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逼近!最富裕的城市,麻烦最大

匿名 2020-12-02 18:05 阅读 1000+

文: 潮哥

01

人类登上食物链顶端以来,干出了许多杰作,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据科学家估计,在过去的6000年中,海平面平均每一百年上升5厘米,而自从1993年以来,海平面每年上升3.1毫米,增长十分显著。

最新数据显示,1960年到2015年间,地球上的海洋已经默默吸纳了超过1亿颗广岛原子弹爆发的能量。

什么意思?

冰山融化需要吸热。意思就是说,在过去75年的时间里,全球冰川吸收了相当于1亿颗原子弹释放的能量,被液化成的水,最终流入了海洋。

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1980-201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

世界最高山峰喜马拉雅山,从原来的8848米,下降到了8844米。

2017年全球海平面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另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1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10米以下的沿海地区,全球繁华的大都市,也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全球照此发展下去,日本、菲律宾等岛国,将不复存在,其他与陆地相连的国家的沿海城市也将消亡,比如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中国的上海、香港、青岛厦门宁波大连深圳等城市。

这并非危言耸听,研究人员认为,如果继续沿着目前的排放率轨迹发展下去,那么到 2100年,世界海平面很可能上升62厘米至238厘米,全球气温上升到5°C左右。

美国曾模拟过全球海平面上升65.8米的世界样貌,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区都将被淹没在海浪之下,而山西湖北多地则可能变成沿海地带,如下图。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才是人类需要面对的头等大事。

02

导致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大量的工业二氧化碳被排放,给地球披上了一层暖暖的被子,也就是化学课本中说到的“温室效应”。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将过去几十万年、上百万年在地底下形成的煤炭、石油大量燃烧,这上百万年沉淀下来的碳元素,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里,被一股脑儿释放到了大气中,导致全球气温急速上升。

其实,不用看什么数据,我们自身就能感受到。

回想一下小时候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现在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子?

小时候的冬天,老家的池塘水面上,还能看到薄薄的冰,现在很难看到。

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在气候变暖中,可以利用人类文明抵消冲击,动植物不能。

据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委托进行的分析报告指出,世界上30多个生物多样性最高地区的动植物,或因全球变暖而面临灭绝风险。

南极企鹅、北极熊都将因气候变暖而失去家园,最终可能走上灭绝。

最关键的是,尽管全球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节能减排,并开启植树造林模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吸收速度远不及排放速度,全球变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的报告显示,2019年起,南极洲每年融冰量将达到2520亿吨,约为40年前的6倍以上,而1979至2017年间,南极每年的融化量仅为400亿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世界主要国家在一起讨论,由发达国家牵头,发展中国家与众多新兴国家一起,于2016年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参与地区数量超170个。

目的,就是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但显然,这份协议的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发达国家不满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不可能维持与发达国家同样的排放量。

于是,特朗普上台以后,公然叫嚣,说自己吃亏了,美国要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他表示,“巴黎协定将使美国损失利益,让其它国家如中国及印度获益。这是将美国利益转给其它国家的协定,使美国处于不利竞争地位。这样的事情,只要我在位一天,就不容许它的发生。”

03

事实上,无论美国退不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对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也是有限的,至多是减缓速度,不能改变趋势。

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南极冰融化量,在签署这份协议后,不但没有减缓,反倒创下新高。

如果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71%被水覆盖的地球,比例可能上升到90%,地球将变成真正的“水球”。

岛国不复存在,陆地国家繁华的沿海城市也将消失,人类极有可能会为了争夺陆地生存资源而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避免悲剧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到取代石油、煤炭的能源,换句话说就是找到可以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

这样的能源很多,比如核、太阳能、水力、氢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

截止到2017年,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依然是人类能源的重头。

其实,取代传统能源最好的是核能,只要处理得当,理论上它是非常清洁,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目前,人类对这一技术掌握的熟练度已经非常高,很多发达国家发电量相当一部分来自核能,但切诺贝利核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让很多人对此还是望而生畏,尤其是民众。

部分国家遵从民意,不愿意大规模使用核能,德国就遵从民意关闭了二十多座核电站,并决定在2021年彻底放弃使用核能发电。

除了核能,太阳能、氢能也是非常理想的能源。但太阳能目前的转化率不高,如果不是各国政府补贴,这一产业早就入不敷出。

氢能倒不是因为转化率,而是因为无法降低电解水过程中的能耗,从水电解出氢气与氧气,最终得到纯氢气所需要消耗的能力甚至比获得的氢气所能提供的能量都多。

简单一句话,就是制造成本太高。

只要解决了成本问题,氢能才能规模化使用,才能避免有人讲故事。

近日南阳闹得沸沸扬扬的“水氢车”事件,只不过是一个讲烂尾了的故事。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