如法炮制,往往在土地挂牌截止时间还有10多天,竞争对手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自己沿着“报价阶梯”不断报价,把所有需要竞争的项目全部推到极限,让对手无法报价。

这种“神操作”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往往20多秒,就完成了整个网上挂牌竞价。

东莞之所以出现“一人竞拍”的神操作,说到底还是“最高价”设置得偏低,而开发商又非常看好东莞。

在强调“城市群+都市圈”的“新型城镇化时代”,地处香港、深圳广州三大一线城市之间的东莞,自然受到各方资金的青睐。

华为终端业务总部从深圳迁往东莞,就是一个强烈信号。这意味着广深港三大城市的外溢资源,很大程度上都被东莞获得。所以,东莞被开发商、购房者看好就不奇怪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土地拍卖,将对东莞楼市带来什么影响?

短期看,这种做法避免了地王的诞生,可以缓解焦虑情绪,有利于稳地价。因此,这种做法可能会被一些城市借鉴。

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又要稳增长、稳就业,还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所以只能不断创新调控手段。

把竞价变成“竞价+抽签”,不是楼市的首创,上海的车牌拍卖可能是首创。这反映出地方政府的矛盾心态:希望用市场手段来解决问题,但遇到价格不断上涨的时候,又担心有碍观瞻,会加入调控的因素。

上海车牌飙升之后,一直没有突破10万元,就是采取“抽签性质的竞价”的结果。而北京,为了避免出现天价车牌,干脆不拍卖,只提供抽签一条路。否则,中国最贵的铁皮早在北京诞生了。

但对于开发商来说,“抽签性质的竞价”会让热点城市的土地越来越难以拿到,项目多少只能看运气了。而楼市,似乎越来越变成一门玄学,拿地更是!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你其实没有必要关注土地拍卖规则,你只需要关注哪些城市有持续的人口、资金流入就可以了。“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高级别的城市,以及其都市圈”,未来20年都值得看好。所有的调控,都只能产生短期效果,而无法改变基本趋势。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