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精装修套路玩不下去了,苏州这回做了件大好事

匿名 2020-12-03 02:13 阅读 1000+

10月9日,苏州住建部发布了一则有关商品房销售的通知,其中大篇幅的内容都是跟精装修有关。

可以说这则通知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所有城市中最硬核的与精装修有关调控了,应该看得出来,苏州这一波是经过仔细调研市场上开发商精装修套路的,进而出台了针对性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购房者的权益。

核心内容有这些:

1、 装修图纸需接受审查,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也必须在样板间完成前申报接受审查。

2、 装修价格应不低于楼面价5%-10%,且不低于1000元/平米。

3、 申请预售前,按不同户型设置交付标准样板间,且需真实反映户型、结构、装修标准和施工质量。

4、 样板间必须交房后3个月方可拆除,并留存影像资料备查。

5、 购房合同中涉及到装修材料部分,需具体到名称、品牌及型号,且应在售楼处公示。交付标准不得低于样板间和和合同约定标准。

即日起执行。

这几条都是相当硬核的,可以说是直指目前开发商在精装修环节的绝大部分坑蒙拐骗手法。

首先第一条,装修必须备案,不得随意变更,只要后续交付有偏差,就是你开发商的责任。维权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2条, 它约定的是开发商的投入成本,而不是开发商给购房者的装修报价。这一点是在告诉开发商,要货真价实,你报3000元/平米的装修价格,实际成本也就600元/平米,这在以往是各家开发商精装修的通行做法,房价赚不到钱,精装修赚到嗨。未来,装修造价要根据楼面价来,不能你说多少就是多少,这样至少可以保证投入,装修材料才能用好。

第3条, 要设置不同户型的交付标准的样板间。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开发商都是打折扣的,而且非常多的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大家在看房的过程中,应该都有过这种感受,一个项目,户型多的可能有十几个,刨去反户型,也有好几种户型,但开发商并不是每个户型都是造一个样板间,而是展示几个好户型的样板间,至于你想看其他户型的样板间,对不起,不提供。

对于这种情况,销售的术语往往是:虽然看不了户型,但是可以看看装修,标准都是一样的。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样板间都不是同一个户型,等到你收房去维权?第一条参照物就没有了。对于这种漏洞,苏州的要求是,每个户型都要建一个样板间,交付标准什么样,样板间就是什么样,而且必须得交房后3三个月才能拆除样板间。

这样做至少保证了一点:真要出问题,证据都是坐实的,对比就能出结果,开发商如果不好好装修房子,业主维权,你也不可能诡辩。

装修合同约定装修材料的名称、品牌及型号,这是一大进步。以往开发商精装修合同,给你写明品牌就不错了,型号是不可能写的,代之以"高档"之类的模糊用语。打个比方,以往就告诉你,我卖的是iPhone,未来得告诉你,我卖的是iPhone11 Pro Max 512GB 银色。

这才踏实。

精装修,实际上是房地产行业的一种进步,欧美早就提供精装修交付的住房,好处是省心,省钱,质量有保障,绝大部分业主在装修这方面都是不专业的,学习的成本也很高。遇到装修公司,往往也是被套路。开发商集中装修,多出几套装修设计方案供购房者选择,这既能满足业主的多样化装修选择,也足够省心省钱。

但很遗憾,中国的精装修完全跑偏了,已经完全沦为开发商坑害购房者的工具。各种乱象,例子都懒得举了,总之,大家对精装修真的是从期望,到失望,再到绝望,最后到抵制。但很遗憾,对于精装修,消费者基本上依然是处于弱势地位。

过去的所谓精装修,基本上一种明牌打法:精装修就是要坑你,坑多坑少,看你运气。理由当然是,地价太高,房价又上不去,没有利润可赚,但这是开发策略问题,不可能成为你用精装修来坑害购房者的理由。

在国内,现在大家的共识已经是,尽量不要买精装修,而是买毛坯,但各地已经加快推进"全装修交付",有的城市已经落实必须100%全装修交付。虽然全装修交付与精装修交付有区别,但这同样是对行业规范提出要求,既然要求开发商必须全装修交付,那么就不能给开发商以"小动作坑害购房人"的空间,规则应该尽快补上。

在这一点上,苏州至少算是一大进步吧。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