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电影院的148天,感觉自己要失恋了

匿名 2020-12-01 15:55 阅读 2000+

疫情到现在为止,各行各业都在逐渐的恢复到以往的营业状态

就连KTV都陆陆续续的开放了,只有电影院还迟迟未公布营业的时间,按目前北京的最新情况来看,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从最初的贺岁档,一直伸着脖子等到了现在马上就要到传统意义上的暑假档。仍然感觉遥遥无期

不知道现在大家都是如何打发周末时光的?

可能对于我这种码农来说,周末和工作日已经没什么区别,周末顶多就是一个可以睡懒觉的工作日而已

但最近跟朋友东东聊天,他看似无意的抱怨了一句话,细想之下,还蛮有意思的

他的原话是:电影院再不开门,电影人会不会失业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快失恋了

01

离开电影院的148天,影投人已经在破产崩溃的边缘

最近这应该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因为很多的大V都在呼吁电影院全线开放。特别是经历了关闭140多天之后,很多电影院的投资人,已经处于强撑,甚至破产的边缘徘徊

对于这些人而言,绝不是失业那么简单,而是全部的身家性命都投入其中

没有电影的日子,可能很多电影人会转线上,制作人会投资综艺,或者娱乐,但只有对于电影院的投资人来说,关闭电影院的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残酷的煎熬

巨额的租金需要支付,有些人投资的贷款还每个月如期要还,但是零进账对于这些人而言,每拖一天,都是投入进去白花花的银子在打水漂

而对于像东东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他给到我最主要的原因是:失去电影院的148天,周末约会还能去哪里消遣?

看电影,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最普遍的社交、约会的地点

正处于谈朋友的阶段的东东来说,看电影是一个促进感情的最简单的约会的选择,特别是对于他这种不懂浪漫浪漫,甚至不善言辞的人来说

看个电影,不仅多了聊天的话题,后面的一切,比如看完电影的下午茶,晚餐,也都很容易安排的妥当,不至于冷场

而电影院全线关闭之后,才越来越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除了看电影、吃饭,不知道去商场能干啥

年后,电影院一直没有对外开放

东东的每次约会,都是一件智力考核

因为你要想到,把姑娘约出来,总得有地方安置。后面,什么网红书店,网红餐厅,什么艺术展览,东东差不多把能够去的地方,都尝试了

最后的总结就是:在商场,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是比电影院更能让人愿意停留的久一些的场所了

最重要的是,看电影,是去一个相同的地方,享受到不同的内容

但是,去其他地方,比如网红书店,餐厅,就属于在不同的地方,重复相同的活动

那时间久了,自然是为去哪里约会发愁

电影院的不开门,不仅对于影投人是致命打击,对于年轻人的娱乐社交,也是无奈的考验!

02

倾覆之下,安有完卵?

这几年,电影院的比例逐年上升。截止到2019年3月份,全国运营影院数达10532家,银幕数62513块

而这些数量庞大的影院背后,是一个个靠着电影院导流的商场、购物中心等商业地产!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商业体来说,电影院就是最常见的导流方式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院一般都设置在商场最顶楼的位置

这样,想要看电影的客群,就要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用这种喷淋式客流设计的方式,最有效拉动关联消费及同向人群的业态

电影开播前的等待时间、结束后的时间,都是导流的重要环节

但是,疫情之后,影院全线关闭,商场几乎顶楼影院部分一片漆黑,以往最热闹的地方,成了如今最安静的区域

而疫情对商业地产的打击,不止如此

电影院也好,KTV也罢,这些娱乐休闲场所的关闭,对于商业来讲,就失去了对年轻人的凝聚力,但,其他的业态,也在生死一线挣扎

我采访了一位在业界很有知名度的商业操盘手,目前在做苏州一个非常地标商业中心,这位操盘手告诉我们,疫情之后,整个商场的业态普遍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没有开放的电影院之外,影响最大的,一个是餐饮,一个是培训机构

以往,这些都是商业运营中,导流最牛逼的三种业态,如今,都岌岌可危,那么作为主载体的商业地产,还能好到哪里去?

整个商业地产所遭受的重创,你可以想象

就拿培训机构来说,我们认为,这一定是有小孩家庭不可避免要去的一个场所,但是就在年后,整个儿童教育也好,培训机构也好,开业不足1年的店面,几乎无一幸免,都选择关门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小型的教育机构,也面临整改或者关门的厄运

这是目前环境下,对于客户储备量不足,以及知名度不够的这些门店,所遭遇的疫情后遗症。那就是,客户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集中到,更有知名度的店面中去

那么势必,会淘汰掉一些,原本没有那么好,或者还在发展中的企业门店

除此之外,餐饮更不用说。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大概有1年多没有去过世纪大道附近的96广场。就在上个礼拜,我过去看了下,一个非常震惊的地方就是,很多开了七八年的店面,关门了

我大概12年前后,在附近工作的时候,那边是我们经常会去选择午饭的地方,很多热门的店铺,是需要提前预约。即便后来我偶尔再到那边去,中午一些火锅店,日料店,也都是人满为患

但这次,一些老店集中关门 ,即便没有关门,生意也都不太好,就连那家一直不肯打折的日料店,也开始做促销活动

这是一个写字楼相对比较集中区域的餐饮,已经落魄如此,其他的商业餐饮可想而知

对于我们来说,失去了电影院,就失去了去逛商场的必要,而对于商业来说,没有人气,就会面临关门潮

一切都如蝴蝶效应一般,恶性循环

但对于商业地产的运营端,除了政策上扶持还在坚持正常营业的品牌,还要去协调整改的门店,对于非合同到期关门的门店进行重新的招商

这场黑天鹅的后遗症,正在慢慢吞噬着商业地产的内核,让原本就举步维艰的商业地产,不得不停下脚步,重新审时度势以求自救

03

那这里,肯定有人疑问,我自己也有过疑惑,既然如此艰难,为何不去为租户免租,以商业地产断臂的形式,去让其他的租户生存下去

我问了一些很专业的商业地产操盘手,答案出奇的统一:断臂绝不是最好的活下去的方式

因为对于任何品牌门店的租户来说,租金可能只占据30%或者35%资金成本。但是这些租金到了商业地产运营端,就是100%

以100%去换取零散商业的35%。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且长期存活的方式

因为,一个门店关掉之后,还会有新的品牌入驻。但是一个商业体倒下了,就是无数的品牌一起倒下

而商业地产目前急需破局的,并非短期的人气,而是长期可行,并可以维持生存的出路

那就是审时度势的去改变运营模式

商业空间从“以商业为中心”转变为“以体验为中心”,让线下商业成为不可替代的社交场所。是当下商业转型也好,或者重新定位也罢,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一个商业,如果没有了影院,年轻人就不想再来,那么对于商业而言,一定是失败的

现在的商业购物中心,正在逐渐的摆脱电影院导流的依赖。将很多目的性消费转化为时间性消费

怎么理解呢?就是朋友聚会也好,约会也罢,一定是会找一个线下的场所去进行社交活动

商业中心作为线下,有着线上购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只是,如何更好的将人留在商场,从商品竞争进阶到争夺顾客时间和关注度的竞争

这是未来商业需要走的漫长的摸索之路

目前来说,一个成功的新兴商业绝对不会过度依靠电影、餐饮、或者任何一种业态,因为不管当下流行的是什么,未来也一定会改变

当下需要的,是利用场景打造,商业IP等,通过一定载体和客户产生文化或情感上的共鸣。给到客户体验和社交属性的最大化

我举一个很具象的例子:

对于很多男士而言,是非常害怕跟老婆一起出去逛街的。因为整个过程除了吃饭以外,都显得无所事事

我一个朋友就是这样,陪他老婆出去吃饭也好,或者看电影也好,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商场里有没有小米旗舰店或者电子相关的体验店

因为在等待的时间,或者老婆闲逛的时候,他所有的时间,都在这些电子类产品的店面中,有时候是试听,或者试玩,研究新品……

诸如此类的有很多。比如大家在选择聚会,或者相约某地方的时候,第一反应一定是,吃完饭,我们还能去哪里做些什么事情

大家希望的去商场聚餐吃饭,但又不只是为了单纯的吃饭!

那么体验式的业态,就可以在饭前饭后,把这些客户留下来

05

商业地产,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传统的百货商业,已经在线上电商购物崛起的时代,被替代

后来又延伸以吃喝玩乐为主的购物中心,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将创新打回原点

传统商业的没落,不代表新兴商业会长久,商业的变化细微程度,来自于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变化,随之而变

如何让商业的体验颗粒度越来越细化,是决定了人气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相对于住宅地产来说,商业地产有着无限的挑战和未来

这场黑天鹅,给到整个商业地产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暂时的停顿并不代表止步于此。也许,此次的停歇,此次的调整战略,是为了未来,走的更远

在失去了电影院的148天,也许撑不下去的投影人会选择继续等待,或者及时止损转行

在失去了电影院的148天,我们可以选择不出家门网上付费观看。甚至国外也出现了复兴汽车影院的模式

但是,对消费习惯和消费群体作为主体的商业地产,不管是重新地位,还是转型重来,一切都任重道远

但,我们仍然期待,这次重创可以作为商业地产全新的起点,能够给到消费者全新的体验,让我们在工作之余,能够走出去,出去社交,出去消费,出去吃喝玩乐……

一切恢复如初,却又更好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