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大礼包刷屏,深圳和临深才是真王道!

惠州地产第一资讯 2020-10-16 23:20 阅读 1000+
0140周年刷屏,大礼包来了!

深圳特区40周年,好消息一个接一个!

传说中的大礼包也来了!

这次中央给深圳的大礼包,以下内容会引发密集研究:

1. 农地工改和住:让深圳自己批,二三混产着用(工改商),深圳自己说了算。生态红线可能会动,林地占用可以按级省权限批。历史遗留用地都可以试着改,连海平面都可以开发。

2. 资本:上海的注册制、人民币国际化也给深圳,上海没有的外资全资证券、基金公司也可以开。

3. 科技:立法保护知识产权,要给专利钱。让市场配分资金,走美国的专利转化的道路。

4. 市场:把企业伺候好,负面清单、破产法、政府数据都开放给企业,连国家命脉的电信、能源,交通都可以开放。

5. 人才:科研人员待遇要提高,科研经费双轨制,外国人才愿意来的话,签证啥的都好说。国企要按劳按贡献分配。怕省里不配合,点名让省里配合深圳,创造条件,下放省级权限。

6. 立法:特区有立法权,面要扩大,新的领域立法深圳说了算。

7. 底线:保障好民生就行,社保,流动人口,医疗,学校,给自主权。

8. 周期:2年见效有重大成果,5年基本完成,这个速度,简直就是坐火箭 。

9. 总结:反正就是除划入土地(按大湾区框架协调着发展),能给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都给了,虽没有直辖,但也仅次直辖权限了。

拥有腾讯、华为的深圳与中国国运紧紧相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杆,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利好!

02深圳是城市中绝对的核心资产

我们对比一下两个城市:深圳在蒸蒸日上,香港却日渐暗澹。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年,香港GDP为1774亿美元,相当于大陆GDP的18.6%。同一年,深圳GDP为1297亿元人民币,依然只能仰望“高端玩家”。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深圳这个因靠近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幸运地被小平同志“画个圈”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一路奋力追赶,终于在2017年超过了香港。这样的深圳速度,堪称奇迹。

一个城市的命运除了靠自身的奋斗,还要看历史的进程,而其命运是与产业紧紧绑在一起的。幸运如深圳,选择的是高新产业,代表了未来,也是未来国运兴衰关键。高新产业正处在风口,也吸引了人才不断的流入,高技术人才催化技术进步,政府能收取更多的税收,给予高新产业更多的支持,形成良性迴圈。

不幸如东北,在重工业蓬勃发展时没有及时转型,错过新时代的红利,人才不断流出,即使有资源有心也无人可用,形成的是恶性循环。最后,就是差距越来越大。

城市也有核心资产和非核心资产之分,无疑,深圳代表了中国国运,是城市中绝对的核心资产。

我们看看中美贸易战,有人说其实是深圳一个粤海街道和一个美国的抗衡,深圳在未来的战略地位略见一斑。

03怎样分享深圳发展的红利?

可以肯定的是,深圳会越来越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成为国家的标杆和旗帜。但是深圳高房价、限购政策让普通人为之苦恼,而临深区域的中山将最后一个缺陷打破了。

01深中通道打开中山交通大格局

居枢要而接江海,通津梁而望天下。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和深中通道加快建设,中山日益成为湾区西拓的重要一极。未来中山将投入超过1500亿元,建设“四纵五横”高速路网、翠亨新区港澳码头,实现大湾区核心城市“半小时交通圈”。

目前,翠亨新区的深中通道施工区域,深中通道的栈桥横跨海面,大型机械不间断作业。而对接深中通道,内联外通的路网也正在密织。通车后,将成为连接珠江东西岸的重要通道,从中山快速直达深圳,通勤时间由2小时缩减为30分钟。

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建设不断推进,打破中山与深圳之间的交通壁垒,这对中山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除此以外,8月13日下午,在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30周年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单樑表示,深圳正在主动谋划对接中山,希望通过深中通道的发展真正开启双城生活时代。

“未来深圳将准备400辆大巴,每天24小时往返作为深中通道的摆渡车,直接通到中山的重要大型居住区,双城生活可以说真正触手可及。”

深圳城规院副院长单樑:规划未来每天超400辆大巴往返深中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单樑。

02省发改委:建设深中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

日前,省发改委针对深中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议作出的回复,深圳和中山将会进一步在科技、创新、交通、医疗等加强融合发展!

深圳市要“扩容”到中山?

▲深中同城不是梦?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6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梁士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深中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议收悉,经会省有关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提案围绕发挥深圳先行示范区和中山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作用,提出建设深中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议,具有积极借鉴意义,我们将结合大湾区发展规划布局、产业分工、区域协作等方面对深中两市的融合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珠江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03深圳中山两地打造“飞地经济”

日前,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发文,共谋中山“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的提案获得市政协委员钟国平满意的评价。

重磅!深圳为“飞出地”、中山成为“飞入地”,共谋“飞地经济”!

今年,市政协委员钟国平提出的《关于发展中山“飞地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建议》(提案第124253号)聚焦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困境,提出以深圳作为“飞出地”、中山作为“飞入地”,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共建方式、出台实施扶持政策等措施,加强深中产业合作,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由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办理的提案答复得到了钟国平委员的高度评价,对办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收到提案后,市发展改革局对提案内容进行学习研究,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共建方式、出台扶持政策三方面逐一答复: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对接交流;

二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创新人才交流机制;

三是创新合作政策、优化合作项目选址、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对接联接深圳产业的转移,利用深圳特区、示范区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中山经济发展。

下一步将以提案答复为契机,积极采纳吸收钟国平委员的建议,让提案真正助推实际工作,助力中山打赢经济翻身仗。

04

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启动招标

另一方面,在2020 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规划建设深圳一中山产业拓展走廊”。“推动深中产业拓展走廊建设”相关内容写入深圳、中山两市有关文件。市主要领导多次指出,抢抓历史机遇,加强研究谋划,做实深中产业拓展走廊。

9月24日,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出招标公告,以380万元的预算金额,对《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建设总体方案及若干专项研究课题采购项目》进行招标。

研究范围:建设总体方案 1 个总报告及其重点产业、空间布局、合作机制、项目平台、创新政策等 5 个专项支撑性报告。坚持共建共享、共同争取政策资源、共同做大产业增量的原则,通过研究,进一步梳理提出产业拓展走廊的内涵,两市推进建设的重点工作抓手,以及可行性合作模式、合作机制等,形成一批可切实推进的合作项目,协同打造面向未来新经济、产业链现代化、区域发展新增长极的黄金经济带。

合同履行期限:2020 年 10 月中下旬前,基本完成前期调研,形成课题初步成果;2020 年 10月底前,形成课题中期成果;2020 年 12 月前,形成课题研究最终成果。

中山,上承广佛,下接珠澳,东望深圳,西靠江门。中山,正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紧紧把握“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的交通枢纽,通过道路互联互通,驳接起繁荣。

来源:置业珠三角、深中看房了解更多惠州楼市方面的信息可以加小编微信,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也可以拉你进惠州楼市交流群,跟志同道合小伙伴一起交流探讨(里面有楼市大神在等你喔)。

扫二维码入群

实时讨论购房热点话题

探讨惠州楼市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