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好都是营销的错?工程、成本、设计、财务全脱不了干系!

匿名 2020-12-03 01:38 阅读 1000+

这几天天气好,趁着踩盘和项目的负责人交流比较多,整体感觉,看着光鲜,还是比较可怜的,都是20个亿以上的销售压力在手,不敢奢望休息。

他们一般都客气的让我提意见,坦白说,都到示范区开放这个阶段了,我能提的意见他们很多都无能为力,只能在软性上提升。

周宏坤老师的这个老文,现在读依旧很有感触。

周宏坤老师在一线担任项目总多年,知识结构较为全面,从项目总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话,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结论。就比如我常说结果的呈现部门工程和营销来说,销售卖不好,工程无法按时交工会议上一般都会批他们的负责人。可是你比紧挨竞品售价高1000让营销怎么卖好?设计部给工程部的图纸不完善,中间过程有无数设计变更,让工程部如何能安心建房?财务部N个月不付款如何赶工期?都是环环相扣的。

任何事都是一个集体的协作,房地产肯定也不例外,从投资部前期拿地,设计部做规划,成本部做测算、运营部下指标,工程和营销去执行,他们只不过是接下了最后一棒!

当然周老师说成交不是营销部的任务我倒不认可,无论成交和来访肯定都是营销部来执行,其他部门要做的是:全力配合!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多一线标杆房企已经比较成熟了,那就是项目公司团队的绩效工资和运营指标密切相关,无论哪个部门的奖金都和项目的利润率、IRR、销售周期、是否顺利交房等密切相关,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开发商,还需要改进。

————以下为周老师上课演讲———

营销压力的根源在哪里?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明确营销的任务是什么。

大部分公司高管认为营销的任务就是把房子卖出去,是的!但只是最终的结果,是公司的最终结果,就像公司要盈利一样,不是职能部门的工作,是全公司的任务。为实现销售并盈利,全公司分了很多部门来配合,比如设计部,他们的工作不是为配合营销吗?又比如工程部,他们的工作不是为配合营销吗?再比如行政管理部,他们工作其实也是配合营销。而营销部本身也有很多工作模块,比如,电开模块、派单模块、活动模块。。。。

对于营销团队来说,他们只能去做,但结果其实是不确定的,因为营销所做的事只能解决到访量,控制不了访转认的转化率,因为转化率取决于客户对产品性价比的认可程度。

性价比中包含2个指标,一个是价格,一个是性能。性能我们以后再谈,今天先说价格。价格是一个绝对值,大部分人都认为在形势不好时,受制于成本,这样的理解不够深刻,应该是受制于利润。

没有卖不掉的产品,只有卖不掉的价格

我们都认同一句话:没有卖不掉的产品,只有卖不掉的价格!换言之:只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就有足够的降价空间,就没有卖不掉的产品。这就道出我的一个观点:销售压力=利润压力。我们卖不掉房子,是因为我们没有利润了。

利润空间在什么阶段被确定下来的呢?产品选择的时候,就是我们完成设计任务书的时候。不是等设计出来以及成本部验算才出来,那时候就有点晚了,因为图纸出来了,很多工作已经进行到很深了,要改的成本已经很高了。

我们经常说的“利润最大化”,在我们设计时几乎没有公司切实做到了的,或多或少的都有追求“作品”的情结,选择方案的原则往往还是“好看”,逃脱不了“色诱”,其实方案好看一点也不难,把建筑密度做到最低,方案一定最好看,但最好看的方案往往是成本最高的方案,当然成本最高未必利润最低,这完全取决于当地客户对于别墅、洋房、高层和超高层的价格认知,如果我们进行方案选择的时候能够不看效果图,先看项目规划指标,你对于营销优先才真正落到实处了。

项目成败往往就在您的一念之差!给后面的营销留一点利润的空间吧,因为营销压力=利润压力。

对于营销压力,成本部可以袖手旁观吗?

大部分公司的成本部对于营销结果都是旁观者的心态。殊不知,营销的不畅,成本部难辞其咎。营销压力就等于利润压力,利润没有了,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成本失控,当然,成本失控,大部分责任也在设计部门,但成本部也难脱干系。

营销不力,很大程度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注定了。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什么好卖就做什么”的决策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压根就没有把利润摆在第一位,导致项目在恶劣销售环境下,没有降价空间,没有价格PK优势,没有以价换量的资格,稍有价格波动,就把产品价格压到成本线上,动弹不得,只能通过增加营销成本解决到访量,而无法通过降价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从而提高转化率。这样说,成本部不会有太大的异议了吧。

还有就是成本部往往只有降成本的义务,而没有销售的意识。有位挚友在金地的一个百万规模的楼盘做项目总,有一次,集团下达了降成本的指标,每平米降700元,够狠的了,成本部很快就完成了目标,其中有一项就是取消每层的电梯的石材门套,项目总急了,到处呼吁,没人理睬,最后还是区域总在这位执着的项目总强烈要求下,一起参观了当地政府建设的安置房,价格约为4千左右,每层电梯都有石材的门套,金地1万元的房子都准备取消,实在说不过去,在得到区域总的首肯后,电梯门套才得以保留。问题在哪里呢?成本部旁观者的心态,营销与我没有太大关系的思想在作怪!如果成本部的人是股东,我想他们就不会这样看问题了。

还有一项工作很大程度也是受成本部的拖累,那就是维修工作,一旦产生了质量事故,责任多半在工程部(除采购问题外),但维修不能快速进行,往往就是成本部的问题,因为他们要走该死的“流程”,要找责任人等等,可对于客户来说,责任人就只有开发商,原本的小问题,最后都变成了群体事件,最大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处理。如果老业主不满意,您认为他们还会推荐新客户吗?还会给公司传播正能量吗?原本最优的客户资源变成了公司的一颗定时炸弹,您说这个营销怎样干???

其实都是“屁股决定了脑袋”,成本部如果能够切切实实的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出发,全面支持营销工作,最好能够绩效考核和营销挂钩或投资参股,我想成本部对于营销的意义远非仅仅是降低成本那么单一了。

营销部的核心任务不是成交!

这个观点可能不被大部分地产公司所接受。因为目前在大部分地产公司,成交的任务就全额下达给了营销部门。我认为这有些偏颇!在我理解,不管什么营销,都是由2个环节构筑,一个是到访量,一个是转化率。转化率的高低很大程度都取决于设计部门和定价部门,营销部影响力有限。

那营销部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呢?——到访量!解决不了到访量的营销部就是不作为。

到访量又由两部分构成,有效客户和人气客户。人气客户的到访主要取决于心态、气度,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中海在济南的项目“发大米”,每天发掉十吨大米,绝大部分都是人气客户,你舍得吗?大家还知道碧桂园的营销,只要的士司机带一个客户上售楼部就可以领到200元待客费,大家都会猜测,这些所谓的客户很有可能是他们家七大姨八大姑,还得照给,这要何等度量。

我们以前常常做亲子活动,人气很旺,可有一种声音始终伴随着项目,来玩的人是我们的有效客户吗?有的人来过10次了,我们还欢迎他们吗?他们不会买我们的房子,只是来拿礼品的等等。我的回答坚定而自信,“永远欢迎!”。做人气客户拼的是度量,而不是技巧,只要我们患得患失,人气客户肯定会锐减,这需要公司上上下下的理解才能够执行的下去。

这个文章不是为营销部说好话,而是事实存在,自己对比自己的工作就知道了。虽然房地产是政策市和运气占大部分,但全体部门的团结和利益绑定也更为重要。

长按下边二维码,加微信聊

往期回顾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