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一个都不能少”!恒大助力毕节100多万人脱贫

匿名 2020-12-02 16:46 阅读 2000+

恒大在毕节援建的蔬菜产业基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很多和陈旭东一样的人离小康生活更近一步。

中房报记者 李燕星 北京报道

破晓时分已至。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罗汉山村村民陈旭东,原本带着3个孩子住在大山深处一间破旧瓦房里,家徒四壁,经常面临“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的窘境;加上收入微薄,孩子们也差点辍学。

陈旭东一家4口在2018年9月搬进了恒大援建的七星关区“碧海阳光城”移民搬迁社区,分得了一套80平方米新房。这间新房配备有基础家具、家电,陈旭东一家人“拎包入住”即可。与此同时,考虑到让3个孩子就近入学,陈旭东还通过技能培训被吸纳到安置区配套的智慧温室基地工作,月收入超4000元,成为一名实打实的“产业工人”。

从住在破瓦房到拎包入住新社区,从收入微薄到稳定就业,陈旭东生活轨迹的变化是恒大集团结对帮扶毕节所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2015年,在国家号召和全国政协支持下开始结对帮扶毕节的恒大,目前已经帮扶毕节全市实现易地搬迁21.27万人,今年8月30日前,剩余0.91万人将全部搬迁入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很多和陈旭东一样的人离小康生活更近一步。

恒大2015年开始结对帮扶毕节后,无偿投入110亿元,派出2108人的扶贫团队常驻乌蒙山区,计划帮扶毕节全市1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底全部稳定脱贫。截至2019年底,恒大已协助毕节各级党委政府帮扶90.5万人脱贫,目前大方县、黔西县、七星关区、织金县等县区已成功脱贫。2020年,恒大还要帮扶毕节剩余12.5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帮助纳雍、威宁、赫章3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恒大正在做两件事,即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帮扶减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助力毕节剩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90.5万人是这样脱贫的

恒大在毕节援建的移民搬迁社区

21.27万人搬进新房的背后是恒大整市帮扶毕节,牢牢抓住精准扶贫“牛鼻子”——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就业扶贫中的重要部署。

易地搬迁扶贫方面,针对基本丧失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群众,恒大依托县城和工业园区等,无偿投入57亿元,在毕节10个县区建设17个移民搬迁社区及50个新农村,解决毕节市22.18万群众的移民搬迁,并为每户配备家私家电等基本生活用品,实现贫困户拎包入住,同时为安置区同步配建教育、商业等设施,配套适宜搬迁户就业的产业项目,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实现持续脱贫。

与陈旭东一样迈向小康生活的,还有大方县马场镇新丰村贫困户卢放林。原来卢放林家里所有土地种植7亩玉米,每亩收入800元左右。恒大帮扶后,卢放林家所有土地全部改种青贮玉米,亩产3.5吨左右。经恒大搭建产销平台,龙头企业按450元/吨收购,使得卢放林家每亩收入较之前增加一倍,仅种植青贮玉米一项,就比之前增收5000多元。

和卢放林一样脱贫致富的故事在毕节还有很多,这是恒大产业扶贫所结的硕果。

产业扶贫方面,恒大引进国际领先农业技术,助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结合毕节低纬度高海拔、适合种植高品质高山冷凉蔬菜的实际情况,恒大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通过援建育苗基地、节水灌溉和蔬菜大棚等农业基础设施,扶持互助合作社组织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

同时,恒大还引进蔬菜上下游龙头企业,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根据市场需求指导育苗中心生产。蔬菜成熟后,龙头企业到田间地头向合作社现场收购,然后集中洗、拣、分,把绿色蔬菜供给到全国各地。

这种“供、产、销”一体化的蔬菜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解决了农户“不知道种什么、不知道种多少、不知道怎么种、不知道卖给谁”的根本性问题,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截至目前,恒大已建成并投入使用60980栋蔬菜大棚、36.7万亩蔬菜大田基地、28.8万平方米育苗中心、68处储存及初加工基地等。

另外,恒大针对毕节素有养牛传统但受限于土牛品种低、经济效益低的现状,通过引调繁育纯种安格斯和西门塔尔优质肉牛,建设养殖基地,改良当地土牛等途径,全面助推毕节市优质肉牛产业发展,并以点带面迅速带动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推进形成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疫病防治、市场营销四大体系,为全市脱贫攻坚奠定基础。

以肉牛产业发展饲草料需求为基础,恒大和当地政府一起引导贫困群众发展青贮玉米种植,待成熟后由恒大引进的肉牛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中禾恒瑞等按订单收购,确保老百姓增收脱贫的同时,这种带动“粮改饲”的做法也加快了毕节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截至目前,恒大已建成并投入使用447个肉牛养殖基地,已引调并繁育8.3万头安格斯和西门塔尔优质肉牛,改良32.3万头土种牛,已建成并投入使用9万头饲养规模的养殖基地、31万亩高产优质饲草料基地。

恒大在毕节援建的肉牛养殖基地

39岁的马昭银的故事则是通过恒大就业帮扶改变命运的例子。马昭银家住威宁县双龙镇高山村,2016年妻子难产去世后,家里瘫痪的父亲、多病的母亲和一个3岁的孩子都只能靠马昭银种地养活了,日子十分艰难。2017年8月,马昭银进入恒大吸纳就业培训班学习,结业后被推荐至恒大援建威宁县高山村肉牛养殖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工作稳定月收入近4000元,生活工作都能兼顾。

就业扶贫方面,恒大组织贫困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推荐8万贫困家庭劳动力到恒大引进的上下游企业、恒大下属企业和战略合作单位就业。目前,全市有113217名贫困群众参加了恒大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75462名贫困群众被推荐到当地产业就业和异地就业,人均年收入4.2万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吸纳贫困户到当地恒大援建产业基地务工

此外,恒大在毕节还实施教育扶贫和保障扶贫。目前,13所小学、28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1所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投入使用,并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1所医院、1所敬老院、1所儿童福利院已竣工交付并投入使用。

恒大在毕节援建的学校集中开学

恒大在毕节援建的儿童福利院

恒大经验“可复制利长远”

助力脱贫攻坚,恒大坚持精准扶贫,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坚持既要“见效快”,更要“利长远”,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帮扶模式。

以帮扶毕节为例,一是直接参与,出资金、出人才、出技术、出管理、出思路,助力当地脱贫攻坚。恒大从全集团系统选拔了2108人的扶贫队伍,常驻乌蒙山区,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工作到村、包干到户、责任到人,变间接帮扶为直接参与。

记忆犹新的是,这些年轻扶贫队员在走访中经常磨破鞋、夜难归,甚至遭遇爆胎和翻车,“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是常态。为了避免被蛇咬、被野狗围攻,恒大专门采购了一批登山棍和数百辆汽车,解了扶贫队员们的出访之忧。

通过有效探索,恒大变点式帮扶为整市帮扶,变间接帮扶为直接参与,变单一捐资为立体帮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并通过以扶引商和转变发展观念等方式,持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恒大扶贫队员入户途中

二是政企联合扶贫。恒大在集团层面成立扶贫办,在毕节市各县区成立扶贫管理公司;毕节市各县区政府成立恒大帮扶工作指挥部,建立政企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通报进展、协商规划、解决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则负责群众组织、项目审批、土地协调、基础配套、数据统计等,确保帮扶资源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企业管理团队发挥市场优势和高效执行的优势,负责项目建设、经营主体引进、协助运营管理等。

三是精准识别,多举措立体帮扶。恒大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2108名扶贫队员用3个月时间走村入户,深入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累计总行程200多万公里,采集毕节全部28万多户、100多万贫困老百姓的详细资料。

在精准识别基础上,恒大扶贫团队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系统”,并通过统计分析形成贫困户发展意愿分布、精壮劳动力分布、致贫原因分布等39个子数据库,以此帮助贫困群众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通过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和保障扶贫等综合措施,建立全方位系统化帮扶体系,对帮扶措施覆盖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恒大整市帮扶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两边即是部分入户走访的部分纸质材料

四是目标计划管理,确保高效执行。恒大制定的帮扶方案及实施计划,对所有工作目标任务都量化到项目、到岗位、到个人,分解到年、半年、季度、月和周,调度到日,既保证进度,又保证质量。同时,恒大扶贫团队设立综合计划部、监察室、打击官僚主义办公室等完善的监督监察体系,对工作计划和目标完成率实现监督,确保以超强的执行力精准快速推进各项扶贫工作。

五是坚持市场导向,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恒大与当地政府一道在产业扶贫中运用市场手段把分散的土地适度集中,连片建设产业基地;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合作社进行合作劳动;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指导生产。

帮助毕节市90.5万人脱贫,只是恒大帮扶工作的部分成果。

据了解,近年来,恒大复制、推广毕节帮扶经验,助力广东、河南、陕西、新疆、云南、江西、青海、甘肃等多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恒大已累计为各项慈善公益事宜捐款超180亿元。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