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炒房到炒鞋,炒出了财富还只是幻象?

匿名 2020-12-02 13:34 阅读 1000+

炒房大家都听说过,炒股大家都很熟悉。然而,在一夜暴富的梦想面前,万物皆可炒,有炒乐高的,有炒玩具车的,如今,连鞋子都能炒起来。比如,耐克新款球鞋发布,官方售价人民币也就1300元左右;市场上,很快就被炒到万元以上,溢价率超800%;还有一款号称可以自动系鞋带的鞋,发布时5000元的售价,很快拍卖行里面传出70万成交的消息。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羡慕,只恨自己消息不够灵通。5000元入场,70万离场,13000%的收益,走着进去,开着宝马出来。也难怪人们会说“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币,95后炒鞋”,甚至有大学生借贷去炒鞋,试图给家里减轻负担,早日独立。

对此,笔者只想说,心情可以理解,方法一定要科学。这跟前几年炒房的人,难道不是如出一辙吗?所以,我们应该追根溯源,看看炒作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稀缺。假如人人都有一双限量版耐克鞋,假如每个家庭都有100平米的房子,市场上这两种商品的价格还会这么高吗?所以,炒作最为根本的要素,就是稀缺。

对于房子,之前我们也回顾过,福利分房时代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前20年,房子确实是稀缺的。无论是从宏观上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是具体家庭的个体感受,房子不够住是普遍现象;也因此,一旦市场放开,人们就会趋之若鹜。与房子不同,鞋的稀缺却是由于人为造成的,比如限量版,比如专业炒家通过各种渠道,抢先把市场上本就不多的产品买光。然后再挤牙膏似的一点点放出,一点点涨价。

或许有人会想,如果我当不了庄家,我在第一批放出货物的时候就进场,到最后总有得赚,无非就是少赚一点。对于这种想法,我们看看2017年最后一批进场炒房的人就知道了。

北京,某炒房客在当时还是价格洼地的燕郊买下若干房产,2017年3月,他的房产总价在1500万,然而,调控一轮一轮加码,他错失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后来,其所持房价价格缩水至900万——这还只是报价,如果真正交易,可能还有200万的缩水。

无独有偶,在上海,某投机客一个月前还往楼市里面冲,买了浦东的房子;果然,一个月房价就变化了10%,只不过不是他期望的上涨,而是下跌了10%。经历过这一次房价涨跌的炒房客都喟叹,早卖几个月,能多赚上百万;如今是想卖卖不掉,硬生生的从炒房客变成招租公;然而房租相对于动辄2—3万的月供,杯水车薪;守着千万资产却天天焦虑与月供,真不知道当年囤房究竟为了啥。

对比而言,房子砸在手里,或多或少可以赚点房租,因为它至少有着非常刚性的使用价值;但对于鞋子,一旦砸在手里,除了自己穿(舍得吗?)似乎也没有更好的用处了。

总而言之,当市场趋于平淡,当热钱和游资开始从房地产转向各个方面时,看似很多机会出现,实际上则是一个个陷阱。尤其是对于鞋子、玩具等并没有特别的使用价值,且复制十分容易的所谓“投资品”,要格外小心。盲目跟风,铤而走险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以身试法,恐怕收获将不是收益,而是失败的苦涩了。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