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楼市必降温,维权可能增加,降价的房子要慎买

匿名 2020-12-03 02:42 阅读 1000+

7月12日,央行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67万亿,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76万亿,其中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万亿,中长期贷款增加了2.75万亿。

来对比一下2018年的数据:

中长期贷款主要由房贷和车贷等构成,这其中房贷又占绝大多数。在居民购房环节,银行是给予了更多支持。这样来看,今年上半年楼市的小阳春就非常好理解了。许多城市的楼市成交都在放大。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楼市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50%以上,大部分重点城市的新房成交量也保持增长。

而在上游的房企环节,今年上半年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拿地非常积极,土地市场一扫2019年下半年以来的"阴霾",很多城市是地卖得又贵又多,赚得盆满钵满。房企的热情让城市不得不在土地拍卖环节设置更高门槛,以抑制过热。

总体来看,由于上半年的信贷放松,房企和居民贷款的成本都在下降,再加上部分城市也在不同程度放松了楼市的调控,市场整体呈现出一种分化回暖的态势。

但综合目前种种信号来看,楼市回暖态势即将阶段性结束。这一次,还是因为金融,因为信贷的收紧。

先是信托市场风声鹤唳:

上半年房企在二线城市大规模拍地,很大程度上跟信托融资宽松有关。据中信建投数据显示,上半年房企信托发行总规模达3637.09元,占信托融资总规模比例达39%左右,位居第一。

进入5月份,房地产信托规模有所减少,但降幅不及主管部门预期,于是才有了6月份的多家信托公司被"窗口指导"。

当然房企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每逢内地融资收紧,海外融资就会大幅增加。最新数据显示,仅7月份,15家房地产企业已经发布了海外融资计划,融资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对于房企的"突围"行为,主管部门显然已经早做准备。7月12日,发改委网站公布《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要求:

1、新债只能偿还未来一年内到期的旧债。

2、新债要明确说明资金用途。

乍一看,发新债还即将到期的旧债,这太正常不过了。但业内人士都清楚这话的意思:这等于规定死了房企发债的用途,比如你不能发债用来购买土地。在当前的行情下,各家房企都试图扩张,增加负债,抢占市场。主管部门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遏制房企无序扩张,给行业带来风险。

对房企来说,国内房地产信托这条路已经行不通,海外融资也只能是置换存量债务,不能增加债务。这等于是扼住了房企两大关键融资渠道,很快,土地市场会降温,随之而来的是商品房市场也会降温。而具体到居民购房需求上,房企动作放缓,他们也会稍稍放心,再加上房贷利率的缓慢上行,买房也会更加淡定。整个市场会趋于平稳。

对于房地产来说,收紧银根这一些列动作并不是要让房地产市场彻底冷下去,而是继续贯彻"房住不炒",还是那句话,这种降温对购房者是利好,好好挑选你中意的房子才是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融资收紧,能力较弱的房企可能会面临危机,这些房企开发的项目或许会受到波及。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盯着房价,盯着资产增值,市场转冷的时候,大家最可能做的是什么:维权!二期开盘房价比一期还要低,承诺不能兑现,收房发现偷工减料,拟签约的名校黄了……

其实,回归过去这一个月来部分城市的动作,有关部门已经在排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比如7月4日,四川资阳对当地房地产行业合同条款进行排查。7月2日,三亚开始排查在售楼盘和中介门店。6月26日,南宁也紧急约谈了120家房企,排查房地产销售问题。同期整治房地产的还有山东东营和陕西西安

涨价的时候,大家不太关心楼盘品质,只要能赚钱,瑕疵就无所谓了,反正总能找到下一个接盘者。但开发商为了尽快回款选择降价销售的时候,这个时候还是需要警惕一点。很多楼盘当初是高价拿的地,降价销售意味着成本必然要控制,那么楼盘品质就得打折扣了。预售模式让开发商有太多的操作空间,先让你感觉到占便宜,最后交房却是各种问题。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