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塌了!但愿近几年建的房子,不会变成未来的噩梦

匿名 2020-12-02 20:45 阅读 1000+

文/ 刘晓博

今天(7月27日)一大早,就看到一条新闻:碧桂园,又塌了!

上面是安徽省六安市的一份“信息快报”,通报了昨夜今晨的事件。倒塌的是“金安区碧桂园·城市之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围墙和活动板房,截至快报发出时,已经造成6人死亡。

很快,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消息。新京报官微的报道说,出事现场“整个一层都压没了”。(见下图)

碧桂园官方微博也发布了相关声明(见下图),强调了事发当时出现的大雨大风天气。但大风大雨对六安的影响,肯定不止一个区域、一个工地。事件虽然发生在“项目红线外”、“总包施工人员居住区”,肯定还是会引发公众对碧桂园的负面联想。

碧桂园是以追求“快周转”著称的企业,今年以来曾因为内部文件曝光而引起广泛注意。随后,碧桂园的几处工地连续出现事故,见诸报端的有杭州萧山碧桂园前宸府项目(塌陷)、上海奉贤区海湾镇碧桂园项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模架坍塌)等。

碧桂园成为舆论焦点的同时,西南某大城市近日出现了场面浩大的维权场面。据称,7月25日有大约50个楼盘的近千名业主聚集,对开发商交付的“精装修”楼盘质量表示不满。

对 于“精装”变“惊装”,我本人也深有体会。去年6月,我买了某大开发商的新房,今年2月交付。在入伙后的小改动中,发现开发商铺好的地板大面积发霉。随后,又发现阳台严重“反碱”,这是因为开发商局部使了未经处理的海沙。最终,在新房入住后,家里重新变成了工地,接受开发商的“补救措施”,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月。

本文无意于纠缠个案。但我们可以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理出一个头绪:

由于新房销售限价比较严厉,加上购房者按揭贷款发放时间拉长(这意味着开发商回款期拉长),房企融资也受到限制(无法IPO,很难定增,很难借壳上市,很难发债,很难通过表外业务借钱),房企财务成本在上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小开发商甚至可能出现严重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只能有三个对策:第一,把“高周转”做到极致,提高资金效率,说白了就是追求“快”。第二,在建筑材料上省钱,使用比较差的建材。第三,捆绑装修合同、车位等,变相涨价。由于是变相涨价,所以所谓的精装必然是质次价高的。

在开发商看来:你能买到房子就不错了,还在乎质量?你在乎建筑质量倒也罢了,竟然还“挑剔”装修质量?

最近常有读者心存疑虑地问我:XXX开发的房子,还能买吗?怎么这么多负面新闻?或者是:现在买的房子,将来出了质量问题,应该怎么办。

对于这类问题,我很难问答,因为我自己都碰上了。只能告诉大家:尽量买大开发商的房子吧,企业至少几年内不会消失,出问题了有个地方可以找。

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政府放宽了新房限价,让开发商有利可图,建筑质量、装修质量就会好起来?

情况当然会好一些,但也未必会有根本性的转变。

再举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2006年,我曾买过一次商铺。当时政府还没有发明限购、限价、限售、限贷、限商,楼市正处于火热之中。结果,卖商铺给我的那个大开发商(国企,在香港上市),竟然把商铺做得简陋无比。商铺的门,是两扇比农村贫困户还简陋的木门,上面草草地安了一把锁。交房的时候,工作人员竟然找不到这锁的钥匙,直接一脚踹开进去的。

至于这些商铺后来的奇葩事,我就不详细说了,反正那是一次体验极差的购房经历。开发商当时的心态就是:现在是牛市,你爱买不买……

所以,目前普遍出现的建筑质量差、装修质量差,不仅仅是因为政府限价。如果追究主要原因,恐怕还是缺乏监管。

只要市场火爆,楼市就呈现卖方市场的特征,一系列丑恶的现象就会出现。这时候,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倾听购房者的呼声,加强对建筑质量、装修质量的监管。住房质量出现问题,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等于给社会埋下了无数地雷。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建筑倒塌,造成惨重的损失。

但愿最近几年建设的住宅,未来不会成为购房者的噩梦。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