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大佬”突然被法院“拉黑”,到底发生了什么?

匿名 2020-12-02 18:16 阅读 1000+

原创: 李不白

继贾跃亭之后,又一位知名企业家,中介天下“第一帮”——链家掌门左晖,也被法院拉黑了。

近日,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条限制消费令,对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左晖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限制令称,本院(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三条的规定,对你单位(链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你单位及你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左晖不得实施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包括不得乘坐飞机、高铁,不得入住星级宾馆、酒店等。

在消息被媒体曝出来后,链家官方公众号立马发出一篇声明,大意是,链家牵涉进一桩房屋买卖纠纷案,并被列为执行人,而此案和左晖个人并没实质关系。

也就是说,左晖个人是无辜的。这和贾跃亭被列为失信人进而被限制消费一案,还是有本质性区别的。

随后,链家老板左晖也亲自出来发声,用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话语对事件做了解释。

不得不说,链家及其老板左晖的危机公关意识还是很强的,第一时间出来发声有效避免了舆论风向的走偏。

左晖和链家举重若轻的危机处理方式,很见功力,也值得其他老板和公司学习,但左晖终究还是有所隐瞒、并未向公众如实相告因为涉事不只是A(买家)、B(卖家),还有C(链家),而且链家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当事人。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吃瓜群体既可以当做一场戏看,也可以当做一个教训去看,补一下买房知识。

笔者大致看了下判决书,又是一个房屋买卖陷阱的典型案例,值得每一个有意购买二手房的人关注研究。

2016年3月,在链家撮合下,郭某(原告、买家)和董某(卖家、某公司(被告)委托人)原本要进行一桩房屋买卖,房屋位于东城区,是一处公司房产,交易价格1920万(其中,房子1350万,家具家电及车位等配套570万)。期间,郭某和朋友在链家经纪人带领下多次实地看房,每次开门接待的就是董某。3月11日,双方谈妥准备交易,郭某、与被告(某公司、链家)签订买卖定金协议书,约定购买涉诉房屋,并交纳定金50万。但因当天董某没有携带某公司公章,郭某就将50万定金转账给了链家经纪人,由其代为保管。3月18日,董某带着公章来到链家门店,在《授权委托书》上加盖公司公章,并和与郭某签署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二人还和链家公司签署《居间服务合同》,委托链家公司作为交易居间人。链家经纪人并在当天把之前代为保管的50万定金转给了董某。为确保合同切实履行,三方在当天又签署了补充协议,约定被告公司承若于5月31日前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并积极配合郭某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值得一提的是,郭某在办理权属转移登记前两日,就把首付款950万以委托方式支付给了被告。然而,被告公司在约定时间并未守信取得房屋所有权,导致郭某在支付巨额房款后,最终还是没买成房。

因之后多次催促无果,郭某于2017年6月发起诉讼,把卖家告上了法庭。在得知该公司已经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后,便请求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

当然,被告(某公司)既然能毁约,也不是没准备的。

其抗辩理由大概有,

1、郭某和其丈夫在北京已有两套商品房,不具备购买涉诉房屋的资格条件。2、该公司从未授权董某对外销售涉诉房屋,董某以公司名义向郭某出售房屋的行为是无权代理行为。这一点,董某在辩词中称,公司法人代表的口头委托其出售涉诉房屋。3、交易房屋价格明显低于当时北京市同等地段房屋市场价格。4、董某没有提供该公司委托书,链家公司没有严格审查即进行中介交易,明显违反链家操作准则,存在重大过错。

不过,北京东城区法院却不这么看。

法院认为,按照北京市现有住房政策,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因郭某名下的房屋属于商品房,而其老公名下的房屋是商业用途,不是住宅房屋,故郭某不属于北京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限购范围。该公司其他抗辩意见,均缺乏法律依据,对此本院不予采纳。并判定:被告某公司、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继续履行与原告郭某签订的《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经纪成交版)》和《补充协议》,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协助原告郭某办理北京市东城区涉诉房屋的买卖过户手续,将该房屋的所有权变更登记至原告郭某名下。

被告并未履行法院判决,原告申请强制执行,所以,才有了“左晖被法院列为限制消费名单”那一幕。

扒拉完内幕,最大的感慨有二,

一是“房屋买卖的坑”真是太多了,完全是防不胜防。

公司卖房子肯定由代理人(比如员工、老板朋友等),可谁能想到,能拿到公司公章的代理人,公司竟然不承认!

二是房屋买卖“高收费”可不等于“高质量服务”。

链家二手房买卖收取的佣金费大概在交易总房款的2.7%(其中,2.2%为中介费、0.5%为保障服务费),而且还不打折。这个水平在行业内是比较高的,是一些小型中介的将近2倍。

当然,对于高收费,链家是有自己理由的,比如专业、安全、有保障。但就这个案例来看,链家的宣传和现实显然还是有差距的。

总之,买房这件事,靠中介、靠朋友、靠关系,最终都不如自己多长个心眼牢靠。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