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一哥房价跌4成?问题就出在“环京”上

匿名 2020-12-03 02:14 阅读 1000+

最近有一张环京房价过去四年对比图在网上引起热议,燕郊固安大厂永清等地房价跌幅均有巨大跌幅。燕郊跌去4成,其他城市跌得更狠。

必须要说的是,这张图所说的环京各地房价跌幅,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在上一轮房地产周期中,选择在燕郊等环京区域买房也是无奈之举,原因就在于北京太强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基本上是强强联合,携手发展,但京津冀则不然,北京是"一超",周边没有"多强",而更多是穷兄弟。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与周边的差距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住房需求越来越高,房价越来越高,那些刚来北京的人,要想在北京置业,相当部分人只能选择环京地区,这是市场规律。

如果发展得好,这些城市都有机会成为北京的卫星城,但现在的问题是,在协同发展上面,房地产突进太快,其他产业明显跟不上。于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出现了,房价与当地收入严重不匹配,比如燕郊即便是目前的18000元/平米,现在燕郊1套100平米的房子,月供也差不多要超过8000元,如果搁在2017年的38000元/平米,房价收入此消彼长,有多夸张,大家可以脑补一下。

在中国的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要逊色不少。仅以房地产调控对比来看,这三大城市群都没有明显区别,大小城市均有调控,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诸多城市房价在调控面前表现均相当稳,但环京城市房价在调控面前就显得毫无抵抗力。

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些地方的房子就是专供北京的常住人口,用北京的收入去买上一套环京的房子,压力要小得多。燕郊只是一角,大厂,香河,固安,永清,霸州等地的房地产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北京一家独大的红利,过去都有过一轮明显上涨。

正是这种特别明确的供求关系,调控就显得非常有效,只需要3年社保门槛,绝大部分购房需求就能直接被挡在门外。更重要的是,在北京工作,去环京置业,可不比长三角珠三角的双城生活,北京和环京的差距太大,这种落差让落户去环京买房的选择的性价比就非常低了。

所以,从2017年到现在,整个环京房价一直都是被按照地板上摩擦,根本看不到上涨的希望。

河北和北京的巨大落差,是环京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一条高铁放在京津冀和长三角,那效果截然不同,上海是通过高铁向外输出资源,而北京则是进一步吸收周边城市的资源,连天津也是免不了的。海河英才计划实施好几年了,天津在吸引人口方面也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成效。

在拼增长的年代,河北人多少都能感觉得到落差,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在往前赶,河北就是那个送分的老哥哥。2010年河北GDP排名第6,河南是第5;2019年的河北GDP是3.5万亿,排名第13,河南继续稳居第5,已达5.4万亿。

这些年河南发展四平八稳,湖北要引领中部,四川是西部带头大哥,安徽受益于长三角产业转移,南方城市也是合作共赢,但河北就不行了。燕赵大地供养了北京茁壮成长,现在只能是淘汰落后产能,为环保做出牺牲等等。

其实我们感受最明显的还是房地产,在北京发展足够好,出现大城市病的时候,北京采取的策略是限制人口流入。过去几年北京人口一直在减少,为了巩固成果,北京周边也得联合调控,以彻底疏散人口,而不是在环京形成人口"堰塞湖"。

过去的绝大部分专家在城镇化方面的思路,偏向于"区域均衡",大城市不能一直膨胀下去,比如北京上海深圳这种。但这种观念也被某些专家所诟病,比如上海交大安泰经济学院的陆铭教授,他就认为,应该坚持大城市化的战略,不能以城市承载力不足为由,以高房价,交通拥堵等问题接单与人口挂钩。

他主张加快实施以大城市核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在聚集中走向平衡。比如提倡大城市要加快户籍改革,建议大城市社保20年可落户等等,引起了广泛关注。另外,陆铭在9月29日参加了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专家座谈会。

回到京津冀,过去为了北京,这些区域的房价"必须跌",现在的环京楼市就是政策市,什么时候放开,那得等落差没那么大了才行,这意味着。环京不能再是"睡城",而是卫星城。这条路还很长。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