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来,高层首次对楼市表态!微妙变化来了

匿名 2020-12-02 18:38 阅读 1000+

文/刘晓博

12月21日傍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通稿正式公布,我在第一时间做了概括分析,首发在“天天说钱”公众号上。

现在,我想着重从“房地产政策”的角度,再做一个分析。

此前我在专栏里分析过:在上两次“政治局研究经济工作”的会议上(10月和12月),都没有提及房地产。

而在2018年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曾非常严厉地谈到了房地产,当时的表态是:

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10月和12月的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工作)未提及房地产,主要原因我分析过:是因为楼市基本上被“管住了”,上涨趋势被遏制,市场开始转冷,因此暂时没有必要提及。

所以,12月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是半年来高层第一次对楼市表态。通稿是这样说的:

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谈到房地产没有“单独列为一条”,而是放在了“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那一段里。

而在201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谈房地产的一节是单独列出的,原文是:

七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而且,2017年会议通稿里,三次提及“房地产”,今年只有一次提及。

因此:

1、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房地产的分量比较轻,明显不如去年。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市场相对平稳。

2、从措辞上看,2017年通稿说“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而2018年会议的通稿里,没有提及“调控”。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变化,意味着楼市政策相对宽松。

如果跟2018年7月31日政治局会议通稿比,力度就更轻,没有“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样的话,也没有“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这样的话。

3、在2017年的通稿里,用了很大篇幅谈及“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而2018年没有提及这一点,重点是“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

这个提法非常耐人寻味。这意味着,高层开始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楼市调控政策微调。想想看,菏泽“取消限售”是12月18日,最终被山东省住建厅确认,是在12月19日。12月19日,正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第一天。

而就在这两天,广州珠海杭州都有楼市政策微调。难道这些地方政府都缺乏政治敏感吗?显然不是,因为中央开始强调“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了。

有人说:这几天地方政府的“楼市新政”是在试探底线,是“央地博弈”等等,这些分析都不靠谱,是瞎猜测。

4、那么问题来了——2019年楼市政策会有较大放松吗?房价会出现显著上涨吗?

应该不会。因为通稿再次重申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有所放松的同时,又打了预防针。所以,2019年楼市以稳为主,前冷后热、前低后高,但这种“热”和“高”是相对的,全国平均涨幅,大概率在GDP增速的水平上。除非国际环境出现了严重恶化。

5、此次会议通稿里,还透露出了货币政策微调的信号,对楼市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消息。

去年的通稿,谈到货币政策是这样说的: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今年则是这样说的: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看到了吗?同样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中性”两个字被删除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也被删除,新的说法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会相对2018年更宽松一些。

在财政政策上,通稿里最新的表态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我之前在专栏里讲过,减税了还要保证政府投资,只能发债。中国三大部门,企业的杠杆率已经世界最高,不能加了,只能通过“直接融资(债券、股票)”来推动;居民家庭的杠杆率还有空间,事实上一直在加,因此楼市不能冷;政府杠杆率不算高,所以地方债规模将扩大。——现在,预测获得了证实。

6、通稿里这句话也值得高度关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

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过去几年里,发生了几次调整。现在,市场再次被放到了突出位置。

在今年的通稿里,“市场”出现了19次,去年只有13次。“民营”一词,今年出现了5次,去年只有3次。“法治”一词,今年出现了3次,去年没有出现。“稳”字,今年通稿出现了24次,去年出现了16次。

总之:2019年房地产市场面临的环境比2018年宽松,未来地方政府通过微调给楼市“松绑”的举措会越来越多,但目的不是为了刺激房价上涨,而是为了“供需平衡”,让楼市发挥稳增长的正面作用。至于货币政策,也会比2018年宽松,当然这种宽松达不到“大宽松”的水平,只能算是“中宽松”。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