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湖之忧:在开发商退出后,那2400亩湖水该怎么办?

匿名 2020-12-03 00:15 阅读 1000+

●●● 1● ● ●

今年地产圈最让我触动的事,来自于成都麓湖。

过往数年中,我去麓湖的次数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但是和今年不同的是,我之前所有的关注点,都在设计和建筑。

我亲手抚摸过麓湖每一个已交付社区的立面纹理,也乘船游览过麓湖的每一方水域,我惊叹于麓客岛配置的繁杂丰富,也对红石公园念念不忘。

但是,当看到的越来越多的时候,一个巨大的疑问也在我心里越来越重。

我担心的是:麓湖,这座以生态资源为基地的水城和生态新城,现在有开发商万华在悉心照料,但是当项目开发完毕万华撤场之时,麓湖该怎么办?

从规划之初,麓湖追求的就是湖泊、绿地、生活与自然居住零距离。所以在8300亩的总规中,包含了2400亩的湖面和600亩的公园;后期在天府大道两侧,还将建设庞大的麓湖水镇,第一期占地就达600亩的。

问题就在这里,当整个项目开发完毕,万华逐渐撤出以后,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吸引无数人向往的公共区域该怎么办?

麓湖的总设计师罗立平曾经说过,麓湖要做的是城市记忆,是成都的城市精神地标。

这是一座一生之城,所以,必须是百年大计。

但是万华介入的时间能有多少年呢?15年?20年?

问题是,在20年后,麓湖那漫长的往后余生,又该怎么办?

扩展开说,这不仅是麓湖的问题,更是全国中所有大盘的问题。

只是,麓湖做了他们所有人的先行者,万华用自己的理想主义和实用精神,思考着之后的20年到100年中的社区生活,之后独自摸索,趟出了一条曙光已现的衍变之路。

这条路,就是麓湖的社群营造计划。

就在所有人还在凭借社群作为噱头卖房子的时候,麓湖早已将自己的社群进化到第四层级。

在麓湖的生长计划中,社群的层级一共是五层的,这就像倚天屠龙记里的乾坤大挪移一般,一层比一层困难。

就在几天前,麓湖2020麓客城市创想礼完美落幕。在今年的城市论坛版块上,麓湖邀请到来自日本东京的社区营造专家,以及5位国内各领域的社造实践者,与大家共同探讨城市、社区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分享城市驱动力的魅力。

最后,麓湖的总设计师罗立平发布了2020年群岛计划,和2019年一样,今年依然提出了四个展望:

1)推动社群与组团之间的链接,将社群的热力注入组团;

2)推动社群组织化建设,促进社群可持续发展;

3)用社群化的方式,促进麓湖商业系统的活力;

4)通过基金会助推社区、社群和城市链接,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标杆效应。

咋一看,这每一个都很抽象,都不易理解。

但它们却是麓湖社群2020年的发展纲要,是在麓湖社群的营造计划中,需要一步一步实现的议程和步骤。

它们注定要为麓湖的社群营造,浓密重彩的添上异常重要的一笔。

●●● 2● ● ●

在说到麓湖的群岛计划之前,我想先分享几个案例,这些案例来自于麓客城市创想礼当天城市论坛的几位嘉宾。

他们有来自于日本的已经有了39年社群营造经验的东京世田谷区,也有来自于政府层面的对于基层自治组织的官方解读。

这些案例,可以让我们对于社群的未来,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们先说世田谷区。

世田谷位于东京都的23区,在23区的西南部,人口是90万左右,面积是55平方公里。

在日本,世田谷区是社区营造的先导地区,从1990年成立社区营造中心开始,至今已经30年。

这三十年来,世田谷的社群一共经历了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提出了让居民作为主体的社区营造的方案,让居民用双手去改造这个城市。

第二个阶段,人是很多人怀抱对城市的热爱对社区的热爱,我们去引导他们做自主的活动。

第三个阶段,以居民活动为主导,创造了很多多样化的交流的场所。

第四个阶段,扩大交流的场所,扩大邻里之间互相协同的活动。

第五个阶段,不仅是居民,还有企业和地区的一些团体多个主体互相合作,从而提高地区的价值。

最终,通过以自律性社区营造为目标,通过30年五个经验阶段的积累,世田谷终于想明白的一件事:什么样的社区是好的,社区营造是什么呢?

就是激活让大家感觉到幸福的因素。

大家的幸福是什么呢?儿童、老人都能安心生活,还有每个人可以找到自己生活的价值,在特殊的时刻具有某种凝聚力,每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产生自豪感以及归宿感。

这就是世田谷的社区营造的目的。

接下来,我想说一个来自政府的案例。

这个国家治理体系是科层制,从中央政府到市政府、一直到乡镇街道政府,再到社区,就是这样一个垂直的漏斗式的科层的行政体系。

这样行政的体系可以达到一种秩序,但问题是不能带来活力。

活力只能是来自于基层的自发性,来自于社区自治。但在以往这是被忽视的一块。

就像这张图所说的一样,这是整个中国基层自治都会面临的问题。

而要解决社区的真问题,只能通过合作生产社区的准公共产品。

但是这个生产的逻辑既不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逻辑,也不是市场等价交换的逻辑,而是什么?

而是我们通过合作的自愿服务的逻辑。

你想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就先得营造什么样的社区。

环境美好的城市就要垃圾分类,国际化公园城市就要有非常多的社区口袋公园。

社区营造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社区营造从生活的逻辑出发,通过造公共产品达到造人的目的。什么叫造人?

一百年前,我们的先驱们,要造的是有知识、有生产力和公德心的信任。

今天社区营造,要培育的是有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的“整个人”。

●●● 3● ● ●

接下来,我们来讲麓湖。

其实关于麓湖的社群营造逻辑,我们已经专篇讲过了。

今天我想说的,是一张图。

这张图,我觉得每一个有志于做社造的开发单位都应该仔细看,并且保存下来。

因为,这就是上面我们说过的麓湖社造的乾坤大挪移。

我们已经说过,麓湖有自己的百年大计,这个计划正是通过良序社区来达到。

其实,麓湖也有自己的参考样本,就是莱切沃斯。

这是一座百年历史小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田园城市。它并不是由政府管辖,而是一家名为花园城市遗产基金会公益组织在治理。基金会30个理事席位,有10个来自社群。在社区基金会主导下的社区自我管理,是莱切沃斯生生不息的奥秘。

这座小城里只有3万多居民,却有400多个社群,基本实现全年龄段、全类型、全时段覆盖。

所有社群负责人都是本地居民,从社群申请成立到日常运营都要亲力亲为。并且每个环节都在告诉大家,不能将这件事视为娱乐,而是要拥有参与到整个莱切沃斯的管理当中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莱切沃斯现象给麓湖两个启示:

一是通过数量众多的社群,可以把居民连接在一起,为地区注入长久活力,积累这个地区的社会资本。

二是通过社群、专家、居民组成的社区基金会自我管理社区,保证莱切沃斯可以长效发展以及良序管理。

这就是麓湖社营的灵感来源。

然后,麓湖营造了自己的社区共治计划,这就是群岛计划。

通过重建社区规则和秩序,重构社区公共精神,最终实现社区自我管理以及麓湖美好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家园共建”的命题!

群岛计划已经执行到了第三年,每一年罗立平都会宣布四条来年展望,比如说开篇我们已经说了2020年群岛计划的四个展望。

而在2019年也是四个:打造社区节日,建立社区信息的共享平台,开放更多社区空间,正式建立社区基金会。

麓湖需要通过这四个环节,充分推动社群与社区的链接,创造属于麓湖的社会资本。

这个社会资本,就是麓湖的土壤。对于社区自治,麓湖选择的是一条“先土壤,后庄稼”的路径:

第一步,通过建设和培养社群,建立一个个基于共同兴趣的活力群组,并在其中发现真正有影响力和推动力的社区意见领袖;

第二步,通过彼此链接,创造更强大的熟人社会,建立社会资本。

第三步,通过社区议事会,提供组团之间共同协商、解决公共问题的平台,推动公民社会和地方规范的形成,促进良序的沟通机制。

而这一切,都是在为创新的良序社会培育肥沃的土壤。

就像罗立平所说,一个社会好与坏的差别,并不在于这个社会有没有矛盾,而在于是不是有一片优质的土壤,让人与人之间远离“冷漠”与“互害”的思维模式,培养出共创共享的默契,使得人们可以妥协更多,同时分享更多,创造更多。

只有培育了这种社会资本高度富饶的土壤,我们才有机遇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共同收获、分享良序社会关系的甜美果实。

●●● 4● ● ●

在今年,麓湖社造的一件大事,就是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在2019年10月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二家、四川省首家由民营企业发起筹建的社区发展基金会。

我们已经知道,不管是30年的日本世田谷区,还是百年历史的莱切沃斯,他们的持久和活力,全部来自于基金会的主导。

从此开始,万华对于麓湖社区治理的直接推动职责将会由麓湖基金会逐渐接替。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于麓湖社造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再回到我们开篇所提出的那个疑问,如果万华撤出,麓湖该怎么办?

现在,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基金会理事们希望万华团队每年后退10%,基金会每年前进10%。

正是通过像这样的慢慢地交棒,让社区自治体系逐步承接起麓湖社区文化和社会资本建设的主推角色。

麓湖的城市遗产计划,至此开启了新的阶段。

吴昊:生活方式时代已来,产品如何做?

162平实得385平米!这个产品稀缺

我们采访了两个佣金超百万的地产销冠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