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按套内面积算”,将带来5大影响!

匿名 2020-12-02 18:22 阅读 1000+

文/刘晓博

2月23日一大早,就传来一个重磅消息:住建部在一份“征求意见稿”里提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这份“征求建议稿”全称为“《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于2月15日在住建部官网上跟另外37份文件一起征求公众意见。由于公示的内容太多,所以直到2月23日才被“澎湃新闻”等媒体发现并报道出来。

如果你对房地产市场非常关注,就会想起去年的一件“怪事”:2018年7月到9月之间,中央级媒体曾突然炮轰楼市的“公摊面积”交易规则,比如新华社就曾发表题为《买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公摊面积”让我们很受伤!》的评论。

而那次“围剿”,大家并没有看到一个显著的“新闻由头”,显得有点破空而来。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其实就是未来改变楼市的交易规则,让市场变得更透明,也更公平。

按照规定,“公摊面积”包括两部分:一是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等;二是楼宇(套)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分隔,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50%。

虽然规则相对明确,但对于购房者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比如一个购房者觉得公摊面积算得不对,他自己来测算,或者雇请专业人士来测算,都是没有用的,因为最终只承认开发商聘请的机构测算、报备的结果。

一般来说,不带电梯的多层或者别墅,公摊面积比较小,甚至出现“套内面积”超过“建筑面积”的情况(比如别墅)。带电梯的楼房(比如高层、小高层)公摊面积就大一些,而商办物业由于电梯较多公摊面积会更大。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得房率。也就是“套内面积”除以“建筑面积”。商办物业的得房率可以低至55%,甚至50%。也就是说,公摊占了一半。高层往往在70%左右。

公摊面积的存在,主要影响是:

1、掩盖了高房价,让中国“名义房价”显得低一些。事实上,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按照套内面积计算房价的。 2、在计算管理费、采暖费的时候,容易让物管等部门“占便宜”。比如按照建筑面积计算采暖费,等于让业主为公共空间、服务用房、值班室等支付了采暖费。 3、未来开征“房地产税”的时候,容易产生纠纷。因为房地产税会有免征面积,由于每套房子“公摊系数”不同,同样的免征面积其实“待遇不同”,高层住户吃亏。

“公摊面积”的问题早晚要解决,早解决比晚解决要好,在熊市解决比牛市要好。此次住建部“征求建议”的截止日子是2019年3月15日,如果没有强烈反对意见,有可能很快变成政策,这将对楼市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如下:

第一,让房地产市场变得更透明,有利于维护购房者的权益。

计算方式高度复杂且不透明的“公摊面积”,只会对开发商有利,购房者只能被动接受。并由此引发了“管理费”、“采暖费”、“房地产税”等后续支出的不公平、不透明,因此是个“恶例”。现在国家决定“按照套内面积交易”,有利于保护购房者的利益。对此,我们应该点赞。

第二,这会让中国“名义房价”出现1.3到1.4倍的上涨。

目前大城市里多层、别墅占比非常小,主要都是高层、小高层住宅。如果“按照套内面积交易”,则中国的“名义房价”将大幅上涨,高层住宅达到1.3到1.4倍。

住宅按照“套内面积计价”后,商办物业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标准,否则就会出现“双轨制”。而商办物业按套内交易,房价上涨幅度会更大,可能达到1.6到1.7倍,甚至2倍。

这很好理解:比如你之前在北京买一套100平米的高层住宅,单价是每平米8万元。将来按照套内面积交易,房子变成了72平米,单价就变成了11.11万元。

第三,标价方式的变化,会从心理上影响购房欲望,是短期利空。开发商估计要加大优惠力度。

虽然房子还是那套房子,总价还是那个总价,但大家心理上还是很难接受:房子缩水了30%左右,单价变得很吓人,购买欲望会降低。这时候,开发商就要出台安抚政策了。

新的计价模式下,中国高房价就会更加凸显,可能从心理上加大“境外投资”的压力。这些因素,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到。另外,各地计税的“豪宅线”要及时调整,否则相当于加税了。

第四,开发商会“减配”吗?很有可能。

汽车商在价格战中,往往使用“减配”的花招,暗中降低车的品质来增加销售量。开发商一定会“有样学样”,对小区配套、公共空间进行减配,尤其是在刚需型的小区。

比如减少地下室、管理用房、值班用房的面积,减少电梯数量,减少楼梯厅的面积等。到那时候,很多刚需盘的公共空间,会有“香港房子”的体验感觉。当然,由于竞争存在,开发商也不敢“减配”得太厉害,否则购房者不买单了。

哪里的开发商最有“减配”的条件?当然是大城市、住宅供需矛盾突出的地方。

第五,便于开征“房地产税”,避免将来引发纠纷。

“房地产税”会有人均免征面积,不同类型住宅的“实用率”不同。所以,按照建筑面积计算免征面积,存在较大差异。按照套内面积,则是更加公平的方式。所以,此举还有“为开征房地产税铺路”的含义。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