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四十年,深圳要启「城」什么样的生活?

深圳客 2020-10-21 10:54 阅读 1000+

文|卡戴珊

编辑|卢少

四十年后的深圳,正在试图「创造」一个未来之城。
深圳湾「超总」正是代表之一。规划显示,未来中国总部企业最为密集的聚集地,与未来大湾区最重要的体育、文化、商业中心将会重叠在同一个小区域。这里有深圳湾,有长达15公里的滨海长廊、景观震撼的深圳湾大桥,以及深圳影响力最大的体育中心,最高档的商业中心和城市级公共客厅。
事实上,这种超集约高度现代化城市形态,是深圳城市未来的野心。包括龙华中心区4.0版本,也在呈现这一雏形。
这与世界知名建筑师保罗·索莱的观点不谋而合:人们享受现代都市里工业化、商业化的便利,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连结,在小范围内就可获得文明、高效且舒展的生活。
其实,这就是未来全球城市理想生活样本。
1

理想城市,从“盒子”开始

不论来自何处,身在何处,人们对于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惊人相似。在中国学习并工作的日籍建筑师青山周平认为家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概念,也可以是记忆和城市的延伸「可以留存在城市中或旅行中,随着一些契机被重新唤醒。」

他设计的「400盒子」共享社区中,既有居住空间、又有工作空间、既有小型店面,又有教室和开展的活动的场所。

▲青山周平设计的共享社区

很明显,青山周平推崇的「盒子」思路,与传统的中心辐射式城市模式不大一样,后者如北京,在城市发展布局上是单核环形式的,城市资源从中间向外逐层递减。但是,持续集约的未来城市,正在发生新变化。随着经济与交通的技术进步,尤其是随着各区域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的理想生活极核,也在随之扩散。

深圳对比北京,就如同一个「盒子」。因为深圳「天生」的集约和紧凑。

由于土地资源的极其有限,在深圳四十年的城市进化中,罗湖、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都担当起城市次中心的重任。

以产业大区龙华为例,据《龙华新区综合发展规划(2012-2020年)》,龙华区成立不久便确立了龙华双核发展战略,「双核」即北站周边的「商务核」和观澜周边的「行政科技核」, 形成「一南一北,双核驱动」的态势;按照2019年1月龙华区宣布的「三城两镇一中心」打造计划,龙华现代商贸中心将被打造成为超百万平米的市级中心,北站新城则将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客厅」,观澜文化艺术小镇则将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小镇发展。

那么,深圳这样一个超级集约型城市,面向未来的生活提案是什么?


2

示范生活,深圳的提案

2020年10月18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共六方面40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释放新的改革红利。“清单”包括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体制等六个方面共40条。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对此表示,到明年底,参照世界银行评估体系,深圳营商环境要达到全球经济体第20名左右水平,到2025年要接近全球先进城市的水平,成为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最佳首选地。

作为深圳中轴上的一颗闪亮明珠,近年来,龙华在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港深莞中轴新增长极等方面硕果不断,加速迈入龙华4.0新阶段。其中,观澜片区地处深圳市莞深港发展中轴轴芯,为龙华行政科技核心区,未来将打造成集行政、科技、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人居高地,有望成为深圳下一个热点置业片区。

先行示范区的生活样本,也有望在此孕育出炉。

从单一到多元,城市向多核转变,支撑城市效能极大提高的要素,是轨道交通。

以深圳11号线为例,其开通打破区域壁垒,实现高效互融互通,改变了沙井等地偏远的城市印象,使之有效融入南山城市版图,从而导入大量人流,开通1年后的日均客流量即达到31.2万人次,2018年7月的月客流量达到1280.4万人;被地铁联通的区域,房价随之实现大幅攀升。

以此类推,即将在10月底正式载客运营的深圳地铁4号线延长段,也将对所经的湖北、竹村、茜坑、长湖、观澜、松原厦、观澜湖、牛湖等8个站点及相关区域带来利好。

从城市发展角度,这意味着龙华腹地-观澜湖片区正式纳入了深圳CBD「30分钟发展经济圈」,从观澜30分钟可到深圳福田CBD,通勤时间大大缩短,将更有利于北延段人口汇聚。

除开多核心发展与地铁助力的优势,观澜片区片区也具备明显的教育优势,能满深圳年轻人对于居住的深层次需求。片区内的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为区属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外语教育为生长点,建构「1+N」外语教学体系,通过分层走班、中加实验、国际理解等途径,大幅提升英语教育水平,逐步开设日、俄、法、德、西等小语种语言教育。

▲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
结合10月18日正式发布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下简称清单)来看,龙华4.0时代已然到来。
在本次清单中,前三条致力于解决深圳的土地困局。其中第三条再次明确,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和低效用地。

从阿克桑蒂、「400盒子」的城市实验,从深圳四十年的城市驱动方式,再到「先行示范」的深圳生活提案,事实证明,「摊大饼」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路径。

将城市现代化便利资源最大集约,让城市生活成为情感的容器、人文的联接,这恰恰是深圳致力的未来生活模式。


3

进化“启城”,万科再擎旗

未来的深圳,会是什么样?是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而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次,又是万科。

作为深圳四十年历程的代表企业,作为从深圳出发走向世界的500强企业,从当年坂田的造城运动,到向东的海洋生活进程,万科每一次都深刻洞悉城市生活方式的变革,用独到的产品,与时代呼应。

正如此前万科反复说的要去「讨好」年轻人,此次万科在深圳,再次完成了对城市年轻中坚,一次未来生活的「启城」。

万科启城,龙华区府旁,不仅意味着城市资源的高度集中,也代表着大城生活的广度。

作为万科在观澜城市次中心的大型综合体首发作品,项目配套完善,周边约2km生活半径圈内涵盖龙华第三外国语学校、长湖公园、4号线地铁长湖站(2020年10月28日通车)及两大天虹商场,周边住宅社区众多,居住氛围浓厚,且项目一期自带约1.6万㎡商业。

同时,在自然生态与人文配套上,万科也以理想城市的模板,为未来生活持续注入美好。包括有观澜河绿道、观澜湖大地生态艺术园、观澜体育公园等城市绿肺环绕,项目2km内还有观湖文化体育中心、观湖美术馆;项目10km内有观澜古墟、鹭湖人文三馆、观澜版画村等等。自然与人文,持续制造生活引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万科此次在产品设计上,试图满足每个家庭成员不同的生活需求和情感表达,从而将家的概念延伸至整个社区——满足业主在社区内对于娱乐、休闲、社交等的精神需求。这在万科深圳过往产品中,可谓首创。

如果说,深圳的先行示范的核心命题之一,是集约地完成新一轮美好生活优化,那么现在的万科启城,正是这种优化的创新与实践。

最集约的方式享受现代城市配套,而又保留生活与自然、生活与人的联接,这是万科启城的核心理念,也是深圳先行示范生活方式的再次出发。

(注:头图为深圳湾超总设计效果图,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