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第三城易主!这个城市意外杀出……

匿名 2020-12-02 17:41 阅读 1000+

文 | 白羊

提起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第一大城市,大家会下意识地想到北京,至于第二把交椅大多数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天津(虽然之前文章中写到天津近几年发展不顺,但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

不过第三名就显得有争议和模糊了。郑州、西安、青岛大连济南沈阳,似乎谁都有资格去坐,但似乎又都难以服众。

那么,谁才是北方第三城?

下面笔者就通过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GDP、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小学生人数、常住人口等指标,对上述几个城市做个多维度的对比和剖析。

上述几个指标又可进一步分为主观性指标和客观性指标。

一般来说,统计上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且地方政府因业绩考核也操作动机的就是主观性指标,如GDP、常住人口等;

所谓客观性指标,是指有着明确的统计标准和数据来源,且数据具体统计来自其他部门(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由央行公布,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由财政部门公布,小学生人数由教育部门公布),统计部分操作成本高、难度大,且因不在考核内,政府操作的可能也比较低。

接下来的评判中,就以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指标为主,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小学生人数、GDP、常住人口为辅,多维度地去反映上述北方几大城市的综合实力。

  • 从资金总量(本外币存款余额)上看,郑州第三,但西安咬的很紧。

之所以选择客观性指标——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作为核心指标,是因其反映着一个城市的资金总量,是衡量城市财富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该指标上来看,郑州是名副其实的“北方财富第三城”,不过西安咬的很紧,双方只有几十亿的差距。

(备注:大连2019年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尚未公布,但因其近年来一直处于末位,不影响整体对比)

虽然本外币存款余额与当地经济强弱并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但连续几年的数据变化,还是能成为当地经济的晴雨表。

如天津、大连,其本外币存款余额近年来增幅基本是个位数,有些年份还出现下滑,而其他几个城市则是百分之七八十的增长。

再看郑州和西安,两者增幅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郑州表现更抢眼,2014年时,西安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还比郑州多出近1400亿,到2018年郑州便实现了对西安的反超。

由上图可见,郑州、西安的资金总量已经超出青岛、大连、沈阳、济南一个档次,而且增速强劲,同时天津仍有较大差距,短期内挑战老二还不太现实。所以,未来的北方财富第三城仍是郑州与西安的相爱相杀。

另一方面,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当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盘子大、增长快时,往往也意味着当地资产价格(如房价)快速增长。费九牛二虎之力才摁住的北京房价,及西安、郑州楼市的火热都反映了这一点。

  • 从经济体量上看,郑州已追赶上青岛,成为北方GDP第三城实力竞争者。

下面这张图就不放具体数据了,大家主要看趋势或结构性的差异,因为虽然数据都来自各城市每年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但前后矛盾性太大,比如北京,2019年公报统计给出的2019年数据是3.5万亿左右,2018年的数据为3.3万亿左右,增长6.1%。但2018年公报给出当年数据为3万亿左右。

明显存在矛盾和混乱,这主要与统计局后期对各地的GDP数据进行了修正和调整有关。

为了方便对比,这里就统一采用当年各城市统计公报给出的本年数据。

总之,对于GDP这个主观性指标的绝对值没必要过于较真,但其横向、纵向对比中,反映出的趋势性、结构性的现象,还是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数据来源:各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比如北京的数据再怎么变,也不妨碍它是第一;天津再怎么挤水分,短时间内也没有其他城市能撼动它老二的位置

西安,虽然在家底上与郑州不差上下,但经济能量上,和郑州还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青岛都是北方GDP第三城,但近年来表现疲软,已经被郑州迎头赶上。若这一趋势持续下去个几年,郑州大概率是要甩开青岛,稳居北方GDP第三城的。

  •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郑州不仅要要领先西安、济南、大连、沈阳,且与青岛的差距已拉至20亿以内。

GDP可以注水玩花样,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很难做文章的,又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以税收为主,薅的是当地经济的羊毛,所以某种程度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GDP数据更能真实地反映当地经济实力。

(数据来源:各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该指标来看,北方经济第三城的争夺仍在郑州与青岛之间,但就像GDP反映的趋势一样,郑州增速明显超过青岛,二者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的差距也是越缩越小。

另一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反映了当地政府的钱袋子,虽然不是最终的财政收入(还有转移支付),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多寡还是给地方政府在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推动城市发展上更多操作空间。

  • 从小学生人口/常住人口每百万人来看,郑州、西安在人口结构上优势明显,尤其是郑州,遥遥领先。

所有城市的比拼最后都会变成人的比拼,尤其是年轻人。下面就通过常住人口及小学生人口/常住人口每百万人等指标看下各城市未来。

虽然常住人口的统计过程和标准并不透明,但把时间拉长还是能看出不少问题。

(数据来源:各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人口近5年减少近20万,回到6年前水平,这主要是其主动控制人口的结果。

西安人口增长最猛,5年间增长150万人,主要原因是行政区扩展(代管西咸新区部分地区)和主动降低户籍门槛抢人;

郑州人口增长也很亮眼,5年增长80万人,但和西安比,显然做得还不够。

在此特别强调下大连,其他七个城市都是公布的常住人口,唯独大连公布的是户籍人口,于大城市而言,一般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公布常住人口更突出城市容量和实力,所以官方一般也乐于这么做,不过大连却没有这做(很值得玩味),但即便是户籍人口,其增长也处于停滞状态。

考虑到大连人口总量又是8大城市中最少的一个,所以未来的竞赛大连这个曾经的明星城市算是出局了。

再看人口结构。

每一个小学生的背后都站着一对年轻的父母,而他们恰是一个城市财富创造的主要劳动力。所以通过小学生人口占每百万常住人口,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个城市有多年轻和多强的活力。

(因大连公布的是户籍人口和中小学人口数,故不在列对比;个别空行为当年数据缺失)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

一是,几个城市的小学生人口占每百万常住人口在趋势上都是走高的,这也反映年轻人是在持续地往大城市走。

二是,从增幅和绝对值上看,郑州、西安是最年轻的两个城市,当然也是未来最具冲劲儿的两个城市。

尤其是郑州,遥遥领先。考虑到西安近两三年抢的人,很多还没进入生育期,未来西安的该指标会进一步走高。

综合上述指标来说,郑州是最有资格坐北方第三把交椅的城市,不过还远不到庆祝的时候。

近年来,西安、济南、青岛都在谋求做大做强,除了降低落户门槛抢人外,最典型的扩充行政区,如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及高陵县、户县扯县设区(现行政区面积10752平方公里);济南则吞并了邻近的莱芜市(现行政区面积10244平方公里);青岛则兼并了即墨市(现行政区面积11293平方公里);

四个城市中,郑州成了唯一一个不过万的城市(现行政区面积7446平方公里),这与郑州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显然不匹配,也不利于其发展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若山东、辽宁还因是双中心(济南与青岛、沈阳与大连),在资源投入上还存在平衡问题,陕西显然已在集全省之力建设西安了,如今全省的人、资金都在往西安导,加上西安底子厚实(本外币存款余额),日后还是很有冲劲儿的。

于河南而言,亦然。河南要想实现中部崛起就必须先让郑州崛起,郑州要想“坐三望二”就必须要扩大地盘,除了推动东西两侧的中牟县、荥阳市撤县/市设区,也应该积极向北扩张要空间,成为一个跨黄河的城市。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